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城市被音乐覆盖市民被歌声陶醉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8月16日11:45 黑龙江日报

  本报记者 唐小清

  

城市被音乐覆盖市民被歌声陶醉

  本报记者 高明 摄

  

城市被音乐覆盖市民被歌声陶醉

  本报记者 杜怀宇 摄

  

城市被音乐覆盖市民被歌声陶醉

  本报记者 高明 摄

  “哈夏”的知名度与名牌吸引了全国各地媒体记者云集哈尔滨,多角度、全方位地报道“哈夏”,那么,在这些外埠“老记”的视野中,“哈夏”又是怎样一道风景呢?记者采访了几位记者同行们。

  群众文化是“哈夏”的最大亮点

  张黎:我这次来采访“哈夏”,感觉十分震撼。我在全国很多城市看过很多演出,最有特点的就数“哈夏”的群众文化了。满城的歌声传遍大街小巷,每个广场都有因音乐而欢乐的人群,“哈夏”真正成为了市民欢乐的节日。

  张蕾:我看了几场演出,各个门类的都有,有高雅的和贴近大众的。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哈夏为老百姓考虑得比较多,很多活动都是专门为群众搞的,比如为农民工举办的演出,我在其他城市都没有见过。我在北京看到的演出都是面对中高层群体的,很少有面对弱势群体的。

  杨晓燕:我看到“哈夏”专门为农民创作了歌曲,并请农民工来观看,农民工终于有了自己的音乐,对哈夏送给他们的这份礼物,农民工激动不已。

  “哈夏”更专业化、艺术水准更高

  赵一民:“哈夏”正在走向专业化,它由一个城市的音乐节变为文化部的国家级音乐会,主办了第二届全国朝鲜族声乐大赛和全国音乐组合比赛两场全国性赛事,而且邀请了中国东方歌舞团这样高水平的舞蹈团来“哈夏”演出,这一切都表现“哈夏”正走向专业化。

  张蕾:从现场的感觉来说我觉得哈尔滨人对于音乐的需要很强烈,特别是我那天去看的“省歌”的民族音乐会,这样专业的音乐会,观众爆满,现场的气氛很热烈,这一点出乎我意料。

  张流:“哈夏”正由一个城市举办的“哈夏”上升为具有国家水准的“哈夏”。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环球剧场上演的那场《火一样的羞涩》大型歌舞晚会,我和观众一同目睹了中国东方歌舞团的风采,这的确是一场高水平的国家级音乐盛会,全场观众都被深深陶醉,会场气氛热烈异常,“东方”办的这两场晚会都十分火爆,我感到“哈夏”请来中国顶级歌舞团来协助承办“哈夏”,真正体现了“哈夏”的国家级水准,“哈夏”的层次越来越高了,专业化水平也达到一个新高度。

  “哈夏”正在向国际化方向迈进

  赵一民:“哈夏”办到现在已经是哈尔滨的一张美丽的名片了,哈尔滨的另一张名片是“冰雪节”,但那是利用自然条件,而“哈夏”完全是音乐节,是由人来作为的。此届邀请了许多外国著名音乐家来哈演出,体现了其国际化方向。它的影响已不仅仅在东三省,也在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杨晓燕:哈尔滨的音乐氛围太浓厚了,群众基础太好了,吸引了众多国际上著名音乐家献艺“哈夏”,“哈夏”正向国际化方向迈进。

  外埠记者

  ■央视新闻中心社会新闻部制片人赵一民

  ■央视新闻中心记者张黎

  ■北京《音乐周报》编辑记者张蕾

  ■央视记者杨晓燕

  ■《中国观察》记者张流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