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震(资料图片)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娱乐图片
昨日,《同一首歌》(点击进入《同一首歌》的blog)出品人孟欣(点击进入孟欣的blog)低调公布了《同一首歌》的六项改革措施,其中特别指出“《同一首歌》将取消一切商业性演出,所有歌星将完全义务演出……《同一首歌》再按老路子走下去,非得完蛋不可。”
一封投诉信引发改革2000年1月《同一首歌》首次推出后,孟欣根本没想到这“孩子”能这么有出息。她笑着说:“《同一首歌》从一开始就是个怪胎,它属于央视的栏目,但
却与传统栏目有本质上的区别,是‘走出演播室’的独特节目。而它的发展除了得到观众与明星的支持外,还得到了各合作伙伴的鼎力相助,可以说是‘全民动员’。所以,我们今年将更着重于体现节目的‘服务性’,取消一切商业性演出,取消明星的出场费,更希望以此逐步淡化老百姓心目中‘大明星高报酬’的观念。”
是什么令孟欣这么斩钉截铁自断“米路”呢?据了解,一位铁杆粉丝的投诉是导火线。那是2005年在某个城市的演出,一家四口铁杆粉丝,花了8000元钱从“黄牛”手里买了高价票,这可是全家好几个月的收入啊,“《同一首歌》太贵了,让我们这些粉丝们望而却步。”是什么令《同一首歌》成了高消费品?这一重重的门槛是怎么抬高的?
“《同一首歌》出去演出,制作费是固定的,但是,往往支出最大的是歌星的出场费,内地一线的歌星,唱两三首歌,几十万元少不了的,港台的当红歌星,有的要价100万元也是经常的事。”一场演出办下来,演员的出场费已经占到了整个演出成本的三分之二,无异于《同一首歌》替歌星做了件嫁衣。
不发“工资”,明星们还愿意来《同一首歌》吗?孟欣的答案是肯定的:“很多知名传播公司都表示会支持我们,我们可以这样想:《同一首歌》除了带给观众歌迷欢乐以外,也为歌手以及赞助商做了十分到位的宣传,这个宣传的效果可能比他们做一个十几秒的广告更好,市场的合作都是讲互利的。
因此《同一首歌》不再做什么‘夹克节’、‘白酒节’等商业演出,而是将主题转向奥运、环保、敬老助残、赈灾义演等方面。”
将来要走国际路线今年春节,《同一首歌》走进美国和加拿大,受到当地华侨的热烈欢迎,也引起了国际主流媒体的关注,走出国门,把《同一首歌》推向国际化、产业化,这才是孟欣的新算盘。今年,《同一首歌》将成立全球华人歌友会,通过歌友会来满足歌迷的一切需要,5月左右,还将推出“《同一首歌》歌迷歌王称霸赛”,把歌迷变成歌王,打造平民歌星;筹备之中的还有“首届农民秀大赛”,孟欣希望通过《同一首歌》挖掘出比赵本山更幽默、比韩红更“高调”的农民艺人。据悉,自《同一首歌》发出公益倡议后,那英、古巨基、陈明、田震(点击进入田震的blog)已在第一时间表示会积极响应号召。 祖薇 黄笑宇/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