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慧,音乐记者,明星合影搜集者,说是为了开餐馆用,人称“菜菜”。
一般来说,我除了以貌取人之外,还会以音乐取人,我们对待自己耳朵口味的要求绝对代表我们对生活的态度,对于音乐的某种理想状态的向往就如同动物通过气味来寻找同类一样,通常,我们都是这样,会因为音乐的相同气场而立刻感到心灵相通迅速地亲密起来。真好,我们不只是在疲惫不堪的压力中分出芝麻粒般的头脑在路过发廊麦当劳和KTV时听音乐,更多的时候享受音乐代表着我们整个的青春情怀。
这一年来,我所有的音乐生活都跟一个我们自封为《晃点周刊》的不靠谱集团密不可分。下面隆重介绍下《晃点周刊》:创刊于2005年10月,由京城媒体一部分“非著名”音乐记者开创的一项惊天动地的宏图大业,拉起“扯淡”和“晃点”两面恶搞娱乐圈的大旗,同时还要兼具推广好品质音乐的大任……2006年因业务迅猛发展,加上音乐的共振作用,哥们竟糊里糊涂地一失足千古恨地被招致麾下,加入这个相当罕见的亲密团体,开始了水深火热的生活。这感觉就像找到了组织啊。秉承一贯的自嘲精神,我们不得不值得一提的是:《晃点》人全把自己晃点了,几乎完全停刊,目前仅限于行为艺术。
我曾经感慨“晃点周刊猛于虎”,因为我们常常以集体的姿态高调出现,那真是“到哪里都是主场!”,其他与会者无不显得行支影单,最多的是散落在京城各地的大小音乐演出现场,
星光现场无名高地13Club新豪运北展甚至还有人民大会堂,当然少不了会前的聚餐以及各种名目的夜霄,通常这个时候晃点女乐此不疲地发挥晃点精神耍宝,而我们的男性主编们则是真真正正地一脸严肃开起音乐产业研讨会……2006年大抵就是在这样的状态中度过了。年末猛回头,那一幕幕全是用音乐串烧起来的感动,“一切就像是电影,比电影还要精彩。” 我们一起为音乐感动,一次又一次之后,我终于知道,你们是我们的家人,亲友。
那散落在记忆中的片断,只有美妙的声音:
春暖花开的4月,托滚石老怪物们全世界群魔乱舞的福,我们一行13人浩浩荡荡南下杀去上海,打着的旗号是“看滚石!”,把“到哪里都是主场”的旗帜发扬光大。我们相信友情和音乐的力量是无比强大的,因此《晃点》的麻主编决定我们一起坐火车,而且要硬座!漫长的14个小时硬座,我们玩遍了各种游戏其中还包括歌词接龙,在腰酸背痛腿抽筋,骨质疏松缺了钙但还没有盖中盖吃的情况下,某人拿出了自己随身携带的小音箱,提议我们复习滚石,其实我们这一代人对滚石根本没有什么感情,都是些慕名而去的伪歌迷。于是在音箱耗光电之前,许巍的一首《在路上》忽然让每个人都安静下来,那才真叫“1片顶5片”。
夏天来临的时候,我们亲密无间的情感驱使着我们热衷在各种各样的夜半歌声中赶场,正所谓“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们一边在日夜颠倒的生活中抓狂倍生颓感,一边又无法不享受这种音乐的狂欢。5月,我们躲在帐篷里喝了一整天MIDI音乐节的风沙,看遍了来来往往的怪模怪样勇气可嘉的小孩。当天晚上无名高地,小河啊晓利啊晓娟啊全把我们震翻了,那种感动,贫瘠如我根本无法用语言形容。
6月,一小部分亲友再看完电影之后去了南锣鼓巷的某个静吧,店主放的是谁的音乐我已经想不起来了,反正那晚暖暖的听得很舒服。子夜时分回家,我们又一群人挤进小小的出租车,出租车司机缓缓地放着许巍、朴树、陈慧娴……虽然是那种音质特别不好的MP3,却给了我们这些人最好的心灵鸡汤。荡荡说,师傅!上四环!让我们奔驰吧!
