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11月27日09:11 沈阳网-沈阳晚报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无论是之前电话报名时,那一个个激动的声音,还是昨天迎风冒雪来到本报的众多读者;无论是胸前挂满勋章的老八路,还是满脸稚气的孩童,他们都有着一个共同的愿望,就是想和毛泽东的外孙女孔东梅女士见上一面。

  11月26日上午10时,读者们走进百人会议室,如愿见到做客沈阳晚报的孔东梅时,那一幕幕的令人难忘的往事如电影般重现,不仅让人想起了毛主席在《沁园春·长沙》中一
句词———“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因为他们心中都有一个难以割舍的“红色情结”。

  半个多世纪迟到的感谢

  把一声“感谢”在心底珍藏了近60年,直到昨天才说出来,这份歉意的煎熬对一位年近90岁的老人来说确实有些无奈,但昨天孔东梅的到来让老人抛开了时间的折磨,了却了自己的心愿。张彩老人回忆说,1947年,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在莫斯科碰到了贺子珍大姐,她们在一起相处了一段时间。后来因为自己的丈夫病故,对张彩的打击非常大,贺子珍就陪伴在她身边一直帮忙把后事料理完,而分别时张彩竟然连一句谢谢都没来得及说,而这一等就是半个多世纪。这次从报纸上看到孔东梅要来的消息后,她十分兴奋一夜没合眼,老人说,希望自己在这个有生之年一定要说出这句“谢谢”。她把自己手中的照片和一些文字整理出来送给了孔东梅,希望她把那段历史呈现出来。看到张彩老人,孔东梅内心也非常激动。她说,自己的第一本书里有一张外婆贺子珍、母亲李敏及另外一位女士的三人照片,而张彩老人正是她苦苦寻找了很久的那位女士,她非常感谢老人帮忙回忆那段生活,让她更好地去了解外婆和母亲的生活。

  “东方红”里追忆伟人

  从十几岁的孩童到耄耋老人,现场发言的每个人的言语中都对毛泽东充满了敬意,很多读者表示,每到他的忌日和诞辰,他们都会以自己的方式来纪念这位心目中的伟人。一位读者表示,每到那时,除了在家为老人家点上一只烟、摆上果品外,还会放一段《东方红》,有时还要到北京去给老人家献花,他还不断地给自己的孩子讲毛泽东的故事,让他们从中受到教育。读者涛展示了他父亲生前珍藏的一幅合影,那是1968年1月26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毛泽东和朱德等人接见于父时照的,父亲视为宝贝珍藏在家,“老人家曾拍着父亲的肩膀称赞过他。所以每次当父亲拿出这张照片时,总感觉他的音容笑貌就在他眼前。”

  “红色精神”传承青年一代

  一位年过花甲的老读者,用他那浓重的湘音表达了他对毛泽东的热爱之情,让现场的读者听起来也十分亲切。他说,自己为了缅怀伟人,曾六次带子女到韶山去瞻仰毛泽东故居。

八路军老战士李广军说,作为关心下一代的宣传员,他在报告中不断地用伟人的精神去教育现在的年轻人,这是非常有必要的。

  而昨天的做客现场也来了不少年轻的面孔,有的是祖孙相携而来,有的则是独自来的。一位在银行工作的80年代生人的读者就表示,她这次来就是想来通过这样的活动去感受一下伟人的精神,为自己的工作增加点新的动力,让人生变得更有意义。孔东梅听了后非常感动,她表示,自己写书的目的也在于此,就是希望外公的精神能够传承下去。

  因为人数有限,昨天还有很多读者因为身体等诸多原因没有到现场贺孔东梅交流,让他们感觉非常遗憾,当他们得知“沈阳网”上有这次做客活动的“全程视频”后,非常高兴。一些年老的观众则在家人的帮助下,在网站上观看了这个活动。没来参加见面会的网友对此感到满意。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