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陈坤:我是半个电影人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12月08日08:55 解放日报

  

陈坤:我是半个电影人
陈坤:我是半个电影人
陈坤:我是半个电影人
陈坤:我是半个电影人
陈坤和他主演的影视剧即将过去的2006年,对于演员陈坤来说,无疑是关键的一年。

  年届而立的他共有三部电影问世———从年中陈逸飞的遗作《理发师》、年末尹力导演的《云水谣》再到明年年初上映的李少红导演的《门》,陈坤一口气演绎了三个性格迥异的角色,交出了三张出色的成绩单。

  拍摄过程的艰辛自不必说,更大的压力来自内心:三种不同类型的角色是否表演到位?个人演技是否实现三级跳?能否突破以往“忧郁小生”的定位?

  记者对远在广州拍戏的陈坤进行了专访,自称是“半个电影人”的他说,身在这个不进则退的演艺圈,他应对所有压力的法宝就是“一颗稳定而淡泊的心”。

  头回上高原,上气不接下气

  记:《云水谣》有部分在西藏拍摄,听说过程很艰苦。

  陈:第一次去高原拍戏,我们提前3天到位适应低氧环境,不能洗澡,不能外出,还不能感冒。头一天晚上就头痛,吃止痛片也没用。开拍第二天,我就得在高原反应的情况下,背着100多斤重的氧气瓶来回奔跑。后来上到海拔4300米的地方拍一场重头戏,每天来回赶5小时山路,只能抓拍一两个镜头。结果连着哭了4天,几乎要晕倒,片子里那种上气不接下气的激动,是真的“上气不接下气”。

  记:拍摄过程中印象最深的戏是什么?

  陈:一场是李冰冰扮演的王金娣追“我”追到了西藏,她舍弃一切的付出让“我”觉得有责任给她一个家,由于内心的挣扎和痛苦太过强烈,你可以看到这场戏中我的脸是扭曲的。另一场是“我”和李冰冰的新婚夜,桌上放着三只酒杯,李冰冰端起说“姐姐,这辈子如果见不着你,下辈子我陪着他去找你”,这时候“我”的哭泣是无声的,眼泪没有任何具体的原因,而是一个人内心激烈的情感到达了顶点之后无法抑制的外泄。这两场戏的难度就在分寸的把握,必须举重若轻,否则戏很容易过火。

  记:最苦的还不是外界条件,应该是角色本身的挑战。

  陈:陈秋水这个角色的确很难演,所谓难并非仅仅指拍摄条件的恶劣或是人物相隔几十岁的年龄跨度,难就难在找准人物的“基调”:徐若瑄是台湾演员、演的就是台湾人,李冰冰是大陆演员、演的就是大陆人。陈秋水是“漂泊一生的异乡人”,我这样一个在北京生活的重庆男孩去演一个台湾人,而且要在举手投足、开口说话这些细微之处保持角色身上的台湾特质,同时把他身处两段恋情间的挣扎、犹疑、坚持准确地表现出来,的确很难。

  记:不过演得像还不等于演得好。

  陈:对。所以最难的还不是我和角色的地域差别。《云水谣》不仅仅是部爱情故事,爱情仅仅是影片的第一层面。在那个时代,从台湾来的爱国青年陈秋水为了追求自己的信念,选择了扎根大陆、响应国家号召远赴西藏。他并不是在两段爱情里选择、背弃了台湾的爱人,而是在爱情和信念之间选择了后者。这种沉甸甸的感情超越了简单的男女之爱,具有了宏大的爱国情怀和历史纵深感。我希望把这个角色演得流畅而到位,让人物的外表看上去平和和淡泊,而不是沉重、严肃的“高大全”。

  一年三部戏,一部更胜一部

  记:今年一下拍了三部电影,从年代片、战争片到恐怖片,角色落差很大,感觉自己发挥最好的是哪一部?

