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用传统文化打造品牌(附图)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7月31日16:30 今晚报

  

用传统文化打造品牌(附图)

  

用传统文化打造品牌(附图)

  《百家讲坛》制片人万卫

  

用传统文化打造品牌(附图)

  “明星”主讲人纪连海

  谁也不曾想到,一档学术味和文化味很浓的电视“讲坛”栏目会突然火爆起来,这就是央视《百家讲坛》。为了这个已经成为文化现象的栏目,记者专门走进了《百家讲坛》的大本营,与栏目的制片人万卫进行了一次轻松的对话,从一个栏目的决策人看出了这个栏目的“性格”。

  《百家讲坛》坚持“让专家、学者为百姓服务”的栏目宗旨,在专家、学者和百姓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一座让专家通向老百姓的桥梁”,从而达到普及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百家讲坛》栏目坚持“《百家讲坛》,坛坛都是好酒”的节目制作理念,不断培养专家、学者的公众意识,不断强化媒体为受众着想的服务意识,经常重拳出击,力推精品,打造更多具有公众意识的专家、学者,最终实现多方共赢。

  汇集名家名师的开放大学

  《百家讲坛》创办于2001年7月9日,和科教频道诞生在同一时刻。刚开始为了“文化品位、科学品质、教育品格”的频道定位,初期的《百家讲坛》上至天文地理、人文科学,下至饮食起居、养生保健,无所不谈。那时的收视效果并不理想,收视率最低时几乎为零,加上又是深夜播放的栏目,关注者寥寥无几。

  随后,节目进行了调整,开始了以“建构时代常识,享受智慧人生”为宗旨,以“一所汇集名家名师的开放大学”为定位,强调坚持学术品位。然而,学术品位与大众口味完全无法调和,节目组再怎么努力也不能得到观众认同。因此,那时的节目收视率总是徘徊在科教频道第20位左右,面临着被“末位淘汰”的尴尬局面。

  就在《百家讲坛》生存空间岌岌可危的时候,2004年5月份的《清十二帝疑案》专题让这档节目走出了困境,并一跃成为科教频道收视率最高的节目。《清十二帝疑案》之所以成功,一是因为当时清宫戏热播,老百姓更希望在看完电视剧后找到历史的依据;二是因为有悬疑,抓住了观众的好奇心。于是,在2004年7月制片人万卫上任之后,《百家讲坛》把定位转移到“历史”上。

  也许有观众认为现在《百家讲坛》的制作人员一定都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很深感情的文科生,当记者提出这一点时,万卫笑了:“我是北师大无线电子学毕业的,年轻时根深蒂固地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一团糟粕。”在改革开放初期,万卫这样的大学毕业生中有很多人认为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是阻碍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如今万卫谈起当年还是忍不住发笑:“现在这些同学赶着海归潮纷纷回国了,他们在国外也有房子有工作,但始终融入不了人家的文化。中国人对自己的文化需求、自我民族意识的苏醒和对传统文化的一无所知形成了对立,于是大家要求回归传统。”而《百家讲坛》在这个时候“火”了起来。

  “淘”老师的过程不简单

  《百家讲坛》栏目组的墙上有两张很大的图表,一张是收视率统计图,一张是生产进度表,图表大得让人脑子里会想到“车间”、“流水线”一类的词汇。而万卫在聊天的过程中也经常会提到“规格化生产”,仿佛栏目就是一种产品。

  万卫“规格化生产”的第一步,就是让居无定所的《百家讲坛》走进了演播室。“栏目初期都是开转播车进校园,直接拍老师上课。后来固定了几个地方,也出去拍一些论坛,但始终没有一个固定的场地。”万卫拿出一些以前节目的图片,各色背景各种形态,让人觉得眼花缭乱,完全看不出是同一个栏目,“2004年11月10日,我们有了自己的演播室,还是有很多论坛邀请我们去拍摄,但栏目立即做出停止外拍的决定。这是符合电视规律的,要做成品牌,栏目的要素就不能改变!”

