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昨日从南京博物院了解到,该院文物保护技术研究所日前成功修复了保存在青海省循化手抄本《古兰经》,让这本目前我国保存时代最早、版本最好的《古兰经》得到延年益寿。
据中国纸质文物保护修复权威专家、南京博物院文物保护技术研究所所长奚三彩介绍,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是我国撒拉族聚集地,约有7.8万人口,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据历史传述,撒拉族的祖先来自土库曼斯坦共和国的马雪州撒尔赫斯地区,大约在公元1206-1368年间,撒拉族东迁定居在循化县街子乡。这部《古兰经》是撒拉族祖先700多年前从中亚撒马尔罕带来的,一直被撒拉族人民视为历史的见证和传世之宝,也是世界上保存完整的最古老的《古兰经》手抄本之一。
这部珍贵的文化遗产珍藏在撒拉族自治县街子清真寺,共分上下两部,每部分装成15册,分别存放在两个木盒中。整部经书重达12.79公斤。由于这本经书历经700多年的沧桑,自然的侵蚀、虫蛀、霉烂等,导致经书封面犀牛皮发硬、皱裂,纸页发黄、脆化、残缺、破损,很多地方的字迹已经模糊不清,急需抢救性保护。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奚三彩领衔的南京博物院“青海循化《古兰经》修复小组”负责,对该《古兰经》就地实施保护修复,其中重点是本体保护修复。该小组采用传统技术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了清洗、消毒杀虫、灭菌、修补、加固,延长了文物的寿命。整个工艺流程采用了病害调查登记、清洁与清洗、破裂处揭开、贴纸条、丝网加固等传统而复杂的科学方法,成功地完成了本体保护工作。
奚三彩所长告诉记者,接下来还要对这部珍贵的《古兰经》手抄本进行再生性保护,即复制一本,替代原件进行展览;最后还要进行预防性保护,即定制一个专用的储存专柜,达到恒温、恒湿、无紫外线和有害气体等条件。这部极具传奇色彩的《古兰经》的所有修复工作将在年内完成。
本报记者陈金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