7月,最最遥远的胡德夫唱着最最亲近的民谣来到了北京。郭总说,假如愚公移山那屋子塌了,北京的文艺青年就死得差不多了。用那么简单的曲调就搞得久经沙场的晃点人在同一时刻湿润了眼睛。阿牧说,那天鼓掌鼓得手痛。
8月,我把自己打扮成那吒出现在痛苦信仰的演出中,只差没头扎红飘带,脚踏烽火轮高调出场了。后来我们相逢在崔大师那纪念也不知道是流行还是摇滚20年的不插电演出中,现场疑似暴发户的男中年踩不上点的扭动着水桶腰彻底击跨了我对节奏的认识,一半是制造出来的伪高潮暖场还有一半是疑似拖延时间的没完没了地返场。后来,为了要听李泉唱《我要我们在一起》,返场时刻,我们拼命在场子最后高呼“我要我们在一起”,最终了了心愿,那场演出没白去。后来,我们还看到了一个华丽的纱幔围满全身、脑袋上扎着鲜艳布条、整个人看上去就像一尾雍容高贵的宫廷拖把的朱哲琴,配上她那缥缈的声音和漫不经心的乱舞,牛鬼蛇神女巫范十足。再后来,我们还看到了郑钧大帅哥玩脱衣服……真好玩,上面所有的情景都发生在同一个场地。
秋天到来的时候,朝阳公园的潮流音乐节又成为了我们相聚的理由。9月的一个傍晚,我们在秋风萧瑟的朝阳公园万人草坪上冻得得得瑟瑟用一个多小时的青春卑贱地等着看大牌的PLACEBO跟我们耍大牌,那感觉真是又想鼓掌又想吐口痰。后来在我们几个人小小的pogo的时候看到了张楚默默地坐在边上。当夜,还受到某民谣超女的邀请去了鼓楼后面小小的酒吧疆进酒,亲友们在鼓楼间那块平地上围坐在月光下,张楚刚好又出现了,轻轻地弹吉他,虽然唱得不再是《姐姐》,但含糊不清的声音让那个静谧秋凉如水的夜晚立刻充满了岁月情怀,生命就这么容易变得无比美好!
也是秋天,电视剧《与青春有关的日子》在我们中流行起来。11月11日,伪朋克郭总诗集《写过字的笔记本》发表,为庆祝诗集发表,郭总把文艺青年大联欢升级成2.0版,在专业文艺青年万晓利、周云蓬、边远上台鞠躬之后,前歌手前诗人前浪子张阿牧谈起心爱的土吉他,用一副伤春白脸的歌声深清演绎他自己的《寂寞姑苏》、星月带领她的乐队没心没肺地唱着《小情歌》……当13club里听众渐渐散去,又成了主场的时候,我们手拉着手站在台上,“晃点大家长”尹荡荡温情地谈着吉他,我们一遍又一遍很认真很整齐但走调地唱着那部电视剧里的主题旋律《往事只能回味》,13CLUB立刻被我们弄得像个堂会,散乱自由而温馨……《晃点》的相当一部分成员来源于北京一家音乐刊物。那段时间就职于同家刊物的晃点及泛晃点人士纷纷离职,一时间“晃点音周帮”面临土崩瓦解,人心涣散。这时候,某人说,不要为此而伤感,歌曲不过只转了个调而已。谁说往事只能回味?我们的青春一直在进行。
冬天,让我最后再磨叨一句:12月,万晓利和苏阳终于发片了!请支持!当然,看完了新裤子的演出,霹雳舞、喇叭裤、大背头真他妈的diao!来,我们一起追求缺的气质吧!……
我们会常常用这样一句话揶揄我们自己——如果你爱他,请把他送到晃点,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他,请把他送到晃点,因为那里是地狱。但不管怎样,我还是更愿意唱《射雕》主题曲:“人海之中,遇到了你们,一切变得有意义……”我从来不是个狂热的音乐青年,但是却天天混迹在贵音乐圈这一票音乐青年中,有时候因为这些人的内心纯净而疯狂地喜欢他们,有时候却又因为连连地极度不靠谱而很想彻底地跟他们划清界限。当《晃点周刊》的荡主编口谕我写一篇生龙活虎的音乐生活年终回顾的时候,我很久很久地想——2006年,工作所致,我工作里的一片虚假繁荣大抵貌似跟音乐相关,从王力宏到李宇春到周杰伦见了一大陀歌手却听到了太多太多不是脑子进了水,就是水进了脑子的所谓音乐,不过现在可不是我等居家女子需要先天下之忧而忧“为什么只有一个周杰伦”这样关系国计民生的大论题的时候,于是,我脑子里浮现的只有这些人,这些我们感动着共同的感动的可爱的不靠谱青年们。原谅我这样一篇很晃点很自我很让人不知所云的文字吧。
2006年,我们自已吟唱的不老音符里,我们的青春和我们的《晃点周刊》七扭八歪的成长着。我相信,一不留神,我们就会长大,而且长得相当茁壮。文/蔡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