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娱乐专题搜索:
影音娱乐

剪纸:旧日西关,尽入红纸繁花间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5日09:10 金羊网-新快报

  ■新快报记者钟刚

  ●剪纸艺人

  西关剪纸女的梵高梦想

  以刀为笔,在红纸间运刀作画,笔以色显,而剪纸,则在镂空之后的阴暗对比中,表现出技巧与美感,这就是剪纸,中国民间最为普及的民间传统艺术。

  唐代诗人李商隐《人曰》诗中写到,“镂金作胜传荆俗,剪彩为人起晋风。”民俗风味十足的剪纸,每一地,就会有每一地的地域主题和风土人情,陕西剪纸以造型古拙,风格粗犷为特点,而广东剪纸则纤巧秀逸、浑厚苍劲,其中的广州剪纸,则又大多表现西关故人旧景。当西关旧事逐渐化为云烟之时,剪纸艺人的工艺,无疑将西关风云载于纸上,留存于红纸繁花间。

  提到广州剪纸,有一个绕不开的人物,那就是西关女子李秀枝(见下图)。她做剪纸只有四年,她甚至从来没有拜过师,但是,就是她的剪纸作品,却在2005年的中法文化周上作为礼物,由广州市长赠送给里昂市市长钱拉·科隆。

  

剪纸:旧日西关,尽入红纸繁花间

  以西关作为主题,梳理老广州的记忆,用剪纸表现历史,这是李秀枝不同于其他人的地方。由她创作的长卷《荔湾风情》,就堪称最长的西关剪纸作品。但是,在2004年某天,李秀枝家里不幸被水淹,摆在工作台上的作品未能幸免,一切都成水泡泡。“每次提起这个,我的心里就非常难受,你知道这可是我的心血啊。”

  一心做剪纸的李秀枝,总是笑言自己以前的生活简直“与艺术无关”。在西关长大的李秀枝,从小就心灵手巧,但是,1岁时却患上了小儿麻痹症,自小坐轮椅长大。她和丈夫在泮塘麻石大街开了一间小型电器维修店,平时有空她就专门拾别人用剩的纸碎、珠粒,用以串成一条条形状各异、颇具特色的手链。

  但是,真正学起剪纸还是始于2002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下,荔湾区文化局的一位同志看到了她做的串珠后大为惊叹,便建议她举办个人展览。那一年的中秋节,李秀枝的个人串珠展览在荔湾区博物馆展出,当时感觉墙上空空的不好看,她自己做了些剪纸穿插其中。谁知在展览上,李秀枝第一次尝试做的手工剪纸竟然更受欢迎,得到了众人的一致赞誉,从此她走上了剪纸的艺术道路。

  2003年1月,李秀枝正式开始学习剪纸,并专程跑去佛山偷偷看别人做剪纸,并回来买书自学。她的丈夫也放下电器维修的生意,转而成为她在剪纸创作上的伙伴。李秀枝负责创作构图,而丈夫练汉锋负责刀雕,进行第二重创作。

  如今做剪纸已经有四年的李秀枝,不知道自己到底做了多少作品,就在记者采访她的当天,电视台正播放对她的采访,在一场义卖当中,她无偿捐赠了500多件作品给举办方。

  “我没有什么钱,但是我想尽自己的一点力,那我就只有作品了。”现在,李秀枝一家的生活来源就是几百元的低保,但是她却丝毫不在乎这些,“很多人问我的作品卖多少钱,我真不知道,也许我可以多做一些作品出来,拿出去卖,改善一下家里的生活,但是,我现在已经五十岁了,我很清楚我要做什么,要做就做精品,要不然我不会做剪纸。”李秀枝告诉记者,在阅读名人故事中,她是在不断获取力量,比如梵高,他穷困潦倒一辈子,到死了之后,作品才被承认,“我比他好多了,最起码很多人在肯定我,鼓励我。”

  现在李秀枝手头上正做的是《花埭百花诗》,她计划创作100种花,而在花间掩映的都是西关的代表建筑。目前已经完成了三种花,也就是整个作品的3%,长度就已达十几米。最终做完,到底会有多长,她还没有算过,李秀枝现在只是每天抓紧时间潜心地做下去,她很清楚,自己不是为市场而创作,“也许会放进博物馆,也许就留在家里,但是,西关的景,老广州的味,最起码都被留了下来。”

  

剪纸:旧日西关,尽入红纸繁花间

  ●剪纸历史

  红纸上的古老舞者

  剪纸的区域风格非常明显,同时每个地方的差异之处也很多。即使同处广东,佛山剪纸和广州剪纸也会不一样,佛山剪纸在技艺上更为传统,并且实用性很强,而广州剪纸则颇有改良风味,将国画、油画的创作手法注入到了剪纸中,比如国画的留白在广州的剪纸中就体现得比较明显。

  而在追溯剪纸的历史,现在已发现的最早剪纸实物,当属南北朝墓葬中的动物花卉团花,学者们则认为可推到汉唐妇女使用金银箔剪成方形贴于鬓角为饰的风俗。

  早期的剪纸跟道家祀神招魂祭灵有关,例如杜甫诗中就有“暖汤濯我足,剪纸招我魂”的明确记载。在过去,人们经常用纸做成形态各异的物像和人像,与死者一起下葬或在葬礼上燃烧,这一习俗在如今有些地方仍可见到。此外,剪纸也还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古时剪纸很多都用作祭祀祖先和神仙所用供品的装饰物,而到现在,剪纸更多地是用于装饰。

  在制作上,剪纸有着严格的传承。不过,做剪纸却并不像外界简单认为的一把剪刀,一张纸。熟练的民间艺人还会打腹稿,然后用剪刀把纸剪成图形。专业艺人在工序上更为复杂,先用刻刀在蜡板上制作,这称之为“刻纸”。然后经起稿、剪刻、粘贴、揭离、修整而成,不过为了提高产量,可以一次刻透多层纸。

  和其他的民间工艺一样,作品在,但是就不见作者。剪纸艺人在历史上有姓名可考的并不多,广州的林文辉却是可以查到的艺人之一。广州建德县志云:“林文辉,字纲齐,剪纸为字,飞动如龙蛇,点差不差毫发,室人装潢成轴,易薪米以自给,人称之曰剪。”“飞动如龙蛇,点差不差毫发”,可谓充分地概括出了视觉的动感变化以及形式美感,而剪纸千年来的魅力,也正在此处。

  

剪纸:旧日西关,尽入红纸繁花间

  【剪纸鉴赏】

  1.刀味与纸感。用刀在纸上摹仿版画刻出来的剪纸,不应该算作是一幅好的剪纸、用剪子对着绘画图案临摹下来的剪纸,也不能称为佳作,一幅优秀的剪纸,应该用剪纸的语言来塑造艺术形象。

  2.玲珑剔透。剪纸艺术语言很重要的一个特点是所有形象都是在玲珑剔透的形式中塑造、这除了剪纸的工具和材料性能以外,主要是要求剪纸具有“透光”的实用需要。

  3.强调装饰。一幅优秀的剪纸艺术作品应该强调装饰味,构图平视、对称,画面均衡、美观大方,线条粗细相宜,色彩鲜明,柔和协调等都是形成装饰风格的重要因素。

  4.变形夸张。任何物象都存在着一些美和丑的地方,艺术夸张的目的就是强化突出美的因素,缩小和简化丑的因素,经过夸张处理后的画面,会使人赏心悦目。

  

剪纸:旧日西关,尽入红纸繁花间

  (紫/编制)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