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徐惟聆怕到老都拎着箱子四处演出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9月15日08:21 南方网

  

徐惟聆怕到老都拎着箱子四处演出

  徐惟聆

  9月16日,广州交响乐团2006~2007乐季继开幕音乐会之后的第一场音乐会——《意大利千万名琴音乐会——徐惟聆倾情演绎小提琴名曲》将在星海音乐厅举行。本场音乐会的
两大主角分别是著名小提琴家徐惟聆以及她使用的一把价值450万美元的斯特拉·迪瓦里小提琴(1701年),名琴与名家的辉映,成为本次音乐会的主题。本次演出特邀香港指挥家叶咏诗执棒,叶咏诗将指挥广州交响乐团演奏西贝柳斯的《悲伤圆舞曲》、《D大调第二交响曲》,而徐惟玲将与叶咏诗合作西贝柳斯的《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在白天鹅宾馆约见这位一直活跃在舞台上的小提琴家,却发现她身上有一种特别的直爽气质,面对问题她几乎不假思索,张口就答。摄影师想拍一张她拉琴的照片,跟她说也不一定要真拉,结果她把琴从房间拿出来,站在落地窗边,忍不住拉了起来。

  名琴与艺术家相得益彰

  “琴对一个艺术家来说,其实和服装跟首饰一样,都有着自己的特质。”

  记者:就从琴来切入我们的访谈吧,谈谈这把琴跟你的缘分。

  徐惟聆:(笑)琴本身没有什么特别好谈的,最近三五次来广州用的都是这把琴,是香港的一家琴行赞助给我使用的,它的价值已经达到了450万美元。但这把琴对我来说除了价值之外还有着别的东西,乐器也是有性格的,琴对一个艺术家来说,其实和服装跟首饰一样,都有着自己的特质。我也用过一些很贵的琴,但是拉起来并不顺手。这把琴的特点就是音质特别纯,特别浑厚,很有穿透力,只要我用心去拉,用我的呼吸和对音乐的理解把它拉响,就是极佳的效果,而无需我刻意地去追求效果。它的色彩非常明亮,具有一种金属的色彩。

  东方与西方没有隔阂

  记者:你在国外学习和生活多年,现在又在中央音乐学院任教,对中国时下的小提琴界的状况,你是怎么看的?

  徐惟聆:中国现在的环境非常好,近年培养了不少人才,也有很多年轻人到国外去学习。东方人在技能上其实占很大的优势,学习能力也非常强。亚洲人的手的条件,手指的灵敏度到脑子的灵活性和接受能力,这些我们称之为“技能”的东西,其实都不比西方人弱,但中国学生缺乏一个规范的东西,或者说缺乏一种渗透在血液里的文化,毕竟古典音乐的根在西方,所以中国学生需要加强的其实是一种整体的文化修养,需要一种更为规范的对作品尺度的把握。在国外学习也不是说一下子就能提高多少,只是国外老师的教学可能更为开放,而不像国内的教学有点死板。

  记者:作为一个东方人,在理解西方音乐作品上会有隔阂吗?你是怎样诠释西方音乐作品的,我们常会听到一些评价,比如傅聪先生,会说他的演奏有一种强烈的东方特质?

  徐惟聆:音乐上的隔阂是没有的,对作品的理解不在于你是东方人还是西方人,而是你的音乐感悟,这中间的东西很微妙,比如对悲伤的把握,这很难用语言表达出来。所谓东方特质我觉得这只是别人来评论你的演奏时用的话语。对于我们来说根本不会去考虑这些,只会按照谱面尊重作品、作者的愿意去注释。一个西方人,一个东方人,拉同一首作品,别人也许会听出某些差别,但作为我们演奏者,不可能太多兼顾认为自己是东方人而将作品刻意染上一点东方色彩,但你会自然而然带上自己本身的个性,这是必然的。

  记者:每个人的演奏都有自己的个性化东西,自己的风格,比如穆特,相当一部分人会评价说,她是正宗的德意志的风格。

  徐惟聆:个性化这个东西你自己不可能把它们单独拿出来。别人可以说这是一个东方人拉的特色,但是我自己绝对不可能在意这一点。真正的大师拉出来,人们只会说非常完美,但绝不会说他是哪个国家的人,当然有时情况会反过来,譬如外国人拉中国的作品《梁祝》就会很吃力,怎么样才会拉出中国花鼓的味道,怎么样拉出中国丝竹乐特有的滑音味道,他没听过就肯定拉不了,这是一个很自然的东西。穆特演绎莫扎特的作品,从前我们一直是听她的录音,你会喜欢,因为她是德国人,又在演绎莫扎特的作品,所以很容易形成她是正宗的德意志的风格这样一个概念。

  艺术与生活不可分离

  记者:你现在的演出多吗?

  徐惟聆:演出比较多,但毕竟是有孩子有家庭的人,所以我基本是在可能的范围内进行一定的演出,这也是我选择的一种方式。演出很重要,有机会演出,将自己的音乐展示给观众,也是对自己多年来从事音乐事业的一个回报。但对我来说,生活也一样重要,所以不可能一年365天都拎着箱子到处走。说实话我很惧怕那样一种生活,就是一些人在事业上非常辉煌,但可能到老了都孑然一身,拎着箱子,不知道自己的家在哪里。

  记者:你的先生余隆身兼多职,也特别忙,你演出的减少,应该跟家庭有很大的关系吧?

  徐惟聆:这是肯定的,我们这样一个比较特殊的家庭组合总要有一个主次,一些妥协和牺牲是难免的。这是我对家庭所要付出的责任,没有人逼我,是我心甘情愿的。有了孩子后这种责任就更大,这也是母性所必须担负的。对我来说,艺术与生活是不可分离的。不过我这个人可能因为拉琴的缘故,对什么都比较苛求,自己虽然很喜欢吃,但对做菜和做家务都不是很在行,做不好我宁愿不去碰。

  徐惟聆简介

  徐惟聆生于中国上海,在中央音乐学院就读期间,受到当时来华访问的音乐大师斯特恩、梅纽因和小泽征尔等人的赞赏。1980年赴美留学,曾获得曼纳格小提琴比赛第一大奖、瓦尔多梅奥艺术天才奖、国际艺术家大奖等。1984年在纽约卡内基音乐厅举办了独奏会,成为第一个在此音乐厅举办音乐会的中国内地音乐家。她与世界许多著名交响乐团合作过,录制过多张唱片,现为中央音乐学院教授。

  斯特拉·迪瓦里小提琴

  世界驰名的斯特拉·迪瓦里小提琴是17~18世纪意大利著名提琴制造家安东尼奥·斯特拉·迪瓦里的杰出作品。斯特拉·迪瓦里生于1644年,其制作的最著名的小提琴主要“诞生”于1700~1720年,用斯特拉·迪瓦里小提琴能演奏出格外美妙的琴声,被众多小提琴家尊崇。

  此次小提琴家徐惟聆在《意大利千万名琴音乐会》上用于演奏的名琴“诞生”于1701年。

  编辑:莎莎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