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记者郭爽
前晚是金马颁奖夜,《如果·爱》拿下最佳导演等三个大奖,《父子》则占据了最佳故事片等三个大奖,其他热门影片像《放逐》、《疯狂的石头》和《夜宴》也都有小奖可拿。金马奖,从未这般有“分猪肉”的架势,不大奖谁,也不冷落谁,还搞点怀念闽南语电影和向华语电影致敬的小花样。可惜这样做既没有讨好影迷,也不见得有业界好评,毕竟,
排排坐分果果是小朋友才爱干的事。
香港电影的再次胜利
我们可以对比一下今年年初,第25届香港电影金像奖的获奖名单。几个重量级大奖中,除了“最佳女主角”由影片《如果·爱》的周迅夺得之外,其他像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导演都由杜琪峰导演的影片《黑社会》夺得。金像奖虽也有不少毛病,但在评奖上的旗帜鲜明的态度却是大快人心。这跟金像奖把目光聚集在本地电影,因而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参评标准有关。香港人评自己的电影奖,当然知道谁更好,谁更能有希望。
换位到金马奖,则变得尴尬起来。从提名名单就可看出,《诡丝》明显跟《疯狂的石头》、《放·逐》、《如果·爱》和《父子》完全不是一个重量级,凭什么入围?难道只是为了保存台湾电影的脸面?所以在评奖上,金马奖也无所谓自己的立场,你拿两个,他分两个,好像大家都很开心,其实这样评的奖根本没有意义。
台湾电影的集体失声
而颁奖典礼主持人侯佩岑和蔡康永表演的几个模仿秀也有些意思。侯佩岑扮公主从天而降,“蔡康永版”金城武则手持玫瑰在下等待,两位主持人通过模仿向《如果·爱》致敬。此外两人还模仿了电影《死亡笔记》和《断背山》的场景。这三部在港台地区均引起巨大反响的影片,除了《断背山》的导演李安是台湾籍之外,似乎都跟台湾没什么关联。
一个电影工业已经严重萎缩的地区,它评出来的电影奖是否还能有客观的意义?回想去年到今年,有哪些电影在你脑海里留下了印象?你也许会说《无极》的荒谬、《石头》的惊喜、《宝贝计划》的搞笑、《夜宴》的失望,但其中有没有一部是台湾电影呢?当内地电影市场在日益蓬勃,而港产片也在北上中找到新出路时,台湾电影却是一片死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