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记《“披头士”:音乐因你而改变》今日在美国上市。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娱乐图片
著名摇滚组合“披头士”乐队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经典标志。今天,由美国作家鲍勃.斯皮茨历经8年时间创作的传记《“披头士”:音乐因你而改变》在美国上市。55岁的鲍勃为了写这部传记共采访了650余人,本来2700多页的原稿最终被压缩到857页。该传记在描述“披头士”乐队成长历程之余,还大曝四名主要成员的性格弱点和人生劣迹,并提到“他们都是坏男孩,只有乐队鼓手林格·斯塔尔可以获得原谅”。
历数四大成员缺点
据悉,这部传记虽然开面不大,但内容却洋洋洒洒,直指四名成员各自的缺点。在鲍勃的笔下,主唱兼节奏吉他手列侬是一个吸毒成瘾、贪恋权势的反叛青年,而且两次结婚都对妻子感情不忠,并带有家庭暴力倾向;主唱兼贝司手保罗·麦卡特尼虽然不似列侬那样具有攻击性,但他多愁善感、虚情假意,总想吸引异性的目光;主音吉他手乔治.哈里森寡言少语,身上迂腐气息过浓。正当一些读者对自己的偶像彻底“绝望”的时候,鲍勃笔锋一转,认为鼓手林格·斯塔尔还算个讨人喜欢的家伙,尽管他偶尔也会过于敏感,显得精神恍惚。这部传记面世后引发了不少轰动与争议,有人对鲍勃的观点不予认同,但也有人指出,“披头士”骨子里有股反叛精神,如果列侬依然在世,说不定还会喜欢这部“丑化”自己的传记。
林格遭遇最悲情
这部传记的开篇形式别具一格,采用了类似电影慢镜头回放的效果,将读者带回到四位成员的童年时代。传记着重描写了他们充满坎坷的幼年生活,每个人的遭遇都近乎一段“血泪史”,其中尤以林格的不幸最让人唏嘘。贫困潦倒、体弱多病、缺少父爱,或许正是这些灾难让鲍勃觉得林格“更值得同情”。林格在医院里接受肺结核治疗时,曾用棉线棒充当鼓槌敲打病床边的木柜,以此慰藉自己的精神世界。鲍勃认为,四位“披头士”成员能够走到一起是一个奇迹,而他们没有相互“残杀”则堪称另一个奇迹。不过鲍勃也没有将“披头士”批判得一无是处,他认为,起初连乐谱都不会读的“披头士”能够走上摇滚乐之巅峰实属不易。此外,鲍勃对列侬和麦卡特尼的创作能力也给予了高度肯定。
列侬自幼爱冲动
部分人士指出,鲍勃的这部传记并没有通篇采用理论性的素材,但他另辟蹊径的细节描写足够新奇。譬如,书中详细介绍了列侬1967年制作歌曲《神秘旅行》时为何与合唱团成员动手的原因。和其他大多数描写列侬的读物相似,这部传记的后半部分主要围绕列侬和妻子大野洋子的感情纷争。相比之下,这部传记前几章的叙述更令人回味。当时,5岁的列侬亲眼目睹了父母离异。他的父亲让列侬安静地坐着,并让他考虑今后究竟打算和谁生活在一起。起初,列侬选择了父亲,但当他看到母亲转身离去的背影后却不顾一切地追了上去。不少人认为,鲍勃之所以着重笔墨刻画这一幕,就是要揭示列侬心底的冲动本性,他在突破常规跟随母亲的同时也无情地抛下了父亲。姚佳森/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