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石钟山:文学乃影视之本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10月13日09:00 解放日报

  

石钟山:文学乃影视之本
石钟山:文学乃影视之本
石钟山:文学乃影视之本
石钟山:文学乃影视之本
上图:石钟山近影·李君娜 摄·;右上图:电视剧《幸福像花儿一样》剧照;下图: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剧照。一部《激情燃烧的岁月》,“燃”起荧屏收视一把火。

  紧接着,一部《幸福像花儿一样》,让观众幸福守望荧屏的同时,也促成了剧中主演孙俪和邓超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成双”。

  这些热播剧的小说原著全出自一人之手:石钟山。这个名字也迅速成为影视圈里抢手的香饽饽。即便是他只用12天的时间快速写就的最新作品———中篇小说《特务037》,也早早被众买家买走了影视版权。

  面对影视圈营造的“名利场”,石钟山依旧宠辱不惊,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淡然地说:“我首先是一个小说家。一个小说家首先考虑的是作品的文学性,然后才是其他,诸如影视改编等等。”

  忆往昔,“激情燃烧”的岁月

  记:从目前来看,您的许多作品大都和军旅题材有关,这与您的经历有关吗?

  石:是的。我本人就出生在军人家庭,1981年入伍在内蒙古当兵。当的是汽车兵,时不时就要往边防连队跑一跑,草原就成了唯一的路。冬天,摄氏零下四十几度,每次出发,都要把部队发放的春夏秋冬的所有衣服全穿上身,但还是冷。到了夏天,山青了草绿了,可日子也不好过:成片的沼泽地、红柳林又成了军车的拦路虎。车陷在里面,被“冷落”上三两天是常事。

  记:后来又怎么会“弃武从文”?

  石:我从小喜欢文学,那时高考没考上才去当兵的。当了两年多司机后,幸运地考上了当时空军在哈尔滨开办的第一届也是唯一一届文艺教导队,后来又进入解放军艺术学院。从最普通的基层连队一下子到北京的军艺文学系,那时自己心里一点底都没有,只能是默默写作。

  记:但那些岁月也给你后来“激情燃烧”的写作带来了灵感。

  石:是。虽然我自认不是一个军旅作家,但很多素材的确来源于生活。我的小说处女作《热的血》发表在1983年的《解放军文艺》上,这篇小说就是以军车司机的草原生活为背景创作的。《激情燃烧的岁月》等“父亲系列”的小说素材大多来自于父辈的经历,现在的《特务037》,也是源自自己小时候的一段真实记忆。

  说跟风,文学创作跟不了

  记:根据您的“父亲系列”小说改编的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开创了当年的收视高峰。今年,《幸福像花儿一样》又让中国观众过了一次电视瘾。对中国作家来说,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石:也谈不上奇迹吧。《激情燃烧的岁月》能走红,也出乎我自己的预料,但后来想想,太多的言情戏和警匪戏占据了我们的电视荧屏,观众的情感其实无从寄托。相对来说,《激情燃烧的岁月》是一部具有理想主义的作品,这种理想主义给了观众一种心灵寄托,所以比较能引起普遍共鸣。

  记:但后来的《军歌嘹亮》,观众却没有给予太多的掌声,可能因为人物和题材太像《激情燃烧的岁月》了。

  石:这个很正常,我从1997年开始写“父亲系列”,从《父亲进城》、《父母大人》到《石光荣和他的儿女们》,一共创作了十一部中篇,两个短篇。《激情燃烧的岁月》和《军歌嘹亮》都从“父亲系列”里而来,题材相似。谁先播出谁就占先机,谁后播谁就弱了。

  记:如今电视剧的拍摄,什么题材热播了就跟风。《军歌嘹亮》可以说是这种现象的一个牺牲品吧。再说到您的新作《特务037》,如今反特题材在荧屏也热,是否也会让人觉得有跟风之嫌呢?

  石:有一点我能确定,影视创作能跟风,因为它的投资方可以选择同类文学题材去改编拍摄,但是文学创作跟不了。最简单的一个原因,是因为后者的速度跟不上。影视剧的创作周期比较长,如果根据什么影视剧热就去创作什么题材的文学作品,等到写完再拿出来拍摄,再进行后期制作、播出,这拨热可能早就转风向了。所以,为影视跟风而创作的文学作品,跟了也是白跟。

  说真的,写“反特”根本不是我的强项。我只是有感而写,文学作品主要“写人”,影视作品主要“讲故事”。我在《特务037》里,主要表达的是一个人面对自己身份迷失的那种困惑。

  谈创作,文学先行于影视

  记:您也说到了,文学讲“人”,影视讲“故事”。但现在,许多纯文学作家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能被改编成影视剧,毕竟这是名利双收的事。对此您怎么看?

