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娱乐专题搜索:
影音娱乐

高希希的希望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5日09:01 解放日报

  

高希希的希望
高希希的希望
高希希的希望
高希希的希望
高希希和他导演的部分电视剧作品。2002年,凭借一部《结婚十年》,高希希浮出水面。

  紧接着,他执导的电视剧《历史的天空》又一炮打响。从家长里短的“小”故事到硝烟战火的“大”背景,两部几乎没有共同点的热播剧,却有一个共同的导演———高希希。

  创作之门已然打开,带给观众的是一个又一个的惊喜:《搭错车》、《幸福像花儿一样》、《垂直打击》…… “高希希”这个名字也成为收视率的保证。

  2006年,高希希一直很忙。而忙的结果是将会在2007年接连播出的新作品:《新上海滩》、《甜蜜蜜》、《男人底线》、《真情年代》、《女人心事》等等。

  高产是否就有高收视率?高希希导演面对本报记者采访时坦承:怕。每一部作品播出前,依然很怕观众会不喜欢。为此,他力求:每一部作品从零开始做起,也唯有此,才可能超越前者。

  2007年,在他的新年希望中,有一个是拍好《去日留痕》———一部时间跨度贯穿50年的电视剧。

  说潜规则,并不“甜蜜蜜”

  记:高导,您好。最近在忙什么?

  高:拍电视剧《甜蜜蜜》,估计一月底前能拍完了。

  记:《甜蜜蜜》是根据同名电影《甜蜜蜜》改编而来的吗?

  高:除了名字相同,内容完全不一样。上世纪80年代初相恋的两个男女,在之后近20年里经历了风风雨雨,通过他们的人生来反映改革开放后的社会改变。

  记:为什么取名《甜蜜蜜》?

  高:跟电影一样,用了邓丽君的《甜蜜蜜》来贯穿始终,这首歌就是80年代的时代符号。许多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对这首歌有一种特别的感觉。我自己也是从那时过来的。

  记:您在《甜蜜蜜》里继续使用《幸福像花儿一样》里的主演孙俪、邓超。

  高:这也是巧合。原来定的是许晴和邓超,但是许晴没档期了,后来再看孙俪,觉得气质上和角色很适合。

  记:一个演员会因一个角色而改变演艺命运,而导演对决定演员的角色又有着生杀大权。对时下娱乐圈盛传的潜规则,您怎么看?

  高:潜规则对艺术创作没有任何好处。在艺术创作上,演员和导演是一种合作关系,导演所处的特殊位置,使他有权评判和使用演员。但是如果一个导演由于潜规则而用了不合适的演员,后者赋予作品的附加值必然下降。这样出来的作品对自己不负责,观众更不会买账。

  记:您对演员的选用标准是什么?

  高:只有这一个标准:合适角色。

  谈做导演,高产属无奈

  记:在2006年,您拍了很多戏,给大家的感觉是“高产导演”。

  高:高产实属无奈。很多戏都是积累起来的“旧债”,不是答应过别人的,就是别人准备了本子一直等着我的,正好都赶在去年拍掉了。

  记:作为一个有市场保证的导演手头上必然有很多本子,您怎么挑选?

  高:故事、人物、思想,三者缺一不可。一部好的电视剧,肯定要讲一个好故事,这个好故事也必然有好的人物,但最重要的还是其思想表现。有一句话叫做“养目养心,目及而道存”,说的就是可看性和思想性的结合。

  记:有人说,电视剧是编剧的电视剧,电影是导演的电影。您怎么看?

  高:有一定道理。现在的电视剧操作方式大体有两种:一种是编剧拿出文学剧本后,导演把它变成影像;另一种是导演先提出故事概念,编剧就此写出大纲,然后两者讨论完成。如果是前一种,撇去导演在后期拍摄中根据实际情况修改剧本不算,整部电视剧的成败,编剧的因素占到6成;如果是第二种,导演和编剧就不能截然分开了。目前国内往往更偏向第二种。

  其实无论哪一种,编剧很重要,但导演也不容忽视。电视剧毕竟是视听艺术,本子再好,一个坏导演照样可以拍砸;本子再普通,一个好导演有时也能把它拍活了。

  面对成功,较真不放松

  记:还记得导第一部作品时的感觉吗?

