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台:曾经的辉煌,眼下的失落
山西省河曲县素称民歌之乡,民间歌舞历来兴盛。清代河曲县志有“户有弦歌新治谱”、“歌舞于市者,唱凤阳歌”和“塞上吹笳,世俗乐育,儿童逐队,稚子欢呼,骑竹马而游,玩棍棒而戏”的记载。“二人台”在这样的艺术土壤中,师传徒接,已历六代。留下了丰富的传统剧目,培养了众多的艺术人才。
山西“二人台”的传统剧目经过大浪淘沙,留下了120多个,内容多取材于劳动人民的现实生活,富有浓郁的生活情趣。可分为“硬码戏”与“带鞭戏”两类,“硬码戏”偏重于唱、念、做,突出表演作用,如《走西口》、《探病》等。“带鞭戏”是载歌载舞、歌舞并重,如《挂红灯》、《打金钱》等。
山西的“二人台”曾经有过耀眼的辉煌。1955年,河曲县“二人台”剧团一行5人赴京参加了全国民间艺术会演,“二人台”首次登上了首都舞台。张林燕等演唱的《珠珍倒卷帘》被评为优秀节目,全体演职员还受到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走西口》、《挂红灯》、《五哥放羊》等优秀剧目被制成唱片,广为传播。
1978年,忻州地区文工团著名“二人台”演员许月英参加了全国部分省、市、自治区民族民间唱法会演,其演唱的《走西口》(选段)和忻定民歌被评为优秀节目,在京公演数场。
1986年,保德县民歌手杨爱珍和其兄杨仲青在全国民间音乐舞蹈大奖赛中以“二人台”《走西口》(选段)和河曲民歌《三天路程两天到》分获大奖和二等奖。
2002年,河曲县民歌演出队在北京中山音乐堂举行了“山西河曲民歌·歌谣音乐会”,接着又参加了在上海举行的“天籁之声”全国民歌演唱会,受到中外专家和观众的一致好评。
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山西各地的“二人台”专业剧团纷纷解散,一些“二人台”优秀人才随之改行、流失。民间团体也面临着剧本老化、新人匮乏、低龄观众流失的困境。他们很少得到市场包装运作方面和专业人士的重视和内容上的提升改造,他们的演出范围仅局限于本县和周边区域,很难走出去,“二人台”艺术已处于失传的边缘。相反,与“二人台”堪称姐妹艺术的“二人转”,却在全国异常火爆,这不仅引起了“二人台”艺术爱好者的忧虑和不安,也引起了中宣部领导的关注。于是,一场拯救“二人台”、重振“二人台”艺术雄风的烽火点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