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孙海英:从“石光荣”到“鲁大成”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9月01日09:23 解放日报

  

孙海英:从“石光荣”到“鲁大成”

  图为孙海英在《霓虹灯下的哨兵》中饰演的鲁大成

  一部《激情燃烧的岁月》,成就了一个孙海英。

  大器虽“晚”成,但他的演艺事业却呈直线形上升发展:《射雕英雄传》里不可或缺的“北丐”洪七公;《台湾海峡》里精通医药的老兵李子奇;《至高利益》里的关键人物李东方;乃至《大唐歌飞》里白衣飘飘的“诗仙”李白……一个个形象饱满、风格独特的角色给观众留下了难忘印象。

  热浪滚滚,上海车墩影视基地的“南京路”人群熙攘。经典翻拍的电视剧《霓虹灯下的哨兵》,正顶着高温“作战”。观众熟悉的“石光荣”,穿着黄衣黄帽的军服,帽檐下渗出细密的汗珠。他依然很有气势地“指挥”着他的队伍。不过,这次不是千军万马,而是一个基层连队。他扮演“大刀连连长”鲁大成。

  拍片空隙,“抓”了他采访。听他一句句中气十足的话,依然是石光荣的性格:执拗又执着。

  鲁大成是石光荣的“前传”

  记者:《霓虹灯下的哨兵》有最初的经典话剧版和电影版,鲁大成也是许多人所熟悉的一个人物,您为什么不怕“重复”前辈,去接演这个角色?

  孙海英:演一个基层连队的干部,一直是我的心愿,现在“鲁大成”帮我完成了。

  记者:为什么这么说?

  孙海英:目前的军旅题材电视剧的确不少,但好像还没有一部电视剧能像《霓虹灯下的哨兵》那样,可以把60%以上的剧情篇幅放在一个基层连队上。也因为如此,鲁大成和石光荣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人。

  如果说石光荣是部队里的“大官”,那么鲁大成就是个一直都升不上去的基层干部。另一方面,石光荣从一个普通的战士成为一个司令员,肯定会经历过鲁大成的这个位置。从这一点来说,鲁大成好比是石光荣的“前传”。而这样的两个人,正好完成了我的一个荧屏军人旅程。

  记者:既然这次已经圆梦了,将来还会继续接演类似的军人角色吗?毕竟,您塑造的石光荣的军人形象让观众印象太深,以致对您扮演的其他军人形象都容易让观众产生“石光荣来了”的思维定势。

  孙海英:不演了。我指的是军人戏。《霓虹灯下的哨兵》是明年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的献礼片,我的军人角色能在这里画上句号非常幸运。

  能超越话剧版鲁大成吗

  记者:你考虑过自己扮演的“鲁大成”能否超越以前的话剧版和电影版的“鲁大成”吗?

  孙海英:没想过是否要超越。我只是尽我的力,去演一个好人,一个正直的人,一个有社会责任心的人。当然因为电视剧篇幅的允许,我也会在原来鲁大成的轮廓基础上,加进一些鲁大成式的幽默。这也是原著中因为篇幅问题不能好好展现的部分。

  也许那个人会有石光荣的影子,当然更会像原来的鲁大成的形象,但他诚实正直的品质不会改变。拍片的时代可以不同,但角色的共性和个性基本还是原来的模式。其实我对“鲁大成”并不陌生。我自己年轻时就当过兵。

  记者:那您当兵那会,碰到过“鲁大成”式的领导吗?

  孙海英:我是1973年参的军,当过炮兵,也当过车队的班长,后来在部队文工团还做过代理排长。我了解基层连队的连长们。记得刚当兵那阵,遇到的那个连长就有点像《霓虹灯下的哨兵》里的鲁大成。他是陕西人,留着大胡子,因为脾气很拧很直,所以当了很长时间的连长。我还当面开他玩笑,说:“连长,你都快40了,怎么还当连长?”他笑笑,没说什么话。虽然他看上去是粗犷的北方汉子,但他对下属却很关照很细心,还想着像我这种城市里长大的兵没吃过太多苦,平时比较照顾我。那时候,他还特地安排我睡在班长旁边的铺位。

  想到这些,我就觉得,我们眼下的社会,真的很需要当年那代人的精神。鲁大成也好,石光荣也好,都是如此。现在提倡的“荣辱观”,不是用来口头说说的,而是要大家实实在在去学去做的。

  主旋律不等于没市场

  记者:电视剧《霓虹灯下的哨兵》算是红色经典翻拍,近两年来,我们的荧屏有很多该类剧,由此不少观众提出疑问:为什么动不动就要翻拍红色经典剧?