  石:文学作品通过影视作品能够得到很好的发展。毕竟,现在是个泛文化时代,阅读开始式微,而视听呈上升趋势。但这只是相对的,文学阅读的绝对领域和地位不会丧失。

  另一方面,文学作品的成功奠定了影视作品的成功,假如没有好的文学作品,就没有好的影视作品,比如《亮剑》、《历史的天空》,都是文学先行于影视的,并非为影视而影视。眼下,影视作品的涵盖面大于文学作品,通过这种文艺样式,使更多的人“读”到文学作品,也没什么不好。当然我个人还是特别希望文学能够继续保持它的“纯净”。

  记:您的意思是文学应先行于影视,就是纯文学创作应高于影视创作?

  石:两者是不同的体系。作家和编剧没有优劣之分。就算是好作家,要改行做编剧,也需要适应能力和操作实力。其实作家做过了编剧,讲故事的能力会提高。我自己就是一个例子。我曾经尝试当一回纯粹的编剧,但是拿出的剧本根本连导演都打动不了,更别谈打动观众了。我的朋友、作家莫言也走过类似弯路,后来也明白了。不过因为尝试过了,回过头来再写小说时,发现增强了小说文字的画面感,让小说更流畅,可读性也就更强了,而这种可读性并不意味着文学性就下降了。

  不过,我并不是说每个作家都要朝这个方面走。我总觉得,影视剧本跟小说不同。小说主要讲人,但剧本要讲故事,是在故事的流动性中讲人。而编剧也并非是作家的“退而求其次”,有时候,我们说作家变成编剧了,可能是一种酸葡萄心理。

  忧现状,国内编剧队伍弱

  记:您目前的文学作品,鲜有自己当编剧的,都由别人操刀,为什么?

  石:一般都会认为,自己的作品自己改编比较好。但我不是这么想。首先,我不想“重复”自己的作品创作。其次,我认为自己适合小说创作,而不适合改编剧本。作个不一定妥当的比喻:既然已经在文学范畴“跑马圈地”了,如果要改编成影视剧,找一个更优秀的设计者来设计文字的画面和镜头,可能会更好。

  记:可是,现在国内的电视剧创作有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原创剧本少,编剧队伍弱,这并不符合电视产业兴盛的规律。

  石:一方面可能跟现行的体制有关,另一方面也不得不承认,目前国内影视编剧有个畸形怪圈:正儿八经的作家改行当了正儿八经的编剧,而数量更多的非“正名”的编剧则是由“枪手”捉刀代劳。国内编剧队伍良莠不齐,“枪手”多过于剧作家。这样的情况下,导致了影视剧的导演首先就不相信编剧的故事能力,他们往往采取先找文学作品的方式,等找到了作家,再去找编剧。这种方式一旦成规模效应,就脱离了影视剧创作的基本规律。

  记:那么,又该如何解释作家海岩和琼瑶的影视文学热?

  石:海岩现象算一个“特例”吧,因为他的一部小说就是一个剧本,几乎不需要再进行二度改编。琼瑶也一样,他们属于影视“类型化”作家。

  设“假如”,“激情”淡去当导演

  记:假如有一天,写作激情淡去了,您会选择走哪条路?类型化作家或者纯编剧?

  石:我想应该不会。如果真有那么一天,我可能会去当一个导演,自己去发现优秀的编剧人才和优秀的影视题材。其实,每个作家都会有一个写作周期,激情淡去但又不想离开太远,很多会选择编剧作为一个过渡。比如我们熟悉的作家朱苏进原来写纯文学,现在也基本改行当编剧了。

  记:您如今也算功成名就,不用再为“稻粱谋”,时下的工作状态大概是怎么样的?

  石:安安静静地读书和写作吧。一年中有三分之一时间用来写作,但每天不会超过四小时;三分之一的时间在读书,读各种期刊图书新闻杂志;另外三分之一的时间就是留给自己发呆,发呆也是孕育作品的一个过程。

  至于所谓的“功成名就”,其实不过是我的作品目前尚有市场。但市场并不影响文学性,最重要的是,作家的创作不能忽略文学性,否则,作品也会变得浮躁起来。作家应该始终以一颗平常心去看生活,一字一字地写人生,这样写出来的作品才可能成为经典之作。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