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梁白泉:“保护”让我伤透了心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9日14:41 南方周末

  

梁白泉:“保护”让我伤透了心
□本报记者张英(采访整理)

  78岁的梁白泉是南京博物院前院长、南京古都学会副会长,同时也是江苏省和南京市两级文物管理委员会委员。从南京中央大学毕业后的60年里,他一直住在南京。

  2007年春节前,梁白泉在南京郊区的家里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我再也不接受任何媒体采访了,南京古城的保护让我伤透了心!”

  许多河

  南京人把秦淮河称为母亲河。

  南京是个江南城市,城内河流纵横,城东水系、内秦淮、内金川十几条支流伸向全城。其中内秦淮河的水系是最大的。对南京城来说,河流、水系有四大功能。第一,泄洪。我以前读书的时候,下再大的雨,很少出现城区内被水淹。第二,运输。当年孙权建皇宫的时候,他把清溪、前湖和内秦淮河打通,很大的船可以直接进宫,把宫廷所需要的东西送进去。第三,调节气候。河流和两岸的树木、草地,可以调节城市的小气候。第四,景观。当年陈后主就是在河塘上欣赏美景的,古南京的大部分河流,都是相通的,它的旅游价值一直是有的。

  河流水系是建设

宜居城市宝贵的资源,也是古都留存下来的历史印迹,像外秦淮、明御河、内秦淮河,至今还是古都格局、城南街坊的边界、见证。

  明御河是明故宫护城河,现在断流、发臭,成了死河,主要原因是河的两端都被填河建房,南端被填埋3米河道盖起几幢大楼,五龙桥下不宽的河道,成了“龙须沟”、垃圾塘。

  中山路西侧河道已完全填埋,盖了科技大厦、君临国际公寓、易发大厦;中山路东的内秦淮河,先是被中山大厦占为停车场,往东又盖了40多层的新世界中心。内金川河中支线从山西路流到南京邮电大学附近,汇入金川河,现在被虹桥边的华江饭店一分为二,埋了暗沟,还筑了坝,使山西路广场的西流湾成了无源之水,要用自来水补水。国展中心是玄武湖边的标志性建筑,它下面就是紫金山向玄武湖的过水通道——紫金山沟。

  玉带河,2004年政府也治理过,水也一度变清,可由于玉带河两头都被“系住”,河水很快又发绿,飘起白花花的死鱼。内秦淮河北线的那一带是内秦淮河的源头,现在都成了地下河。城郊的和燕路南十里长沟,也有多处楼房挤占河道。河西更是填河建房的“重灾区”,河西北部过去河网密布,现在已找不到几条河了。

  许多树

  南京大街小巷郁郁葱葱的法国梧桐树是南京给人的第一印象。这些大树大多是清朝和民国的时候栽的,夏天遮阳,小雨天挡雨。虽然南京是个火炉,夏天再炎热,人走在马路上是晒不到太阳的,骑自行车、步行的人很多。

  但在十年里,这么好的大树却难逃城市改造之灾,纷纷被砍伐掉。南京中山门外、中山东路、中山北路、中央路、玄武湖附近这些地方八十多年的大树,先后都被砍掉了。建设南京地铁一号线,也要砍树,后来我们反对,建设部门就说移植他处,那么大的树怎么移栽,后来都死掉了。

  建设大草坪、搞喷泉、修宽马路建大广场,把原先道路、护城河与城门的关系完全改变了,使得古城墙和城门看上去很矮小。南京的砍树风直到2000年朱镕基总理视察南京,指示南京“要多种树,种大树,多栽花”后,才被迫停止砍树。

  许多老房子

  这些老房子本来就是历史的一部分,是文化的基因库。你把它拆光了,他就没有了。现在搞假古建筑,没有文化的信息,取代不了祖先留下来的东西,造得再好都不值钱。

  对待老城区,长期以来轻管理、轻维修、重改造,把大面积的历史传统住宅区变为即将拆迁改造对象,不肯花钱治理、修缮,造成了传统建筑长年失修失养,下水道、马桶等基本生活基础设施改建也不再进行,生活条件无疑是越来越恶化,很多历史街区的面貌越来越破败。

  城南的这些传统房屋早就应该改造,因为它不适合现代生活。一个院子本来住一户人,后来挤进七八户,乱搭乱盖。不能说老房子不好,而是住的人太多了。我们改造的方式应该是减少居住的人,让老房子恢复原来设计、建造时的功能。

  现在要用42亿元人民币打造新城南,要拆迁、盖高楼。如果把钱花在老城南的保护维修上:老街区、房子不改变原样;内部可以现代化,装抽水马桶;拆掉乱搭乱建,恢复老房子原来的面貌;有人不愿意住老房子,就让你迁到小区;如果不肯迁,给你钱维修,国家每年一个亿,个人也出钱一起来保护,该是多好的事情!

  城南地区的变化本身就是历史的一部分,它的主体建筑70%是明清时期的,加上民国和新中国成立至今的建筑,这是多么好的一个活性建筑博物馆!

  人都会老的,都会成为历史。现代化,不是破坏、忘记历史的理由。现在谈改造,其实就是统统拆掉。你把这些街区都拆掉了,在高楼林立处留下几处文保单位,这样的保护有什么意义呢?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