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陈薪伊:要让观众觉得好看、好玩儿
在即将揭幕的第九届北京音乐节上推出的四部歌剧当中,由上海歌剧院出演的肖斯塔科维奇歌剧《鼻子》,是唯一一部音乐节自己投资制作的歌剧。由于这部歌剧的本子改编自果戈理同名小说,其幽默、荒诞、夸张的戏剧构成,对导演功力要求相当高,正因为如此,上海歌剧院盛情邀请了上海戏剧界的名导陈薪伊。
剧情 荒诞、充满隐喻
“《鼻子》讲的是变形社会制造出来的变形人群。”陈薪伊认为,“果戈理的小说有非常多的隐喻,如果不是非常熟悉沙俄时代的俄罗斯社会以及果戈理的文学风格,想要挖掘其中的戏剧精髓是相当困难的。”
在深入研究剧本和音乐总谱之后,陈薪伊认为歌剧《鼻子》是文学和音乐两种艺术形式的高度统一,所有的角色都蕴含着犀利的讽刺和无奈的幽默,共同形成了音乐和文学的张力。陈导介绍说,果戈理的《鼻子》讲的是沙皇时代的一个八品文官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的鼻子丢了,于是全城各色人等都围绕着“搜捕”鼻子而浮现出来了,所有的人都在利用鼻子敲诈丢鼻子的人。“在我的理解当中,肖斯塔科维奇对果戈理的《鼻子》做了自己的诠释,肖的《鼻子》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所有人参与追捕鼻子过程的隐喻,这在小说中表达并不算明显,但肖斯塔科维奇对这个情节的表现极其强烈。而在我的诠释中,鼻子的无辜更为鲜明,当全社会都爱利用鼻子进行勒索掠夺的时候,这个群体一下子变得如此残酷可怕。”
音乐 现代、没有旋律
陈薪伊导演介绍说,这部歌剧非常奇特,有几十个独立的人物却没有合唱队,因此对每一个演员都有非常高的要求。“这些演员不是专业音乐剧演员,也不是戏剧演员,最初,他们带着表演演唱的时候连基本的拍子都分不清楚。肖斯塔科维奇的音乐非常复杂和现代,没有旋律,基本上都像是戏剧效果音乐,因此对于歌唱演员来讲是非常困难的。但是,随着排练次数的增多熟练程度不断加深,你会发现其实他的音乐非常富于戏剧性。”有趣的是,这部几乎没有旋律的歌剧却让歌剧院全体演员全身心投入,陈薪伊导演则认为是这部“歌剧中的戏剧”乐趣,让歌剧演员们有了完全新鲜的表演感受和冲动。
舞台 简洁、形式感强
关于舞台,陈导的想象当中应该是相当简洁,“演员的服装也不是写实的,我们的服装设计在桂林的溶洞中得到了启示,把这些变形社会的变形人的服装都设计成不规则的钟乳石形状。”陈导说,“导演歌剧一般来讲是要围绕着音乐来做文章,但是《鼻子》非常特别,如果只是听音乐,你会不知所云,因此,我的宗旨就是要让观众觉得好看、好玩儿”。 晨报记者 李澄
图为歌剧《鼻子》舞台草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