  高:当时很犹豫,不知道怎么下手。还是我父亲帮我解开的心结。他说:“你是学画画的,你的形象思维应该比普通人好。把你想到的画面当作连环画,连环画就是分镜头,导演就是调度这些分镜头。”这一说还真管用。后来碰到场面稍大一点的拍摄,我也会把想要的画面先画下来,比如《历史的天空》里的一些战争镜头。这样做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别人能知道我要的画面感觉。

  记:您考导演专业前已经当导演了,为什么还要再去考?

  高:一开始导了两部戏,拍完后一直觉得心里空落落的,总觉得有点不对劲,于是带着作品去考北京电影学院。当时,郑洞天老师看了《红土地上的精灵》后说:“这孩子不错,就是需要再学习。”那年江西的一个名额给我了。

  记:拍了那么多电视剧,得到了很多奖杯,也赢得了很多观众,您自己认为成功吗?

  高:我没有成功的感觉。在骨子里,我是一个较真的人,总觉得之前拍的作品有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也希望自己的下一部不会有这些问题。拿奖杯不如观众给予我的肯定,而观众给予我的肯定,更不能作为我停留的理由。

  记:曾听说您自己对《垂直打击》和《真情年代》觉得不满意?

  高:对。《垂直打击》的人物不够突出,而《真情年代》的人物又过满了。戏剧里有一个艺术手法叫留白,留得不够,太满了,别人看着就觉得累。就像一顿饭给你上十几二十道好菜,反而不觉得哪一个是好菜了。而这些问题往往总要在作品完成后才能感觉到。

  记:2007年您的多部新作品一起播出,担心收视率吗?

  高:担心。每部新戏开拍前我仍然会紧张,而每部作品开播前我更会害怕。这种害怕的心情跟创作第一部作品时没两样,怕观众不喜欢。我是一个导演。作为导演,职责就是脚踏实地去拍戏,把戏拍好了让观众喜欢。

  指点电视,今日更辉煌

  记:如今荧屏上播出的大量电视剧,给人的感觉鱼龙混杂,很多观众怀念多年前全民看《渴望》的年代,也因此有人认为中国电视剧退化了,您怎么看?

  高:所谓“鱼龙混杂”,跟现在电视剧的很多投资方是民营公司有关。民营公司进入电视剧产业,在注入活力的同时也存在一个很大的隐患,就是以赚钱为目的,而不是以出精品为目的。利益驱使下,这个行业难免有点急功近利。但是,从总的势头看,中国电视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进步。

  记:怎么来看这种进步?

  高:技术层面如拍摄手段等自不用说,最大的一个进步是人才结构的改变。以前基本是电影归电影,电视归电视,电视剧的导演往往由戏剧导演兼任,也因此出现了电视剧中舞台腔过足的问题。电影人进入到电视,改变最明显的是电视剧的画面感不足得到了很大弥补。

  从艺术性上而言,中国电视剧的进步极为迅速。从商业性角度来看,制播分离后,中国电视剧的商品性凸显,也造成一定的浮躁。

  记:这种浮躁也包括了目前荧屏上题材单一、内容雷同。

  高:有次我拍戏,一个在旁边看热闹的人跑过来问我:“你拍的是古装还是现代戏?”我说现代的。他说:“哦,古装戏上墙,现代戏上床。”虽然是玩笑话,我觉得总结得不错。在他眼里,古装和现代是两个类型剧。类型剧归类的范畴为什么会这么大,我们电视人应该反思;另一方面,既然这两种类型片长演不衰,那说明这类产品还有市场。我认为,目前国内的电视剧市场总体是健康积极的,当然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杂音,这些杂音将来会逐步消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