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玄奘之路”之西游记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11月24日09:20 金羊网-新快报

  ■新快报特派印度记者魏保珠/文易水/图

  印度历史学家哈辛曾说,“玄奘几乎去到了印度的每一个省,并在自己的《大唐西域记》里留下了精确的记录。”可以说,没有玄奘,就没有印度的古代史。这个佛学界的天才,身处险境仍能详细记录所到之处的风土人情,并在自己以后写成的笔记里对所到之地做详细记录,以最大的敬意给历史以交待。

  在上上个世纪后期,玄奘写成的《大唐西域记》被西方学者视为一部经典著作,而印度和中亚的考古很多地方就是依据这部书作为调查、考古的指南。至今受到无数教徒膜拜的菩提伽耶、鹿野苑、那烂陀寺,无不归功于《大唐西域记》里的精确记载。

  菩提伽耶:精神大树香火流传

  菩提伽耶是释迦牟尼悟道的地方,寺庙中间是一座56米高的四棱形尖塔,大塔周围,密布大大小小的各式塔、亭、台、座,众星捧月般朝拜着大塔。大塔后面就是那棵著名的大菩提树,从世界各地赶来转塔的人连成队,在树下面打坐的人挤成群。而菩提树上的松鼠和小鸟一点都不怕人,不时地窜到草地上来吃教徒供奉的花瓣。

  相传公元前6世纪中叶,中国的春秋时代,印度恒河流域也是群雄割据。今尼泊尔南境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太子悉达多,为人生的生老病死所惑,独自离开王宫,进入密林出家修行,发愿要为众生寻求解脱之道。

  六年的苦修让他虚弱的身体难以行走,一位善良的牧羊女恰好从附近路过,让他喝了乳粥,使他恢复了体力。他走到尼连禅河里洗去泥垢,来到了菩提伽耶的一棵毕钵罗树下,铺上吉祥草,向着东方盘腿而坐。经过七天七夜的苦思冥想,35岁的悉达多对生命的意义大彻大悟,从而成了佛陀。

  那棵毕钵罗树,由于庇护佛祖顿悟,被更名为菩提树。为了纪念释迦牟尼在这里成为“觉悟者”,信徒们在菩提树旁修建了大菩提寺。32岁的玄奘来到这里朝拜菩提树时,他为无福亲耳聆听佛祖的教诲而痛哭流涕,更为远离中国想念故土而哭倒在树下。

  一千三百多年后,除了清风朗日,一切都有所改变。寺院方丈和德里大学东亚研究所余德烁教授先后为大家讲了寺院的历史:在我们面前的大菩提寺已经有四五重修建过的痕迹。寺院在阿育王、戒日王的大力推广佛教活动中兴盛,也在自身衰落和伊斯兰教帝王们的打击下逐渐沉寂。公元12世纪,伊斯兰军队毁坏了印度的佛教寺庙,佛教徒失去了自己的精神家园,只好四处流浪。缅甸国王在14世纪出资,在原来塔址基础上建造了一座缅甸风格的寺庙,下部方正,上部尖细,可惜后来被洪水泥沙所掩埋。1861年,英国考古学家康宁汉根据《大唐西域记》的记载对这一建筑进行了发掘,缅甸佛教徒又进行了重建,终于建成了现在的大菩提寺。

  除了这座寺庙,门前的菩提树也命运多舛:阿育王当时崇尚佛法,冷落了王妃,王妃派人砍伐焚烧了那棵菩提树。后来阿育王的女儿远嫁锡兰时,从菩提树上折下一枝带到了锡兰的阿努拉达普拉。在12世纪穆斯林军队进入印度后,菩提伽耶的那棵菩提被摧毁,后人便从锡兰移枝回菩提伽耶。

  19世纪,康宁汉重修大菩提寺,见老树已老,便从树上切下一根树枝栽在同一地点,也就是现在的游客看到的这棵菩提树。不到200年时间,它已经繁衍得枝繁叶茂,正如佛教传播到东亚和东南亚后成了精神大树。在这里,印度的教徒追思他们的祖先,世界各地的游客祈祷着喜乐和平。

  

“玄奘之路”之西游记

  ■图:东方和西方在历史面前一律平等。

  

“玄奘之路”之西游记

  ■图:游走在菩提伽耶,不知谁是归人,谁是过客。

  那烂陀:世界第一大学

  “那烂”即莲花,印度人认为代表着智慧;“陀”即赠送、施与,合起来是给予智慧的意思。那烂陀寺在今印度比哈尔邦巴特那县的巴尔贡村,是印度六至九世纪最大、最著名的佛教寺院。无论是在寺庙门前的草地,还是在寺庙的红砖墙遗址,都可以看到衣袂飘飘的僧侣往来,让人依稀可见当年学者云集的风采。

  据德里大学东亚研究所余德烁教授介绍,玄奘参学时,正是那烂陀寺的鼎盛时期,那时外来的人想进那烂陀寺学习,先要经过守门人的诘难考试,光是这第一关,就有多半的人因对答不上不得进门。外来的人入寺之后,再经过各路高僧学者的论难,被淘汰者又是十之七八。只有高人中的高人,才能获得正式进入寺院学习的资格。玄奘在这里五年当学生,得到戒贤大师亲传,一年做老师,门徒甚众,他是印度人心中的伟人。

  蓝天下,红砖墙透出不可逼视的庄严感,一路说说笑笑的使者们来到这里也情不自禁地变得肃穆:那烂陀寺当时既是印度的佛教中心和最高佛教学府,也是当时印度最大的文化、艺术和佛学的图书馆。当印度各地的学者来此求智慧时,牛津大学、剑桥大学还只是无名小镇。无论讲堂还是膳堂,每处都能容纳千人以上,足见当年的风光。

  

“玄奘之路”之西游记

  ■图:我愿这天永远高远,我愿这地永保和平。

  

“玄奘之路”之西游记

  ■图:古代第一大学的雄风。

  鹿野苑:历史与自然交汇

  传说中这是佛陀初次说法的地方。传说中,这里过去曾是原始森林,有两群野鹿在此生活。国王喜欢来这里猎鹿。鹿王于心不忍,于是决定每天向国王奉上一鹿,其他的鹿躲在密林深处。有一天,轮到一只怀孕的母鹿进献国王,母鹿对鹿王说:“我死不足惜,可怜我的孩子失去了我该怎么生活呢?”慈悲的鹿王于是向国王请求杀掉自己。国王深受感动说:“我是人,却不如禽兽更有慈悲心肠,从此以后,我再也不在此地打猎了。”

  一千三百多年前,玄奘来此,鹿野伽蓝正如日中天,是重要的佛教中心之一。玄奘在《大唐西域记》里记载:“(鹿野伽蓝)区界八分,连垣周堵,层轩重阁,丽穷规矩。僧徒一千五百人,并学小乘哦正量部法。大垣中有杨舍,高二百余尺,上以黄金隐起,作庵没罗果。石为基阶,砖作层龛,翁币四周;节级百数,皆有隐起黄金佛像。精舍之中,有响石佛像,里等如来身,作转法轮势。”

  如今,我们看不到玄奘当年描述的壮观景象,然而,蓝天下,那群生活在和平环境中的鹿,悠闲地散步。当地的孩子们采来青枣,让我们喂给小鹿,他们的眼神和小鹿的一样清澈、善良。

  

“玄奘之路”之西游记

  ■图:菩提散叶开枝,一片生机。

  

“玄奘之路”之西游记

  ■图:大菩提寺佛教徒的精神家园。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