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从工厂到“名利场”——老沈的798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8日15:12 南方周末

  □本报记者程绮瑾

  798的前工人老沈并不介意798的艺术家越来越有钱:“我还是喜欢身边富人多一点。富人5个手指头,不可能都并拢了;漏一点砸你脑袋上,都是帮你一把。”

  在占地面积64万平方米的798艺术区里,要找到只有三张半桌子的沈记菜馆并不容易。不过有些人就喜欢来这里,比如在798租有工作室的摄影艺术家吴小军。

  吴小军最初只是喜欢沈记菜馆的口味,而且安静,所以借地接受采访。掌柜的老沈兼做跑堂,招待好客人之后,就站在他的小柜台后面,静静听客人聊天。

  聊着聊着吴小军告诉记者,这个老板不简单,以前是这里的工人,还是个小领导。我们都想听老沈讲讲798的故事,黑瘦的老沈却只是摆着他的大手笑:“不能说,打死我也不能说。”老沈连自己的名字都不想说,坚称自己就叫“老沈”,理由是“我就一普通人”。

  我们也不强求。吴小军说起他刚来798时,还可以去工人食堂吃饭,和工人关系颇友好。但是后来工人下岗多了,食堂也关了门,艺术家与工人越来越不搭界。他又说宋庄的艺术家也是一副暴发户模样,把一幢幢豪华别墅“杵”在农民的小砖房中间,同一片土地上,两群人之间完全没有交集。

  不知是不是这些感慨触动了老沈,他竟主动拿上一瓶啤酒,要敬吴小军一杯。一杯下来,他坐到了我们中间。再一杯,他的话比我们还多,不停地劝吴小军:“大哥,再来点。”这一顿饭,我们从下午4点吃到晚上12点。

  当家作主的年代

  沈记菜馆卖的是上海菜,因为老沈的父母是上海人。上世纪50年代初718联合厂创建之时,从全国招募工人,他的父母因此来到北京。老沈至今还津津乐道父亲的一次“赌博”———与民主德国工程师就一个模具的质量打赌,赢了德国人几瓶啤酒。

  老沈不懂艺术家们所说的“鲍豪斯”(起源于德国,被公认为现代主义建筑的源头,讲究简洁实用),但是他知道这里一些厂房是民主德国专家设计的,锯齿形的厂房配着朝北的大窗户,采光稳定而且没有阴影,非常适合精细元件生产。老沈1960年出生于此地,一直没有离开,直到在此工作,又在此当了老板。

  2001年,6个分厂中的5个与另外两家工厂一起联合组成七星华电集团,老沈所在的751厂不愿被合并,遂独立组建正东集团。不愿合并的原因,老沈的说法是因为“我们单位供暖、供电、供气。七星的暖气都从我们这里过去。合到一起,谁还给你钱啊”。

  老沈所在的是正东集团下属一个生产灯具的公司。1995年前后,这个单位一度号称全国灯具行业老大,后来生意逐步被私企抢走。原718联合厂的其他工厂,在更早之前就已经呈现颓势。

  老沈还记得自己1980年刚工作时,日本松下电器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曾来797厂参观。回想起86岁的松下站在这片土地上的情景,老沈叹了一口气,感慨道:上世纪50年代,当718联合厂蓬勃发展时,日本人还不知道什么叫电子元件生产,但松下来访时,中国的生产水平已经远远落后于日本。

  松下原本想收购这里的部分工厂,最后没有谈成,毕竟这是一片拥有数字编号的军工厂。但是从日本引进彩色显像管等电子设备生产线却不可避免。工人们开玩笑说:这是“一流的厂房”———德国人设计的厂房,比日本人的厂房还棒;“二流的设备”———因为急于引进,厂房接受了从日本一个生产线上拆下来的旧设备;“三流的工人”。

  原本的工作不好做了,部分工厂开始出租闲置空间,一些工人也开始寻觅新的活路。每次乘出租车,老沈说要去“798”或“大山子”,司机的第一反应都是:“您是去看艺术的吧。”

