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阎崇年:上电视和上讲台一样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10月29日07:22 沈阳网-沈阳今报

  

阎崇年:上电视和上讲台一样
阎崇年老少通吃。常晟罡摄 今报讯(首席记者唐晓诗)“品三国”的热潮还未降温,“百家讲坛”又甩出了一本《明亡清兴六十年》,首发就直冲20万册。昨天下午,该书作者清史专家阎崇年走下央视直播间来到沈阳,面对媒体,阎崇年刚落座就笑着说:“研究清史的不到沈阳就算不及格。”

  在巴黎都有找签名的

  清史专家阎崇年是在央视“百家讲坛”上成名的第一人。2004年,他登台主讲《清十二帝疑案》,创下了此栏目当时的最高收视率,而根据讲座稿改写的《正说清朝十二帝》一书也在两年间狂销30万册。时隔两年,阎崇年重登“百家讲坛”,由明亡看清兴,从9月至12月连讲48场。目前,讲座同名书《明亡清兴六十年》销售量也已突破20万册。

  说到自己的成名,阎崇年并不承认完全借了“百家讲坛”的光,他说:“百家讲坛只起到了一些作用,不绝对,我的《正说清朝十二帝》当时没有电视台宣传,发行的也不错。广告做得多没用,关键书的质量得好。”阎崇年透露,通过电视媒介的传播,知道他的人确实比以前多,“我在机场、商店、饭店,甚至巴黎的塞纳河边、意大利的罗马广场都遇到要求签名的热心读者,这让我很高兴,读者的热情就是对我的尊重,不过,我不会戴墨镜。”

  上电视跟上讲台一样

  从清史专家到新闻人物,阎崇年承认他的社会活动要比以前繁忙许多,对于媒体关心的,参与商业化运作的史学家还能不能静下心来研究学问,阎崇年说,百家讲坛也是讲堂,一样传道授业解惑。“百家讲坛的学者大多数都是大学教授,以前我们在学校上课,可能一个班只有50人,大一点的阶梯教室有300人,现在我们通过电视上一堂课,就有5700万人。其实讲课的内容都是一样的,只不过通过电视的传播人数增加了而已,起到的作用依旧是传道授业解惑。”

  在阎崇年看来,讲课与研究学问并不矛盾,他笑着说:“我学历史50年,一直都在书斋里,现在走出来讲课,也是想检验一下自己的学术成果,把历史通俗地讲出去。”为了证明自己的时间安排并不以商业为主,阎崇年特意强调,2005年一直在休息,关门研究史学。

  迎合观众为文化传承

  为研究清朝入关前的历史,阎崇年经常往来于沈阳和北京,“我对沈阳的故宫、东陵、北陵还有新宾都非常熟悉,去年还带着美国学者来这里考察,我对他们说,研究清史的不到沈阳就等于不及格,他们对沈阳的印象也非常好。”

  身为学者,阎崇年常常和同行进行学术业务交流,他把这种工作叫做“学术界的内循环”。“很多人问我,研究学术和做百家讲坛节目有什么区别,我认为,研究学术是历史学工作者的主要工作内容,通过史学家们的内部交流,传承历史。而在百家讲坛节目上讲课,属于‘民众外循环’,是向非专业人士普及历史知识,两者都很重要。毕竟司马迁当初写《史记》时也不是专门供日后的史学家看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