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红色情调今又来本周尽说俄罗斯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5月24日14:40 北京晚报

  

红色情调今又来本周尽说俄罗斯

  

红色情调今又来本周尽说俄罗斯

  昨天,一批俄罗斯作家来华与一批俄罗斯文学翻译家获奖,将文坛的目光再次聚焦在2006中国俄罗斯年。也让与俄罗斯有关的书,在本周热络起来。

  打着“2006中国俄罗斯年”文学交流项目的标签,《俄罗斯当代小说集》成为坊间最受瞩目的图书。其原因一方面在于,在一本小说集里集中介绍四十多位俄罗斯当代作家的作品,此种规模在国内还属罕见。另外的原因是,此次来华访问的俄罗斯作家代表团中的几位,也是书中作者之一。俄罗斯作协主席瓦·加尼切夫在序言中勾勒了俄罗斯文学的当代图景——体裁与风格的多样化、向西方大众文化靠拢或对俄罗斯文学经典继承。这两种走向,既是中国读者最想了解的,同时也是身处变动中的中国作家同行最能感同身受的。而本书编者张健华先生则在其中读出了俄罗斯作家挥之不去的“红色情调”。

  有着同样挥之不去的“红色情调”的,还包括王蒙新近出版的两本回忆性文字。《王蒙自传》之第一部《半生多事》(花城出版社),作家出版社的《苏联祭》。

  《半生多事》第一部从父母身世一直写到“文革”“流放”新疆。正好写到作家的青壮年时期。书中所记述的小说《组织部来的年轻人》所引起的风波,令人感慨造化弄人。稍感惊讶的是,王蒙在书写父母感情时,丝毫也没有回避他们之间的不合与疏离。其笔触,也远远没有写到苏联歌曲、苏联文学作品与苏联电影时那么一往情深。而这种打着红色印记的“苏联情结”,在《苏联祭》中更是得到了最大的释放。“对于我——青春就是革命,就是爱情,就是文学,也就是苏联。”印在封底的这几行字,无疑是这本书的情感解码;而本书的副标题:谨以此书迎接与纪念二○○七——苏联十月社会主义革命90周年。则显得庄重有余,论说不足。事实上,本书文字呈现的,是彻头彻底的怀旧与追寻。所收文章,大致是作者两次出访俄罗斯相关随笔的集成。一次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携《青春万岁》参加塔什干电影节,后一次是2004年再访俄罗斯。相隔20年的文字,即使不标注日期,也能依稀辨出俄罗斯从前苏联渐次转变的轨迹。而依循着作者追寻的目光,捕捉的对象、所发出的物是人非的感怀,又最能读出一代饱受苏联影响的中国作家的心迹。感喟大于反省,这一点,王蒙也在书前的文字中做了交待:“我无意参加对于苏联‘亡党亡国’的历史学政治学社会学研讨,我只是敢于面对现实的伟大邻居俄罗斯,同样敢于面对曾经那样红火过友好过与仇恨过头疼过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就像面对青春、面对自己的灵魂,面对自己的经历,自己的善与罪、美与丑、年轻与衰老一样。”从这本书中,也能看到,一个中国作家的作品,在俄罗斯土地上也不乏知音。书后,就有王蒙的俄罗斯文学知音谢尔盖·托罗普采夫对王蒙这些文字更准确的点评,“实际上他访问的不是苏联,也不是俄罗斯,他访问了第三个地方——就是他本人的青年、他的爱情,他的桃花源。”“他没必要第二次寻找桃花源,他从没离开过它,桃花源就在他心里。”

  孙小宁F107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