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跨不过的票价门槛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9月25日09:26 解放日报

  

跨不过的票价门槛

  国庆长假临近,在林林总总的休闲消费项目中,看电影又成了一道难解的选择题:去电影院,票价实在太高;在家看碟,缺乏视觉享受。

  关于高票价和电影市场低迷之间的争论,近年来一直是中国电影的难言之隐。其实
,国内影院已竭尽营销之能事———周二票价对折、晚十点后票价对折、预售打折卡、节假日优惠等等。然而,高达80元的票价,是上海每小时最低工资标准6.5元的近10倍,就是打了对折,也还要40元———差不多是一天的工资额。面对这道高价门槛,连很多城市白领都望而却步,更别说普通老百姓了。于是,在沪上针对下岗工人、退休工人等低消费人群推出的电影阳光场中,经常出现这么一幕:白领情侣双双对对、年轻夫妻带着孩子和退休老人们济济一堂。3元的低票价让许久未进影院的大众重拾久违的欢乐。

  而高票价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人们看电影的消费热情。也难怪中国导演们个个都奔大片而去,感觉不“烹调”出视觉盛宴对不起观众的钱袋;而观众则掂量着银子,不看到些特效、明星似乎不够过瘾。高票价促成了高消费怪圈,大众娱乐的电影成了小众市场。小众市场又迫使影院不得不依靠高票价撑起票房,形成票价越高观众越少、观众越少票价更高的恶性循环。

  如此看来,电影票问题不仅仅是一个“价格弹性”问题,还是一个产品定位的问题。美国电影产业是全世界最发达的,而美国的电影票价从平均收入角度看却远比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低得多。2004年美国平均票价是6.21美元,与法定每小时最低工资标准相当。按照美国人平均收入来说,它的票价也就相当于我们的五、六元,最多不超过十元。因此,在美国,看电影是百分之百的大众娱乐,而不是高档消费。

  我们的电影票什么时候能跨过这道价格门槛啊!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