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大腕导演沪上“三人行”(附图)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6月20日10:17 今晚报

  

大腕导演沪上“三人行”(附图)

  冯小刚和吕克·贝松

  

大腕导演沪上“三人行”(附图)

  李安

  幽默的吕克·贝松

  上海电影节刚一开幕,记者们都在议论一则“笑话”:刚刚抵沪的吕克·贝松赶往《伯爵夫人》欢乐宴会见老友“辛德勒”,这位幕后大佬在红地毯上走了一圈,居然都没被记者和主持人认出来,遭遇冷场尴尬。

  当时,这位全球知名的电影大佬穿着西装带着助手,双手插在口袋,随意就走上了红地毯,居然没有记者发现,连现场主持人都没有注意到这个看似平常的满脸络腮胡的男人就是鼎鼎大名的吕克·贝松。忙乱的记者目光还集中在“辛德勒”夫妇身上,吕克·贝松就在冷场的情况下,走完了红地毯,径直进入室内,才有记者反应过来。这也怪不得记者们,大多数人脑子里吕克·贝松的形象还是那个双手在脑后交叉,一脸严峻与忧郁的清癯中年人,上海影城内悬挂的海报也是这张,与眼前这个有些富态的大胡子,这个幽默的人,的确有些出入。

  关于吕克·贝松肯出任这次上海电影节评委的“内幕”说法很多。上海电影节办公室国际联络部的说法是:为了增加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的含金量,组委会在一年前向包括吕克·贝松等在内的几位国际重量级电影人发出了邀请。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经过一周左右的等待后,吕克·贝松同意了。在接触过程中,他们了解到吕克·贝松非常愿意和中国导演交流,与中国投资公司接触。据悉,吕克·贝松来沪后将会同上影集团高层进行商谈,吕克·贝松有在中国拍摄新片的计划,但目前还停留在意向阶段,但有电影节评委会主席这顶帽子,吕克·贝松就已经搭起了来华拍片的桥梁。

  吕克·贝松面对媒体记者是这样解释的:首先是出于好奇,想见识一下中国;其次,没去别的电影节当评委并不是因为挑剔,而是档期问题,上海电影节提前两年就联络,当然会安排好档期了。

  晚上到了上海音乐厅,吕克·贝松很高兴地说:“前不久法国的戛纳电影节评委会主席王家卫,是中国人。现在,中国的上海电影节,评委会主席是我这个法国人。”一股终于扬眉吐气的小快感,感染了所有的人。而这样的幽默正是这次吕克·贝松给我们留下的最深印象。

  忙碌的冯小刚

  作为上海电影节评委会有史以来的第一位副主席,冯小刚在电影节期间的忙碌,有目共睹。电影节才开始的第一天,他就出席了三项大活动:《第601个电话》海报揭幕的发布会,冯小刚任该片监制,金爵奖国际评委见面会,上海电影节开幕式;《夜宴》的盛大宣传即将展开,冯导当然不会缺席;而稍后开幕的冯小刚作品回顾展,自然也让他不得闲了。

  与吕克·贝松在电影圈的资历比起来,电影节为冯小刚办电影回顾展着实有些牵强,据悉,此番冯小刚回顾展只放映3部影片《天下无贼》、《手机》、《一声叹息》。其实,冯小刚此举也不无道理,让观众重温他的经典影片,正是为他的新片《夜宴》9月上映造势,该片的戛纳行固然成功,可冯小刚不会傻到一味追求海外市场而放弃本土票房,毕竟本土市场才是他的根本。有人评价冯小刚的《夜宴》借了五样:借国际框架讲宫廷故事;借章子怡国际人缘打开发行之门;借葛优国际影展熟脸博评委眼缘;借年轻新组合展生机;借国际化幕后班底取技术保障。或许还应该加上,借评委会副主席头衔,为发行开路。

  暴脾气的冯导在上海似乎变得温婉了许多,直接针对他的问题也能非常心平气和地回答。比如有记者提到中国观众可能在最近一段时间对“大片”有抵触情绪。冯导说:“电影不分大小,只有好坏。不能因为一部影片的投资大小而有成见,要看电影本身有没有意思。”看来,离《夜宴》揭锅的日子越近,冯导会越发忙碌而克制了。

  儒雅的李安

  不久前刚从奥斯卡上载誉而归的李安看上去很朴素,丝毫没有大导演的张扬,让人很难想像他在片场运筹帷幄、指挥那些大牌演员的样子。穿着最普通的西装,谦逊地点头、微笑,李安更像一个书生,儒雅、含蓄、诚恳。闪光灯和红毯两侧的欢呼,甚至让他显得有些局促,实在不像一个经历过奥斯卡颁奖典礼的大导演。

  李安说话声音很轻,带着腼腆的表情,他说对上海国际电影节一直很有感情,但是忙于拍片,一直没机会来。此次终于可以得偿所愿,参与电影节的活动。在李安眼里,上海是中国电影最早开始繁荣的地方,因此也让他特别神往。

  在好莱坞拍过多部叫好的片子,在奥斯卡上也几度载誉,李安却谦虚地把《断背山》的得奖归功于“恰逢中国电影百年,华人导演的作品才会受到世界瞩目”。此次他将在第9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开幕式上被授予“华语电影杰出成就奖”,对此他表示:“我很高兴能拿到这个奖。虽然《断背山》是一部美国电影,可是它的成绩始终是华语电影的荣誉。”

  李安将逗留上海四五天。其间,他将参加复旦大学视觉艺术学院的讲座,和学生们探讨他的电影拍摄;还会参加“金爵”论坛《差异与共赢———好莱坞与中国电影的关系》议题,与同行们分享自己的经验。除了参加电影节的相关活动,李安还要与难得碰面的老朋友们———同样参加本届电影节的谭盾、冯小刚叙旧、谈天,可能某部新作的灵感会就此诞生。

  李安此次上海行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为自己的新片《色戒》选景。这部受人瞩目的影片将在今年秋天开拍,外景地分别选在上海和香港。李安说自己一直喜欢张爱玲,虽然《色戒》是她比较冷门的一部作品,“但是它对人性的挖掘很深,其中的元素也很有意思。” 因为这部影片的拍摄,李安表示,自己以后还会不定期地来上海作拍片准备。

  奥斯卡得奖影片《卧虎藏龙》、《断背山》以及早期的《饮食男女》,奠定了李安在世界电影范围内的鲜明风格。他很清楚地知道,自己最擅长拍的始终还是文艺片,“拍一部电影,自己的喜好最重要。”这个答案并不出乎意料,每次得大奖或者票房良好,都不是李安刻意强求得来的,“当然在拍摄前我也会考虑观众的感受。”

  那么多华人导演梦寐以求的奥斯卡奖,李安却获得过不止一次,他把这归功于一支优秀的美国制作团队以及自己从小接受的中国

传统文化教育,“当然我也是有电影天分的。”李安开玩笑说,“但我适应环境的能力很强,能很快融入好莱坞,而且我看事物已经习惯用中国人的思维和眼光,所以作品里总有中国思想。”这就是一个文艺的李安。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