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专辑改变风格希望歌迷能听懂
本报记者李丽
两个月前,朱哲琴推出了她十年蛰伏后的新专辑《七日谈》。十年的翘首盼望,不少歌迷听完这张专辑后却充满了不解与失望。“朱哲琴已经不是唱《阿姐鼓》的那个朱哲琴
了。”很多人说。
朱哲琴这10年到底在干什么?她的音乐在朝着什么方向走?面对歌迷的质疑她心里又在想些什么?前天朱哲琴路过广州,就这些问题接受了记者的采访,道出了自己的心声。
我不想再局限于《阿姐鼓》
“假如你想在我的新专辑中找到《阿姐鼓》的影子,那么对不起,你会失望。但假如你想在其中听到一些新鲜的东西,太好了,你买对了。”朱哲琴说:“我已经不想再把自己音乐的题材局限在某个地方,比如西藏。”《七日谈》是朱哲琴游历了世界无数国家之后的作品,很多人以为这是一张“不中国”的专辑,但事实并非如此。“其实,它反映的是中国文化。但是,假如我不游历世界,我不会领悟中国的文化原来那么有色彩。”朱哲琴说,当她在英国看到白金汉宫的雕花栏杆,她心目中却突然浮现出中国故宫的砖墙,“那一刻我突然不可遏制地流泪了”。
“我六岁时就立志要当一个旅行家,欧洲曾经是我最向往的地方。”朱哲琴说。眼前的她依然长发披肩,长裙拖地,但她说,自己的心境已经与年少时大不一样,“旅行最终却让我发现了自己的家”。
在《七日谈》的精装版中,附有一部由2005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得主———美籍导演RossKauffman为她拍摄的纪录片《声音的漫游》,其中记录了朱哲琴创作《七日谈》的全过程。朱哲琴说:“听我的音乐,你会发现我是一个飞翔着的人。但是看这部纪录片,你会发现我其实跟一般人没有两样,会哭,会笑,会痛苦,会快乐。”
每一次都有人跟我说“不行”
朱哲琴说,她第一首尽人皆知的歌曲《丹顶鹤的故事》一开始并不为业内所看好。“当时很多音乐人都告诉我,这首歌不行,因为它太阳春白雪了,老百姓不会喜欢。”但是后来事实证明,当时很多人都为这个空灵的独特声音所震撼,甚至多年以后依然记得这首歌。后来,朱哲琴在全世界范围内发行了《黄孩子》,又有音乐界的朋友很诚恳地劝诫她:“很好,但是最好烧掉———因为它比你之前所有的作品更加阳春白雪。”但是,奇迹再一次发生,直到今天,《黄孩子》依然坚守在世界很多地方的唱片店架子上。
朱哲琴感慨地说:“曾经有人说我是狂想家,但是为什么我的狂想总能成真?我相信,这就是音乐创造的奇迹。是听音乐的人选择了歌者———让他们存在,或成为过眼云烟。”
因此,如今《七日谈》引起的争议并没有吓倒朱哲琴。她平静地说:“这张歌曲的内涵是爱、家园、缺失、有与无。其实这些东西不难理解,只不过听者需要更多的人生阅历而已。”
没有灵感我可能再也不出唱片
“只有真正有灵感的时候,我才会出唱片。”朱哲琴说,《七日谈》让人们等待了十年,对此她很歉疚,但是她没有办法,“说实话,假如没有灵感,可能这张唱片要让大家等二十年,甚至永远也等不到。”因此朱哲琴说,她最怕有人问她,《七日谈》之后的下一张作品什么时候问世,“因为这个问题我永远也没法回答你”。
作品的风格也是一样,“每一张专辑我都在变,连我自己也不知道,下一张专辑我会是什么样子”。朱哲琴说,或许这也是很多歌迷没法接受《七日谈》的原因,“因为每一次风格的变化,都等于将我上一张专辑吸引的歌迷亲手推出去”。但是,她还是期望人们,尤其是中国的歌迷,能最终接受她的“善变”,“因为你们有着跟我一样的文化根基,只有你们才能真正理解我作品的涵义”。因此,虽然前两张专辑《黄孩子》和《央金玛》都是在国外发行的,如今朱哲琴却坚持《七日谈》一定要在中国首发,“这里才是我的起点”。
作为在国际上受到广泛关注的唯一一名“继承中国传统但绝非出土文物”的中国当代歌手,朱哲琴并不谦虚地承认,她是“前无古人”的。但是,她相信绝不会“后无来者”。“对于后来者的到来,我不知道还要等多久,但我坚信他们一定会来。”只是现在,朱哲琴必须承受孤军奋战的孤独,“还好,就算四下无人,我也会坚定地往前走”。
(Robby/编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