  万卫还详细地介绍了《百家讲坛》的“生产过程”,包括大家很感兴趣的“选老师”的过程。每一位主讲人都是专职策划带着主编和编导到学校“淘”来的,“首先学校会推荐,这些老师在学术上一定都是过关的,然后他们每个人会对着摄像机讲10分钟,这是测验老师的表达关,都通过之后,就要和主讲人研究选题,首先要试讲他自己的课题,这一部分是录制但不播出的,在这个环节淘汰率非常高。这一关通过之后,我们再坐下共同研究,选定一个非常小的主题,通常只有四讲五讲,播出之后看观众的反应。最终确定让哪个老师来讲什么选题。”原来观众现在看到的《百家讲坛》只是录制过的节目中很少的一部分,而栏目编导的工作也远没有我们想的那么清闲。

  “每位主讲人上每一堂课之前都要把完整的稿子交给编导,这个工作会耗费他们一周的时间。要求是每个人都要按照稿子来讲,但是在录制的过程中要完全脱稿。每个在《百家讲坛》讲过课的人,那些内容都深深地刻在脑子里了。”而这样的形式也让很多老师不适应,目前很火的“明星”主讲人纪连海老师就多次反映太受限制了。“我们在纪连海身上可没少花功夫,他是一位中学老师,讲课时要告诉学生这个问题是怎样的,要有个结论,可是在讲坛里面听课的不都是中学生,再像以往一样讲课未免显得简单化、绝对化,编导们一直在跟纪老师沟通磨合,才有了今天大家听到的课程。”

  打造品牌 多方共赢

  万卫做电视很多年,以前是《夕阳红》的主编,那时候他就一直在想:一旦有机会就要做一个高品质的品牌栏目。这个时候他正好被调到《百家讲坛》,这是一个符合他所有要求的栏目,他感觉到机会来了。

  在规格化生产的改造初步完成的同时,万卫开始研究市场、研究观众,“电视栏目早已经过了宣传品和作品的时代,现在他就是一件商品,研究观众就是研究市场。在我对产品这个概念思考成熟的时候,中央电视台开始实行末位淘汰,我们有效地解决收视率的同时,打开了市场”。

  目前央视其他形成品牌的栏目都带有娱乐性质,当记者提到这一点时,万卫突然提高了声音:“恰恰是《百家讲坛》这样的栏目做成品牌更容易,她是全新的形式,又不被人看好,不会有人克隆。只要我们想对问题,不犯错误,就一定能成功。现在对‘娱乐’的理解有些狭义,以为歌舞、文艺就是娱乐,其实只要能让观众获得内心的愉悦就叫娱乐。阎崇年老师帮我们总结过观众的四求:求真、求知、求励、求鉴,我们的观众品位很高!”

  “百家讲坛”联动图书的巨大价值也慢慢被挖掘出来,“保护品牌,多方共赢”的口号被明确提出。再加上“百家讲坛”精选系列VCD光盘制品,“百家讲坛”一个小小的电视栏目对当前出版界的拉动效应令人瞩目。在“睡眠时间”创造高收视率奇迹的万卫有骄傲的理由:“观众现在对‘百家讲坛’的书已经不是‘选’购,信任度非常高,我们一定要做好保护品牌的工作。栏目与每个主讲人都签订了协议,他们也都很支持,没有一个提出异议。”

  最后记者将栏目资源问题抛给了这位制片人,毕竟五岁的栏目也算长寿了,即使中国传统文化是无尽的宝库,讲课的形式观众不会有一天感到厌倦吗?万卫很有自信的说:“观众看烦一个‘节目形式’的认识是误区,电视栏目的形式本来就是单一的,他们归根结底厌倦的还是内容。当然我们也在不断地探索,以前是讲好历史故事,现在要讲出观点,以后会要求讲出新鲜的观点,现代人的视角总在变,我相信《百家讲坛》是常青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