  老沈自嘲没有房子、妻子、孩子三座大山的压迫,对物质要求不高,在岗时出差10年,在全国各地机场安装机坪照明灯,只以结交朋友为乐。但2006年初,从昆明机场回来,老沈意识到,这份工作也快做不下去了。不久,他工作的部门被“一刀切”了。

  2006年2月,沈记菜馆开张。

  反主为客的年代

  老沈有时候称自己的一些邻居为“艺术家”,有时候称其为“搞艺术的”或者“艺人”。开餐馆之前,他就知道一些厂房租给了“搞艺术的”,时不时也会遇见那些人,“感觉怪怪的”。

  老沈并不反感“艺人”们,因为他们增补了厂里的收入,解决了一些老工人的社保金问题。现在厂里在岗的工人大都是毕业不久的技校学生,工资一个月有2000元,比老沈当年高多了。

  老沈招呼客人之余总是多留一耳朵:“我是无意的,客人说话,我听完,有需要的我就吸收,不爱听的就当没听见。”一年下来,他已经听出了点门道。

  他认为很多艺术家的作品太灰暗。他对那些“政治人物吹泡泡”,或者让政治人物穿着花衣裳的作品十分看不惯:“这些艺术家根本不了解那个时代,那只是他们的想象。”

  据老沈说,隋建国的一些政治波普作品,就是在工人们的抗议下,收了起来。行为艺术家高氏兄弟,在老沈眼里也是“太前卫,像在玩火”。

  平时有些客人是想在798买画的,但是又不相信画廊老板的说辞,喜欢请老沈带着去逛画廊、谈价钱,老沈就不喜欢带他们去上述“三教九流的地方”。他现在最想认识的是一个叫“什么小东”的东北画家,因为他老听客人们说起这个人,“特火”。

  当代艺术的这些作品不管运用了名人还是普通人,总还是老沈认识的。抽象艺术则在一开始就把老沈搞懵了。后来有客人告诉老沈:“别怕,抽象艺术别说你看不懂,我们也看不懂,它就不是让人看懂的。”

  老沈对抽象艺术也敢发言了:“那些画表现得灰暗、压抑,我也能画。我买点灰漆,再买点白漆、黑漆,找个木板往上面一泼,抽象嘛,你也不知道我抽的什么象。我也会调漆,只不过是工业用漆。”

  老沈说:“我喜欢多看国家欣欣向荣的,能振奋精神的,别老弄这样能让人睡着了的。他们所谓的前卫,为什么老那么灰暗,老用‘文革’?我就听客人讲,这样的画在欧洲能卖好价钱。”

  老沈认为798就是一个名利场。他听客人说过拍卖时怎么哄抬价钱,说过布展时怎么炒作艺术家,说过艺术家开的餐馆怎么宰艺术家……他最常听到的,是租户们抱怨

房价

  “艺术家们一说起来就骂物业,但实际上很多房价是艺术家自己炒起来的。一些早来的艺术家跑马圈地,再做二房东。外面还有几百人排队等着进798。别说物业那里,就我这里,都有这么厚一沓子,都是想找房子的。”老沈伸手比划了三四厘米的厚度。

  “但是现在798已经没空房了。排队的人里很多有钱有势的,愿意出高价进来,他们图的也无非是名和利。”老沈说。来吃饭的客人告诉他,有这样一句顺口溜:“798,去就发。”

  今年年初,园区艺术家黄锐在自己的工作室举行活动,抗议七星物业乱涨房价,不合理驱赶艺术家。事发第二天,消息就传到了几百米外的沈记菜馆,老沈说他“比物业的马总知道得还早”。

  一时间,园区内外议论纷纷,有支持黄锐的,批评物业只图商业利益,不顾艺术家对这个园区的贡献;有批评黄锐的,认为黄锐自己也是利用798图私利,这次也是想炒作自己。

  老沈有自己的判断:“这里本身就有计划要搞电子城。因为他们(艺术家),电子城现在一块砖都没盖起来,都为艺术让了道,他们都该感到知足了。别老跟物业扯。他们该好好想怎么多卖几幅画,把房租挣出来。你想想那么多工人还在家没饭吃呢。”

