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潘向黎:古典情怀都市行走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9月22日08:56 解放日报

  

潘向黎:古典情怀都市行走

  潘向黎和她的三部作品。

  潘向黎坚称自己绝不是什么“明星”,自己只是一个写作的人。

  但是,她的作品俨然已是“明星”———她的四部作品(《我爱小丸子》、《奇迹乘着雪橇来》、《白水青菜》、《永远的谢秋娘》)连续四年登上了中国小说排行榜,前不久更荣获全国最有影响的五项大奖之一的庄重文文学奖……这一切标志着这位“慢工出细活”的作家,以自己的风格赢得了读者。

  作为一个写作者,她是低调的,但也有她的“珍珠”梦想:“至少有一个人,面对命运的不公或者苦难的折磨时能够不动声色,却在看我的小说时,会流下眼泪。那是我触摸不到也看不见的泪,但对我来说,就是珍珠。一两颗便已足够。”

  从文来自父亲的馈赠

  记:您曾经获得上海文化新人、青年文学创作奖等众多奖项,最近又获得庄重文文学奖,得奖,对您意味着什么?

  潘:是一种鼓励,也是意外的礼物。我每次的反应一般都是:真的吗?然后是一种被认可的感激。但是,对于得奖这类事情,我不等待,不盼望,因为这是可遇不可求的。如果期待,得奖了只是不落空,不得奖就是失望,这样再有趣的礼物也没趣了。

  记:这次得奖是在您父亲去世之前,应该具有特别的意义吧?

  潘:我父亲五月初开始住院,颁奖典礼六月中旬在北京举行。当时医学对父亲已经无能为力了,我就想,既然守在他身边也做不了什么,不如去把奖领回来给他看看。领完奖回到上海,我把沉甸甸的奖座带到医院给父亲看了,他戴上眼镜自己看了获奖证书、获奖评语,他的一个弟子蹲在他的病床前一字一句念给他听了。他什么也没有说,他从来不会说任何夸奖的话,但是我知道他是欣慰的。这个奖是上天给我机会,让我还能让父亲高兴一下。可惜以后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了。

  记:您的父亲潘旭澜先生是著名学者,也是独树一帜的散文家。您成为作家跟您父亲有关吗?

  潘:我出生在文革期间,那时候没有人会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作家。只是,我小时候,父亲不忍心我没书可看,或者看那些抓特务、斗地主的连环画,就手写了一些唐诗宋词,让我背诵。他还说,你不用明白是什么意思,先背下来,长大就懂了。结果到了念中文系之后,突然明白了许多童年懵懵懂懂背诵过的东西。后来我能写一些关于古诗词的随笔,甚至我的欣赏趣味,都来源于父亲的启蒙。

  散文是友情小说是爱情

  记:您是以散文登上文坛的,许多人的印象中,您首先是一位优秀散文家。但最近七八年您的写作重心转到了小说上,为什么?

  潘:最初的原因有些可笑,那就是想证明自己不光能写散文,还会写小说。到了后来,人生阅历稍多,觉得有一些东西散文不能承载,必须另外找途径表达、宣泄。再后来又发现也有相反的情况,就是现实里没有的东西,我在小说里创造或复活,比如说,某种珍稀到灭绝的情感“物种”,我试图让它在我的小说里再次存活。

  记:对您来说,小说和散文意味着什么?

  潘:小说是虚构的文体,是想象力和现实冲撞的结果,它在本质上更真实,更深入生命本质,更接近人性,空间更大。写小说进入状态,那种感觉真是勾魂摄魄,很难抗拒。开个玩笑,和散文的关系是友情,和小说则是爱情。

  慢工才能出细活

  记:您坚持“细针密线”、“慢工出细活”。但产量偏低,比如曾经在一年半的时间里,您只写了两个短篇《白水青菜》和《永远的谢秋娘》。但就是这两篇,分别登上2004年度和2005年度的中国小说排行榜,您怎么看目前文坛上的“快枪手”现象?

  潘:首先我觉得,写得快,写不快,都是天生的。真正的快手要他写得慢大概也很难受。一切顺其自然吧。速度方面我对自己没有要求,但不是全盘没有要求,我对自己的要求是,自己不满意的决不发表,一定要改到满意为止,做不到就报废。

  记:您允许自己产量偏低,而且至今没有写长篇,不担心畅销问题吗?

  潘:写作应该像树上长出叶子一样,自然而然,对我来说,这意味着想写的时候写,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不顺其自然我就写不出来。我安于自己的不畅销。畅销对于作家其实是双刃剑,不畅销虽然可能寂寞,但也安全。

  记:文学界评价您的作品常用精致、洁净、空灵、清雅、温润这些古典词汇,但是您的笔下又渗透了现代都市的色彩,有人说是现代的场景,古典的情怀,也有人说是古典的意境,现代的迷惘,你自己怎么看?

  潘:我觉得评论家洪治纲说得更好,他认为是一种深藏于叙事内部的浪漫情怀,与人物的现代心绪构成的一种精神呼应。他还把我的小说的氛围或者基调、甚至细节,归结于一种“现代都市文化所熏陶出来的特殊的精神质地”。不管愿不愿意,我基本上是城市动物,得到这样的评价应该满足了。

  最高奖赏是读者感动

  记:写作多年,到目前为止,有自己最满意的作品吗?如果将来一直没有出现“最满意”,您会用什么样的心态去对待?

  潘:每一篇写完,当时都还满意,后来再看,又总是觉得自己还可以写得更好。最满意的作品肯定还没有出来,这也是吸引我写下去的动力之一。但不能实现“最满意”也有可能,人生是一个过程,不能因为不结果就放弃开花。我希望自己能一直写到老、同时一直成长,保持心理的弹性和感情的丰盈。

  记:大家似乎都在忧患———现在是影像时代,不是阅读时代。所以小说也会面临式微?您怎么看待这个大环境?

  潘:没有仔细想过,说不清楚。我自己是一直读小说的,也觉得中国当代好小说出现得不多,但像细细的泉水一样隔一阵子咕嘟冒一下。我有一些朋友也是看小说的,经常会交换读后感,我们还是觉得小说不可代替。对我来说,这样的小环境更重要。

  记:您说过,对您的最高奖赏就是读者的感动,眼泪是最好的“珍珠”。在您看来您的读者素质怎样?

  潘:我越来越发现,读者的素质超出我的想象。一些细小的差错他们决不放过,一些潜在的用心、变化之处、细微之处他们也不会错过。比如,我最近的短篇《女上司》,就有人看出了“兵不血刃的杀伤力”,这种“杀气”是我以前作品里没有的,刚一冒头就被发现。还有,在特别不起眼的地方,我偶尔会暗暗埋下一点秘密,最多只想作为三五知己喝茶时的趣谈,没打算让人明白的,也会有人看出来。比如《永远的谢秋娘》,她唯一导致婚姻的那次爱情,有一位读者问我:“因为那个外交官抽雪茄,让她想起了她的父亲,对不对?”一语道破。惊得我无言以对,但那是幸福的无言以对。

  古人说文章关气数,不能强求,也不必强求。因为上苍永远是给你一些,不给另一些。但作为一个写作者,我觉得自己还算幸运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