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迎合收视率 《百家讲坛》变味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12月30日11:13 法制晚报

  

迎合收视率《百家讲坛》变味

  易中天讲《三国》掀起《百家讲坛》又一收视高潮

  

迎合收视率《百家讲坛》变味

  王立群讲《项羽》

  

迎合收视率《百家讲坛》变味

  早期,营养学家洪昭光讲健康

  

迎合收视率《百家讲坛》变味

  北师大教授于丹讲《论语》

  

迎合收视率《百家讲坛》变味

  阎崇年讲清史带火《百家讲坛》5年前开播 收视率惨淡 为提高收视率 《百家讲坛》求变 记者调查百位观众 不满意者居多

  迎合收视率 《百家讲坛》变味

  讲师、内容、广告等五大变化中讲师变化观众最满意而插播广告不满意度最高超过八成

  2001年7月9日《百家讲坛》开播,最初收视率异常惨淡,当年节目收视率最低时只有0.02%。于是,在两年前清宫戏最走红的时候,他们选择了变。清史专家阎崇年主讲《清十二帝疑案》,让他们一下子红了起来。

  从选择主讲人、内容、包装以及播出时间上,《百家讲坛》这几年来不断变化,摸索出自己一套独特的模式。对于这种变化,记者调查了百位观众,观众认为《百家讲坛》变味了,总体不满意者居多。

  调查说明

  调查人数:100位

  调查方式:问卷、采访

  调查地点:网络、栏目组

  调查之讲师人选

  不满意度 27%

  满意度73%

  满意理由

  电视是大众传播媒介,栏目也要起到大众传播的作用。《百家讲坛》选择讲师把个人魅力和口才作为重要考核标准很好,否则讲师学术底蕴再厚,不能引起观众注意,也是白搭。

  不满意理由

  《百家讲坛》这种选人标准确实捧红了几位明星学者,带来了高收视率。可以,除了阎崇年、刘心武、易中天外,曾上过《百家讲坛》的大批学者并未走红,这种现象只是个例。

  《百家讲坛》不应该只是明星学者的阵地,毕竟不是一档娱乐节目,应该是学术探讨和研究的阵地,人选标准更应该看重讲师的学术功底。

  回眸变化

  早期:各学科一把手

  2001年7月9日,科学教育频道正式开播,《百家讲坛》登台亮相。该栏目将观众群基本定位在受教育程度较高、欣赏品位不俗的知识阶层,主讲人选也瞄准了全国最好的学者、教授。

  第一个在《百家讲坛》亮相的是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随后是李政道、丁肇中等学术名流,也有邹静之、张维迎等少壮派学者,都是在各学术领域自成一“家”的人物。

  “当时的《百家讲坛》是靠高水准的学术专家来保证学术性的。”《百家讲坛》第二任制片人聂丛丛说。

  现在:教授学者扎堆

  随着《百家讲坛》的发展,如今主讲人不再像以前那样汇集各学科的大家,全部被大学教授或者研究历史的草根学者所垄断,如阎崇年、刘心武、易中天、马瑞芳、于丹等人,很多人甚至讲述的并不是自己研究的本学科内容。

  解析原因

  早期,《百家讲坛》选择的都是各学科大腕,但这并没有拉动收视率。而在2003年,主讲人阎崇年以特有的人格魅力一炮走红,从此该栏目选择主讲人更加注重演讲人的表达能力而非权威资历。

  《百家讲坛》第三任制片人万卫说,他们现在选人的标准,一个是要有学术涵养,一个就是口才。最重要一点,就是人格魅力。

  “因为43分钟之长的讲演类节目,举手投足之间的手势、眼神,处处体现了人格的魅力。”万卫说。

  调查之内容变化

  不满意度 51%

  满意度 49%

  满意理由

  专一才能精,观众其实对历史类的选题有需求,《百家讲坛》可以把历史文化学选题继续做大做强。

  不满意理由

  《百家讲坛》现在是百家变一家了,思路变窄,有悖初衷,干脆改名叫《历史大讲坛》。而且,现在很多专题都带有娱乐和戏说化的成分。希望严肃的学术化专题更多一点,不能一味满足大众需求,变成娱乐快餐。

  回眸变化

  早期:包罗万象

  在早期的定位里,《百家讲坛》走的是“文化品位,科学品质,教育品格”的路,定位是一部电视版的“百科全书”。

  “从自然科学、人文科学,乃至饮食起居、养生保健,只要与学术领域沾边儿,都在我们的选题之列。”聂丛丛说。

  现在:全部说史

  以阎崇年开讲清帝疑案为界,如今《百家讲坛》讲来讲去,几乎只剩下讲史这一家了。从刘心武揭秘《红楼梦》、易中天讲汉代风云人物,马瑞芳讲《聊斋》,再到于丹讲《论语》,无一不和历史挂钩。

  解析原因

  2003年是《百家讲坛》最困难的时候,节目总体收视率最高端为0.2%,最低端几乎为0,但随后阎崇年的《清十二帝疑案》创下当时科教频道的最高收视率0.57%。

  在这一启发和指导思想下,《百家讲坛》的3个策划组不约而同提出了放弃“百科全书”,重点强化历史文化选题,于是在2004年,大批历史文化专题推出。

  调查之时间变化

  不满度 53%

  满意度 47%

  满意理由

  增加重播次数有好处,可以让漏看的观众能有机会补缺。

  不满意理由

  调整后的播出时间其实根本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早上6点半大家还在睡梦中,中午又在午休,而第二天要工作或上课,不会坐等到晚上11点半。

  早期:一周六天

  一周播六天,节目中午12:30播出,00:10重播。

  现在:一周七天

  现在改成了一周播七天,另外增加了重播的次数。具体时间安排是中午12:45首播,晚上11:30、次日早上6:40重播。

  解析原因

  随着影响力扩大,很多观众要求增加重播次数,而且希望晚上时间能够调整。

  本版撰文/记者 郝洪捷

  调查之栏目包装

  不满意度 37%

  满意度63%

  满意理由

  栏目包装之后更好看了,比如,在讲三国的时候,就把曹操等人用漫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在讲《红楼梦》的时候把其中的诗词歌赋显示在荧屏上,还配有背景乐,看起来更加有趣。

  不满意理由

  早期,这种包装形式确实比较吸引人,但毕竟还是讲坛类节目,包装是次要,内容才是关键。《百家讲坛》应该多在内容上下工夫,不要玩花样。

  回眸变化

  早期:简单直白

  早期,选题主要集中在大学精品课程方面,几乎把大学的课堂简单地搬到了电视屏幕上。

  现在:画面增多

  在节目的可视性上下了很大工夫,加强影像资料的运用,甚至强行规定过“三分钟专题片导入”制度。

  既起到改善观众的收视疲劳的作用,又加强了内容的感性成分。

  解析原因

  万卫解释说,为提高栏目收视率,满足观众对静态学术讲座的感官享受。

  调查之插播广告

  满意度12%

  不满意度 88%

  满意理由

  在节目中增加广告,这也是显示栏目实力的一个标准。

  不满意理由

  不断有广告插播,无形中缩短了主讲人的讲课时间,有时候甚至在关键时候突然插播广告,打断了观众的思路,看得不过瘾。

  回眸变化

  早期:没有广告

  早期,作为一档43分钟的日播节目,没有任何商业广告。

  现在:越来越多

  现在的广告由最初30秒变成40秒,记者统计发现,《百家讲坛》目前广告时间长达4分钟,除去片头片尾,两次节目预告,留给主讲人的时间大大缩短。

  解析原因

  “改版后,《百家讲坛》广告完全是按照台里规定来安排的。”万卫说。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