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中江”不再有“表妹”(2)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10月17日08:22 重庆商报

  

“中江”不再有“表妹”(2)

  遇车祸,李永玲抢救无效逝世

  

“中江”不再有“表妹”(2)

  认领遗物

  

“中江”不再有“表妹”(2)

  李永玲大哥守候在殡仪馆内

  “中江表妹”李永玲 原是清音演员

  从艺20余年以来,李永玲集表演、说唱、风趣、幽默、诙谐于一身的演出获得川渝观众喜爱,其表演的代表作——《中江表妹》甚至在云南、贵州都有较高的知名度。1998年,李永玲从首次举行的巴蜀笑星擂台赛中脱颖而出,荣获“巴蜀十大笑星之一”,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位幽默谐星原本是个清音演员。

  清音市场萎缩转学谐剧

  李永玲1958年出生于四川渠县,父母亲都是教师。1974年,成都“五·七”艺校(即四川省曲艺团前身)到农村招生,乡亲们都鼓励她去报考,在应考的二十多位学生中,李永玲脱颖而出。3年的学习后,李永玲以优异成绩留在四川省曲艺团担任清音独唱演员。

  1993年,清音的市场急剧萎缩,清音的观众越跑越多,剩下的多是些老年人了。面对现实,李永玲尝试着另辟蹊径。也就是从这一年起,她拜谐剧大师王永梭为师,学习谐剧表演。

  那时,女性学习谐剧的罕有,在不少人看来,女人出洋相逗笑不雅观,也正因此,这是一条独特的路。为了舞台艺术能适应市场,面相漂亮的她就从扮丑角、演活宝——从“牙尖实怪”、惊风活扯的媒婆开始演起了谐剧。

  为“中江表妹”学说中江话

  李永玲的成名之作则是《中江表妹》。剧中她诙谐、风趣的人物形象,是整部戏的特色和亮点。

  《中江表妹》剧本将人物置身于改革开放后富起来的农村,“表妹”这朵乡坝头长大的红苕发花玩起了“1234567”号的传呼机及“909099不动”的手机,源自生活的调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党的三中全会以后农村的变化。剧中既有对家乡人黄继光的歌颂,对如今好日子的讴歌,又运用犀利的言辞,讽刺了社会上的一些丑恶现象和不正之风。

  李永玲说,为了学到一口地道的中江话,她硬是去中江县呆了三个多月,和中江的妹子一起聊天,一起生活。

  老公是个炊事员

  1977年初,年仅18岁的李永玲从艺校毕业分到四川省曲艺团工作。一年后,她认识了以临时工身份招入团内当炊事员的小伙子邓银义。

  当李永玲的母亲得知自己家中最漂亮、最心爱也算是最有出息的女儿开始谈恋爱后,她不是很乐意。为了女儿的终身大事,母亲心急火燎地专门赶到成都,质问女儿:“找一个炊事员,我不知你到底爱他啥?”女儿干脆地回答道:“我就爱他会做饭会体贴人。”母女俩不欢而散,直到多年以后两人仍然幸福恩爱,这个女婿才被丈母娘接受。实习生 李婷婷 整理

  本新闻共3页,当前在第2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