  陈:这三个角色给我的感悟很奇妙,就像阶梯式的上升:陆平(《理发师》)这个角色突如其来,但既然来了我就要抓住,勇敢面对角色带来的挑战,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尽可能演好。这部作品是一个铺垫,为我进入接下来的角色打下了基础。

  第二部《云水谣》则承上启下,我更强烈地体会到了如何挖掘人物的内心。如果说拍《理发师》时更多的压力是来自外界的质疑,拍《云水谣》时的压力源于角色本身。陈秋水从一个腼腆文静的台湾学生变成在战火中救死扶伤的军医,无论角色差异还是年龄跨度,都比以往更有难度。

  第三部《门》则可以说是水到渠成。正好在前两部戏里累积到一定程度,又遇上了李少红这样一位好导演对我表演上进行具体的指点,一下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门》中的蒋中天横向剖析起来层次更为丰富,是一个相当大气的角色。

  记:感觉这三部戏中,你的演技是在不断地向纵深拓展。

  陈:谢谢。经过这三部不同类型的影片、三个不同方向的角色,我的底气更足了。

  欲速则不达,以不变应万变

  记:你的成名还挺顺利的。第一部戏就是电影《国歌》,接着是赵宝钢导演的电视剧《像雾像雨又像风》,一下子就成为当红演员。

  陈:我觉得运气蛮好的。我的妈妈和身边的朋友经常告诫我,着急对成事没有多大帮助,只会增加你的虚荣心。所以我能沉得下来,运气恰好在我需要的时候来了。

  记:你一直被称为“忧郁小生”,但“小生”迟早会变“老生”,为此担忧过吗?

  陈:25岁看到的风景和30岁看到的风景一定会很不一样。同样,我也无法预期40岁、50岁时的风景。

  记:你很擅长演文艺片,尤其是那些冷傲而又深情的角色,带有很浓郁的个人气质,这样的长处会反过来成为你的局限吗?

  陈:我思考过自己演艺路上的瓶颈,觉得上升空间是不是被限制住了。我也想过要通过外表来改变戏路,但外型的改变容易,难的是通过内心戏来表现出不同的人物。从外向里的改变容易流于表面,从里向外的改变方觉得自然。我很希望突破,但所谓“欲速则不达”,与其刻意改变,丢掉了属于我陈坤自己的特色;不如顺其自然,在保持我独有个性的基础上寻找创作的切入点。

  记:这些年常有人在争论你是偶像演员还是演技派演员,你自己如何看待?

  陈:如果我的表现远没有我的这张面孔来得强烈,那就是还没有突破长相的局限,当然就只能做一个偶像演员。

  记:你和刘晔、陆毅、黄晓明都是近年来比较活跃的年轻男演员,你认为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在哪里?

  陈:从我6年前毕业开始,我就只和自己比较。做演员是很被动的职业,好导演、好剧本、好的合作团队都可遇而不可求,这很大程度上局限着演员的发展。演员唯一能够牢牢把握的是对自身的要求,以不变应万变,每一部戏都比上一部戏走得更远、更好、更踏实。

  心态最重要,有追求不妄求

  记:你和不少知名导演合作过,接下来想和哪位导演合作?拍什么类型的片子?

  陈:顺其自然,关键是保持对表演的热爱和对工作的尊重。说实话,现在毕竟还年轻,表演经验、生活感悟还有局限性,在横向上开拓的同时必须在纵向上深入。随着年龄的增长,经验和体会的累积,我希望我的表演更内敛、更扎实、更有深度。

  记:外界对你的评价总逃不开知名青年演员、影视歌三栖明星,撇开这些加在你身上的光环,你如何定位自己?

  陈:我希望陈坤是个自然又有个性、淡泊而又稳定的人。

  记:你觉得作为演员,最重要的素质是什么?

  陈:成为一个好演员最重要的是健康的心态:有追求但不妄求,要积极但不要着急,永远不放弃对自己能力的开掘和建设。

  记:你曾自称自己是“半个电影人”,为什么这么说?

  陈:我心目中“电影人”的标杆很高,并不是拍了几部电影就是电影人了。作为电影人,必须尊重电影、热爱电影,有着振兴和保护本土电影的责任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觉得那些投入电影、将美的享受带给观众的人,那些致力于推广中国电影的人,那些放映国产片的影院经理都是电影人。而我自己还很年轻,对电影的贡献还有限,所以我说自己是“半个电影人”。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