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百家讲坛》:“学术超男”与“学术超女”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12月21日09:18 金羊网-新快报

  ■新快报记者钟刚

  2006年,《百家讲坛》绝对是文化界的重要热点,它生产出有“学术超男”之称的易中天,也将以《班主任》成名的刘心武,推为国内最知名的《红楼梦》爱好者。而最近的北师大教授于丹,国庆期间在《百家讲坛》连续七天讲《论语》,更是迅速蹿红。有人因此将之称为“学术超女”。

  《百家讲坛》迎来了大量的粉丝追捧,但是,学术界的批评声音却是一直未断。过于注重故事,所讲内容粗浅,快餐化特征明显,也为人所诟病。

  ■下图:于丹签售时的热闹场面

  

《百家讲坛》:“学术超男”与“学术超女”

  七天炼就的“学术明星”

  有人说,于丹的走红速度比超女还快。她从不为大众所知的大学教授,到成为很多人追捧的“明星”,仅仅用了七天时间。

  于丹,这位41岁的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影视传媒系教授、系主任,上月底的一天在北京中关村图书大厦签售新书,8个多小时竟签出一万多本,打破了近几年来全国图书签售的几项纪录。

  这段签售经历成为书界的一段传奇,再加上首印60万册的大胆举动,于丹成为媒体的宠儿,全国巡回签售,专访不断。17日,携新书来到广州购书中心的于丹,也招来了大批粉丝,一名高三的女生一下买了四本书,她说,班上的同学都很喜欢于丹,老师还把她讲《论语》的录像拿到班上放。

  于丹之所以被广大观众认可,有学者分析,在于她把《论语》看成“简单真理”,在与观众交流时没有距离感。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于丹也认为,“任何对于经典的解读都是基于当下的解读,也就是要使经典有更多的现实价值。世纪之交,也正是人们由于选择太多而空前迷惑的时候,这个时候更需要一种朴素的原则和恒定不变的标准让我们去辨别是非,真正做到‘智者不惑’,所以我希望通过讲自己的《论语》心得来让大家知道一些朴素的真理。”

  于丹对《论语》的解读充满强烈的个人情感,在电视上采用的是与大学里截然不同的方式。她讲《论语》并没有逐章解读,总题目叫“心得”,分为《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人生之道》七讲,除第一讲是总括,其他六讲其实跳脱了《论语》的篇章,而自成六个角度。于丹表示,“我把我的这种解读,解释为一种体验式的、感悟式的阐发。以一种非常感性的方式进入《论语》,并且又借助我熟悉的传播学的东西,把它给转变成了当今的故事。”

  对于最近的《百家讲坛》引发的重读经典的热潮,于丹认为这并不是坏事。只要是重读,不管什么方式都可以,这些知识不能以“精英文化”的名义被锁在象牙塔中,而是要让每个人都能触摸到它。

  

《百家讲坛》:“学术超男”与“学术超女”

  《百家讲坛》的造星风潮

  细数《百家讲坛》红火的学者,我们可以列出阎崇年、纪连海、刘心武、易中天、于丹等等很多,这个节目的魅力到底在哪里?为什么能够炒红这些明星,将一档文化节目的收视率提高到让人惊讶的程度?

  该节目的编导那尔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揭开了其中的诀窍。他认为,《百家讲坛》的确捧红了一批人,但他们的选择有严格的标准。“哪怕你学富五车,满腹经纶,你的口才不好,也会有很大的障碍。还有一点,就是人格魅力。因为43分钟之长的讲演类节目,举手投足之间的手势、眼神,处处体现了人格的魅力。这三点缺一不可。”

  如果具体分析,人们可以看到,在《百家讲坛》上,易中天是“说书的”,马瑞芳把《聊斋》讲得“仙气十足”,而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故事性强。

  在造星环节上,出书则是《百家讲坛》节目后期的一个重要手段,比如易中天的《易中天品三国》系列,再加上最近于丹的《于丹〈论语〉心得》,都是将电视上的演讲原文迅速出版,将电视上隐形的观众带到了书店,在图书上再完成一次推广和炒作。在2006年的出版界,谁要能和《百家讲坛》一起合作,最后一定意味着大获全胜。

  学术明星化,利还是弊?

  《百家讲坛》的宗旨是让学术走进百姓家,而从目前节目的火爆以及《百家讲坛》系列出版物的畅销,似乎表明他们的期望是实现了。作为一家国家电视台,央视十套似乎很好地把握了自己的文化使命。

  但是,不少学者认为其实未必如此,在《易中天品三国》火红时,上海大学教授葛红兵就认为其“品了微言失了大义,把《三国》庸俗化”。

  对于《百家讲坛》的火红现象,评论界也并没有给予太多肯定。时评作者老愚将这些走红的讲解者称为“文化奶妈”,把这种传承方式命名为“文化奶妈”式。他认为,“如果注意到《百家讲坛》的产业化运作方式,我们对其弊端就不能不加以警惕。在我看来,‘奶妈文化’商业化操作的后遗症非常明显:首当其冲就是急功近利,以市场定选题定人选,完全工业化操作,把精微的理解纳入程式化的规范里,长此以往必将形成恶俗的风气;其次,为了标新立异,对原著发挥离谱,靠过度解释吸引大众耳目;三是庸俗化、家常化,以探究人性做幌子,把历史拆解成逗乐子的庸常段子。”

  武汉大学教授赵林对《百家讲坛》的批评也是集中在《百家讲坛》的快餐化现象,“我不是说其他主讲人不好,像易中天等都讲得很精彩,毕竟这是一个麦当劳、好莱坞和‘超女’流行的年代,但我不喜欢这样。”他以前在参加《百家讲坛》录制的时候,还有很大主动权,不像现在,“全部都是命题作文”。后来录制完几期节目后,赵林便感觉不爽,因为栏目要求他“多讲故事”,不想将学术放弃的赵林决定退出。

  BBS

  作者:中青

  于丹把民族文化的精髓、国粹用简短的几条归纳出来,把《论语》归纳成为“道”,而后归纳出一条“快乐生活”的主题,如此肢解国粹,使之时尚化、政治化,把孔子乃至儒学最大利益地为我所用,且普及甚广,这是危险之举。作者:小李

  《百家讲坛》应该更名为《大众讲坛》,烦请央视再办一个真正的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讲坛,只请大家公认的权威来为大家讲解真正的科学、人文、社会、历史知识。作者:Ciacia

  西方新闻界有一条理论,叫做“最低公分母原则”———为吸引尽量多的受众,所制作的节目就不能仅满足少数精英阶层的胃口,而应尽量通俗化,迎合最大多数人的品位。《百家讲坛》就是对这一原则的适用。作者:麒麟

  阎崇年的《清十二帝疑案》可以销售35万册,易中天成了畅销书榜首作家也就不难解释了。他们本来就是从流行中来,到流行中去。不论学术界质疑的声音有多大,都难以动摇他们广泛的群众基础。林经济

  “易中天”只能够成为出版热点,不可能成为学术热点,因为学术是一个专门的行业,自有其独立于社会之外的规范。严格地说,学术是脱离大众而独立存在的,学者不应该受到社会的干扰,也不应该降下身份屈就流行意识形态。

  (紫/编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