  来的都是客

  老沈喜欢用“境界”这个词,他的总结是:越不计较私利,境界就越高;往往是赚得越多的人,越不计较私利。

  在他看来,那些怕涨房价的艺术家,境界就不高:“你怕涨价,就说明你没成功。如果你一幅画卖一两百万,还在乎这一平米涨两块钱吗?你还是没到这境界嘛。他们还总把自己放得高高在上,说自己有多少历史贡献。我们承认有这段历史,但不能老拿历史说话,人总还要过明天吧。”

  关于这段历史,老沈认为,的确是画家战胜了老板。上世纪90年代,718联合厂区本来被政府规划为高科技产业开发区,隶属于中关村电子城,规定原来的工厂在2005年以前完成拆迁。正因为艺术家的入驻,因为艺术家发现这片“鲍豪斯”建筑作为工业文化遗产的价值,并将其开发成了艺术区,才硬生生扭转了这片土地的命运。

  “中关村电子城老总也在我这里请过北京规划局的朋友。他那块地为什么还闲着?他不是没钱。就是因为政府重新规划,他的整盘计划全乱了。”老沈说,“他们搞工业的不相信画家的力量,现在证实,他们输了。”

  现在,商人们也都“

脑筋急转弯”,开始围着艺术区转。老沈跟记者聊天时,曾有一个浓妆的中年女子走进餐馆,跟老沈嘘寒问暖一番,就坐在角落里,听客人们聊天。女子走后,老沈说:“这是一富婆,房子就是我帮她找的,正
装修
呢,300平米,租金每平方米两元五角。她打算开画廊。她也是来这里吃饭认识的朋友。一有时间就来粘着我,听客人说话。”

  这样的客人,在老沈这里有不少。“境界低一些的”,比如“国内一些企业家,不管懂不懂艺术,不管多少钱,就因为别人都说投资艺术,他也投资。好多国内的画都是这些蠢人、闲人,钱多得不知道该怎么花的人给炒起来的。”

  “境界高一些的”,比如曾到他店里吃饭的一位大姐,在国外呆了8年,现在做中美文化交流,在老沈看来是“真的有文化”。

  老沈原单位正东集团,现在也开始做创意产业区。负责人知道老沈认识的商人、“艺人”多,有时也会来找老沈聊聊。

  “我说3天之内给他们找些有层次的画家,结果他们租给服装协会了。正东集团的空房子只租给搞服装的、影视的、活动策划的。我不认识那路人,我就认识画画的。”老沈说。

  关于798的明天,老沈的判断是老板将取代画家:“他们老说纽约一个什么地方,画家开辟出来,商家就进去了,渐渐地商家就淘汰画家了。”

  客人们说的是纽约的苏荷区(SOHO区)。19世纪,那个地区是纽约的工厂与工业仓库区。20世纪中叶,美国率先进入后工业时代,旧厂倒闭,仓库空间闲置废弃,被一批前卫艺术家以低廉的租金租下,开发为繁荣的艺术区。现在那里已成为纽约的热门景点,可慕名而来的游客大都失望而归,因为那里的空间贵得只有古琦、香奈尔之类奢侈时尚品牌才租得起。

  老沈并不介意798的艺术家越来越有钱:“他们有钱了,你肯定也能过上好日子。你特安心,不用坑蒙拐骗,就站在跟他平等的角度。”

  2007年初,老沈在别处又开了家分店,店面有300多平方米。他让亲戚去管新店,自己还守在798这张小柜台后面,他说:“陪艺术家玩儿,挺有意思。”

  不管是艺人还是商人,不论贫富贵贱、境界如何,对老沈来说,“来的都是客”,都要招呼好。虽然从客人那得了不少秘诀八卦,可生于斯长于斯的798前工人老沈一点都没觉得自己已经成了“798圈里的人”。得闲时,他还是喜欢跟老工友们去游泳,唱卡拉OK,对自己的小日子十分满意。

  

从工厂到“名利场”——老沈的798

  2005年,798工人好奇地打量着波普风格的工人雕塑,在公众心目中,前者似乎已成了798的旁观者阿庆/图

  

从工厂到“名利场”——老沈的798

  1957年10月5日,718厂开工典礼,德国专家组长范菲博士(中)代表德国专家接受锦旗图片由七星物业提供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