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杜琪峰的“蝴蝶”,飞不出那场“暗战”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2日11:35  金羊网-羊城晚报

  香港导演纷纷“变脸”北上,成败不一;专家指出,两岸三地电影人共同创作的合拍片,是将来中国电影发展的必然趋势

  本报记者 余姝 实习生 王正昱

  去岁今春,随着又一轮大片放映结束,更多的反思集中表现在这段时期众多香港导演的作品中。杜琪峰的《蝴蝶飞》、周星驰的《长江7号》、陈可辛的《投名状》,要不是看见这些导演的名字出现在字幕上,恐怕很少有人将以上作品与其导演对号入座。一时间,港产导演纷纷吹响“北上”号角,连江湖大哥徐克也“缴械”从文,要与三个“坏女人”玩摩登。

  像是当初吴宇森在好莱坞变的那张“脸”,眼下的香港导演们都在自觉与不自觉地拿着“手术刀”,将自己脸上那块为人熟知的风格印记慢慢抹去。与过去告别,有人成功,而更多的却为此付出高昂的代价。内地市场的吸引力,成功带动了诸位港产导演进行新一轮的艺术尝试,正如香港地区导演协会秘书长张志成所说:“香港片从来没有一个阶段性,光靠香港是不能生存的,当港片的黄金年代过去后,我们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就变得迷茫了。现在内地市场是块蛋糕,为何不来切?”

  真正刺激到香港电影人的是成龙的电影《神话》,它的香港票房仅为1000万元,内地却有1亿元。近年来,《伤城》的票房在香港2000万元,内地为8000万元,是香港地区的4倍;第二部《导火线》,香港票房七八百万元,内地3500万元,是前者的5倍;《铁三角》香港票房500万元,内地2800万元。到了《蝴蝶飞》,80万元比800万元,超过10倍!(以上数据直接引自2008年1月17日《羊城晚报》记者参加的“光线影业《蝴蝶飞》市场探索研讨会”)。从好莱坞“西征”归来的香港导演们,真正认识到内地市场的巨大吸引力。

  

杜琪峰的“蝴蝶”,飞不出那场“暗战”

  上图:《投名状》

  

杜琪峰的“蝴蝶”,飞不出那场“暗战”

  上图:《长江7号》

  

杜琪峰的“蝴蝶”,飞不出那场“暗战”

  陈可辛·《投名状》

  【变脸招数】

  2007年10月的一个下午,陈可辛与《投名状》的内地发行方保利博纳,匆忙地在位于北京小西天的中影集团会议室召开了一次说明会,宣布《投名状》放弃参选2008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其中原因,是北美的发行商担心参选会打乱北美的放映档期,而作为一部标准的“中国式大片”,收回投资的主要来源正是北美和日本市场。

  从这里再看陈可辛在《投名状》里的改变,就显得合情合理:首先能让海外片商顺利掏腰包的华语电影,除了武侠题材,目前别无他选;其次,演员的搭配上,抱得1亿元片酬的李连杰显然是要在北美市场上收回成本的,刘德华几乎等同于内地和香港的票房炸弹,而帅气的金城武则一直是日本市场的心头好。

  【变脸效果】

  继《英雄》之后,《投名状》成为第二部在内地跨入2亿票房大关的国产大片,陈可辛的“变脸手术”出乎意料地成功。陈可辛狠心把过去的理念连根拔起,完成了香港电影“北上”最成功的一次生产活动。

  【导演自辩】

  “我需要一些新鲜感。在电影中谈了不少恋爱,身边的朋友也都一把年纪了,如果我拍来拍去都是这样的电影,会觉得有点乏味。所以我拍了《投名状》。虽然在这部戏中,情节、场景、动作和我之前的电影有些差别,但就风格而言,它最核心的部分并没有改变。”

  【学者评判】

  陈山(北京电影学院教授、著名香港电影研究者):“陈可辛的《投名状》,充分满足了内地观众的观影要求与审美情趣。他曾用《如果·爱》对内地市场进行了试探,到了《投名状》,他明显比其他几位香港导演成熟得多。”

  第[1]

 [1] [2] [3] [4] [下一页]

杜琪峰吧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