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让“哈夏”成为“比赛圣地”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8月14日11:30 黑龙江日报

  黄群 本报记者 杨宁舒

  

让“哈夏”成为“比赛圣地”

  温中甲:中国歌剧舞剧院作曲家

  全国“音乐组合”大赛评委

  本报记者 高明 摄

  

让“哈夏”成为“比赛圣地”

  付林海政文工团艺术指导

  全国“音乐组合”大赛评委

  本报记者 高明 摄

  哈尔滨缺少在全国叫响的新人新作

  记者:从上届“哈夏”开始,我们提出了“国际化方向”、“国家级标准”这样的办节方针,您参加过很多国际和国内的音乐节,有什么好的建议?

  温中甲:我说说“国家级标准”这个问题。哈夏作为音乐盛会的代表,要在音乐创作和培养人才上按照国家级的标准要求自己。我有一点感触:上一届和这一届“哈夏”,我都是评委。在这样全国性的赛事中,我看到黑龙江本省包括哈尔滨的歌手和创作,其表现是落后于其他一些省份的。哈尔滨的音乐文化有着十分深厚的基础,给国家培养出很多顶尖人才,像傅庚辰、金铁霖、李双江、刘锡津等等。但是近几年,无论是音乐创作还是培养新人,你们在全国不是很叫响,特别是一些大赛的参赛选手和作品,显得有些陈旧,从创作到歌手,再到整个节目的创意和包装,都有些落伍。应该把音乐文化普及到一个面,而不仅仅是几个点,“哈夏”才能具有国家级的标准,才能在全国有更高的位置。

  付林:“哈夏”缺少的是主导内容,要有一个核心的主流,不能总是变换内容。比如南宁的国际民歌节,主要内容就是民歌,定位抓得准,民歌的扩大化,有老民歌、新民歌、中国民歌、外国民歌等,做得很精致;比如厦门,就主办合唱比赛和钢琴比赛,它不贪多,而是抓住其中一两项做足做精。“哈夏”是个品牌,但缺少实质内容,它的内容太多太庞杂,摊子铺得太大,很难让人捕捉到亮点。处处都有点,但不都是亮点。

  国家级赛事要有长期铺垫和连续性

  记者:“哈夏”从1996年起升格为国家级音乐盛会,举办了一系列国家级音乐比赛,我们应该如何利用和经营这些赛事,扩大“哈夏”的影响力?

  温中甲:对音乐节来说,一项好的赛事比演出更重要。因为演出可以随时邀请,也不一定非要到音乐节才能看到,只不过在音乐节上更集中一些。但是比赛却不同,一项权威性赛事不但可以提升音乐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人的关注,办好了还可以固定下来,形成品牌。但赛事不能准备得太仓促。比如这次的全国“音乐组合”比赛,宣传的力度就不够,报名的选手不多,许多优秀的组合因为不知道有比赛,也没有来。一项大赛,前期准备至少在半年以上。要有策划,有非常大的宣传力度,在全国各大媒体、艺术院校、网上等滚动宣传,吸引选手踊跃报名和大众的关注。“哈夏”这些赛事都是国家级的,含金量很高,应该好好经营,借鉴“超女”等赛事的运作模式进行市场化运作。另外,对取得名次的选手要有后期的签约、包装、推广等活动,这些都可以由演艺公司来做。让“哈夏”成为全国选手都向往的比赛圣地。

  付林:做品牌,一定要有连续性。不能上届搞个流行音乐比赛,这一届搞个组合比赛,下一届又搞个其他什么比赛。这样不统一不固定,很难形成一种延续性的优势。如今赛事在国际上已经成为一个产业文化,要进行商业的设计、定位,比赛的内容和规划要有技术含量,具有广泛性,当然也可以增加大众性、娱乐性的东西,吸引观众眼球。超女就是媒体同娱乐性的结合,得承认它是商业运作很成功的范例。中央电视台的“青歌赛”走的是专业化道路,但因为有权威性、连续性和强大的电视传播效应,也很受关注。“哈夏”的赛事应该加强与媒体的合作,选择国内资深的文化公司合作,进行市场化运作。

  用权威赛事扩大“哈夏”的影响力

  记者:离开政府这根拐杖,进行市场化运作是“办节”的必经之路,“哈夏”如何在这一过程中运用好“市场杠杆”,把这个“节”做强做大?

  温中甲:无论是“哈夏”还是其他“节”,最终都要向市场过渡,不能总是政府“包办”。但我觉得现在还不够成熟,需要过渡。“哈夏”可以尝试同国内知名的文化公司合作,共同出资,摸索出一个规律。这里面政府要起到主导作用,把握大方向和高品位,公司进行市场化运作和宣传等工作,可能会比政府做得更到位些。

  付林:从政府行为转向市场行为,需要一个过程,马上走市场也是很难的。但作为主办方的政府,一定要做好市场调查,任何商业项目都是建立在市场调查基础上的,这种供求关系就是老百姓需要什么,爱看什么演出。当然,像交响乐、歌剧、合唱等这些高雅的艺术还是要搞,但是可以尝试在比赛这一块进行市场化运作。如果哈尔滨的公司做不了,可以找北京有经验的公司来策划和运作,把赛事做成全国知名的、权威的赛事,对“哈夏”的影响力和推动力是非常巨大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