  孙海英:观众有疑问,我自己更困惑。然而现在的电视,播得更多的是“妖魔鬼怪”、“谈情说爱”什么的。再看古装剧里,人人衣着光鲜,吃喝玩乐,只谈阴谋、爱情。类似的电视剧一多,似乎在传递出某种假的东西,会给观众一种晕乎乎的感觉。

  比起这些,红色经典剧翻拍便有价值。诚然,有人认为没意义,有人认为有意义,这都很正常,但红色经典剧翻拍如果真的尊重原著精神,不管故事如何变化,对观众的价值观都具有正确的引导作用。可是有时候我自己真的很困惑,甚至是有点愤怒了。去年,我拍过一个类似电视剧,但是电视台直接说:“这个没人看的,都是过去的事。”购片方则直接问:“有感情戏吗?有复杂的多角关系吗?”艺术作品怎么能光为了迎合市场而拍呢?我们的荧屏需要有引导观众树立正直人格的作品,而不是单纯为了收视率而一再媚俗。

  记者:现在似乎一沾了“红色经典”、“主旋律”的边,仿佛就没市场了。

  孙海英:的确,似乎一说这是什么片,就没什么人看了。但事实上,像《野火春风斗古城》、《苦菜花》等红色经典翻拍的电视剧,收视率不也很好吗。再说,什么是主旋律?我认为倡导积极向上精神品格的作品就是主旋律。从这点说,《指环王》算,《阿甘正传》算,《蝙蝠侠》、《狮子王》也是。我们的观众怀疑过他们是“主旋律”吗?

  记者:这跟故事说得好坏有一定关系。

  孙海英:对,故事好是个重要因素。但商业性和艺术性并非矛盾体。我们当然不能要求部部片子都有人看。但拍影视作品不应该是一个完全的市场行为。正如小孩子过马路需要大人带领,我看我们现在的观众需要一种积极的引导。

  引导不是口号要靠故事

  记者:您说“现在的观众”需要引导,怎么引导?

  孙海英:给予基本的判断力和方向感。当然,引导不是口号,而是化为人物、台词、情节和故事。

  拿这部电视剧来说,它不仅仅只是旧题材的拿来。一个习惯扛枪作战、从农村走出来的连队,突然来到一个大城市最繁华的马路值勤和生活。上洗手间、下馆子、穿洋袜等等,在今天看上去是“笑话”的故事在当年真实存在。当年南京路上的好八连碰到的是一个新环境的适应问题。我们当前的社会正处于转型期,人们显然碰到了更多新的问题,比如高速发展的科技,比如愈加膨胀的物质欲,说到底大家也有一个适应环境和坚守信念的问题。

  现在的年轻人大都自负、自我。他们聪明,有文凭,有事业理想,但是他们身上还有多少当年“老人”具有的好的品质?我对此表示怀疑。没错,他们看到不好的现象也会从内心感慨:太不像话了。可是感慨归感慨,有多少人是付诸于行动去改变呢?似乎“各人自扫门前雪”就很好了。我无法想象当他们到了50岁、60岁或更高龄时,会怎样教育自己的下一代和下下一代。

  记者:如果换了您,您又会怎么“做”?

  孙海英:一个人要凭良心为人处世。中国有句古话:好人有好报。这里有个问题,好人怎么做?好人是做给别人看的,还是自己内心的一种处世标准?鲁大成也好,石光荣也罢,他们坚持自己的想法,而不是坚持给别人看的。

  记者:谈到好人,您有没有想过尝试演跟以往荧屏不一样的角色类型,比如坏蛋?

  孙海英:坏蛋我演过,《大汉天子三》里的角色就是。但我不想再演坏人了。

  记者:为什么?演坏人,对演员来说可能角色会更出彩。

  孙海英:对演员是,对现实可能不是。6年前拍《激情燃烧的岁月》,当时很想通过石光荣表述一个对国家充满执着热爱并为之献身的人物形象。6年后,鲁大成“来”了。他们都是杜撰的虚构人物,但他们都是上一辈人真实的缩影。现在他们不在了,我们还在,我们需要不时地呼唤那种品质的回归。

  记者:话题越发沉重了,留着我们以后再谈。来点轻松的。您和吕丽萍老师的婚姻,一直被很多人羡慕,考虑过生一个小孩吗?

  孙海英:应该不会考虑了。但我们都喜欢小孩,每年都会抽时间去残疾人孤儿院,一年两次。去年前年都完成“指标”了,今年太忙,到现在为止只去过一次。其实去了那边也帮不上什么忙,无非就是抱抱他们,给他们带一点玩的东西去。但是他们会很开心,我们自己也很开心,有一种精神上的满足,觉得自己终于也真正做了一些事情。

  下图为孙海英主演的电视剧剧照

  

孙海英:从“石光荣”到“鲁大成”

  

孙海英:从“石光荣”到“鲁大成”

  

孙海英:从“石光荣”到“鲁大成”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