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让我们笑得如此开怀,此刻却让我们无法释怀。没有任何先兆,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马季于20日上午因突发心脏病去世,年仅72岁。他没来得及再一次叨念对相声事业的牵挂,只是留下《登山英雄赞》、《画像》、《找舅舅》、《宇宙牌香烟》、《五官争功》等相声名段。当这些相声段子在耳畔响起,他或许能在天堂听到我们带泪的笑声……
在家中突发心脏病
999急救中心郭肃清副院长告诉记者:9时34分,急救指挥大厅接到接诊电话后,立即派了最近的车赶到位于北京天通苑五区的马季家中。“我们到他家的时候,他正在卫生间,脸色青白,双眼紧闭,嘴巴微张,身体已经不再温暖,心电图呈直线,初步判断是心脏病突发。”
郭副院长说,保姆在9点钟时发现马季已经没有神志,马上通知了他的家人。家人赶到后,在9时34分拨打了急救电话。在现场,急救人员对马季进行了全力抢救,采取了包括心肺复苏、开通静脉等急救措施,但他还是没有生命指征。应家属的要求,救护车将马季送到附近的中医院天通苑分院进行抢救,但还是无力回天。12时20分,救护车将马季送往中日友好医院。
最后三月马不停蹄
“他的身体并不好!”马三立的儿子、相声演员马志明在电话中告诉记者,“他的心脏病是十多年的老毛病,还动过心脏手术。但他太专注于事业,根本不注意休息,即使力不从心也要硬挺。”
记者通过网络检索了解到,他最后3个月果真一直忙于各项事务,甚至拍了他的第一部电视剧《旗袍》,这也成了他的最后一部电视剧作品。
10月底,马季出席了德云社的10周年庆典活动。他还担任了央视相声大赛的评委,当看到两个清华学子也来参加比赛,马季激动地说:“相声界出来这种人才,中国相声有希望了。”
11月初,马季出席武汉电视台《都市茶座》改版节目。马季在接受采访时说,目前相声教育存在着“空当”,缺乏科学系统的教育,师资、教材都是空白。他认为最好是能够由经验丰富的演员,认真总结升华演出经验,形成科学的教材。
11月底,马季拍了他的首部电视剧《旗袍》,在剧中饰演一个卖汤圆的小老板。马季说,他是被精彩的剧本所吸引才决定出演该剧的。
本月初,“2006济南国际幽默艺术周”开幕,马季虽然没有出席,但曾在家中接受全国各地媒体的电话采访,对幽默艺术表示支持,说相声本身就是一种幽默艺术。
马季曾在生前表示,当前在国际上,相声的影响越来越大,可惜的是,现在还没有真正像样的相声学校和一流的相声教材。他说:“我现在最大的心愿是办一所有规模的相声学校,用正规的一流教材,大量地培养人才。”
后辈缅怀大师
记者拨打姜昆的手机,一直没人接听。据另一位记者同行透露:“(我)接通姜昆电话时,他已经泣不成声,询问了三遍后,他才缓过劲来,说他正在前往太平间的路上,便匆匆挂断了。”
马志明认为马季的去世,不仅是相声界,而且是文艺界的一大损失。他告诉记者:“我最后一次见他,是在我父亲的告别演出上。父亲走后,他评价说‘马三立就是相声,相声就是马三立’。我认为,这话用在他身上更合适,‘马季就是相声,相声就是马季’。他在相声事业上倾注了太多的心血!”马志明评价马季是个与人为善的好心人,他从来不会拒绝,哪怕是无名小辈登门拜访,他都会热情相迎。“他对晚辈及听众的爱护更是有口皆碑。我记得1985年我与他一起去青岛演出,有一个小孩用手指着他直呼其名:‘马季!’他不但不生气,反而摸摸小孩的头问:‘小朋友,几年级啦?’”
相声演员郭德纲听到马季去世的消息很震惊,他说:“我们爷俩到现在也没有直接见过面,但是马先生对我的支持确实太多了。他很支持我和德云社,还特意给我们题写过‘德云社’的一个匾。我太难过了,明天我们一起去悼念马先生。”
语言类电视节目导演汪洋在电话中也悲痛地表示自己是上午10时多知道的消息,心里非常难过。“马大爷是我们相声界的泰斗,当家人。现在他老人家一走,我们这些晚辈心里头就更孤单了。以前马老在的时候,我们年轻人遇到学业上的问题,还可以去问下他老人家。”
电视剧《旗袍》的制片人杨静讲述了马季在剧组中的经历:“马季老师拍完最后一场戏时,跟导演说:‘小伙子,你导得真不错,我这是第一次演电视剧,可能以后也再没机会演了,谢谢你。’当时导演很难受,就哭了。谁也不会想到,这竟是马季老师对剧组的最后一句话。”
本报驻京记者江胜信
(本报北京12月20日专电)
相声大师马季逝世
据新华社北京12月20日电我国著名相声艺术大师、中国广播艺术团说唱团艺术指导、国家一级演员马季于20日在北京因心脏病逝世,享年72岁。
马季原名马树槐,1934年生于北京,祖籍天津宝坻。曾任中国曲协常务理事、中国广播艺术团说唱团团长等职。2006年获得中国曲艺牡丹奖的终身成就奖。
马季师从侯宝林先生,他的处女作是1956年创作的《打篮球》。
作为我国新相声的代表人物和近现代相声艺术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马季善于表演反映现实生活的新相声作品。同时在相声艺术长于讽刺的传统之外,他还开创了以赞美新生活和新的英雄人物为主题的“歌颂型”对口相声,其中影响较大的作品有《登山英雄赞》《画像》和《找舅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