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娱乐专题搜索:
影音娱乐

亲朋弟子共怀童芷苓 菊坛犹忆“尤三姐”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7日09:00 解放日报

  

亲朋弟子共怀童芷苓菊坛犹忆“尤三姐”
童小苓主演《金玉奴》连日来,菊坛名家童芷苓表演艺术研讨暨专场演出在沪隆重举办。虽然她辞世已经12年,但她的表演特色并没有因为她的离开而消失。她那一段段行云流水、声情并茂的唱腔依旧广为传唱,她塑造的一个个栩栩如生的角色也依旧活在人们心里。

  爱京剧胜过爱身体

  专程从美国回来担纲主演《尤三姐》的童小苓是童芷苓的女儿。作为童派传人,小苓说,母亲爱京剧胜过了爱自己的身体!

  小苓说,1987年,母亲在纽约参加票友聚会,回家时因天黑下雨,不慎跌伤了脚骨,但还是坚持来上海参加梅派汇演。母亲在台上那轻巧的台步和灵活的圆场,任谁也看不出这位65岁老人脚骨已经骨裂。

  小苓回忆起母亲晚年在台湾的两次玩命演出:一次是刚做完子宫切割术不久演《武则天》,当时医生和家人都劝她别去,但母亲说已答应人家,不好反悔;第二次是癌病复发后赴台演《尤三姐》,下飞机母亲就进医院了,但仍未回戏,救护车开到后台口等母亲演完再接回医院。《尤三姐》是母亲一生最后的登台。小苓表示,此次演《尤三姐》就是想表达自己的怀念之情与继承决心。

  关心弟子宛若慈母

  台上,天津李静表演的《勘玉钏》爽朗俏丽,酷似童芷苓,赢得了戏迷如雷的喝彩。台下,谈起师恩,李静是那么激动,那么真诚。

  1983年春,她正式拜在童芷苓先生门下学习荀派表演,从此在艺术上有了崭新的飞跃。老师对她不仅在技艺上细心传授、严格把关,在生活上同样无微不至地关怀,包下了她的吃住,宛若慈母般照顾她。1985年冬,李静在武汉参加童芷苓爱徒专场演出,老师坐在没有暖气的剧场里,冻得直跺脚,还是坚持听完弟子们的演唱才离开。老师在给她的一封信中写到:“你比其他学生学得更像我的节奏和语气,不是希望你像我个人,主要是像这个角色人物。”

  善于挖掘人物亮点

  京剧名家孙正阳此次也与童芷苓的再传弟子杨扬同台演出了《金玉奴》。孙正阳说,他曾与童芷苓长期合作,一起演了《铁弓缘》《活捉三郎》《十八扯》,还有周信芳院长的《打渔杀家》《乌龙院》等好多戏。他称童芷苓善于挖掘人物亮点,她表演的憨态、娇态、羞态、嗔态、恼态、悲态、怒态等,既继承流派又不受局限,给人一种轻松自然的感觉。例如她的《金玉奴》忠于荀派风范又有变通,《锁麟囊》宗程之余别成蹊径。

  孙正阳还赞扬童芷苓不是在演戏,而是真正和剧中的人糅合在了一起。孙正阳强调,只有像童芷苓这样演戏以人为先,讲究性格刻画,我们的表演艺术才会不断进步发展。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