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林夕参与奥运歌曲征集 坦言香港乐坛没有退步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3日01:08 新京报
本报讯(记者贾维)近日,林夕、陈少琪、金培达、梁翘柏等香港音乐人齐齐出现在北京。这次是因为奥运歌曲征集而来京,几位音乐人在采访时谈兴甚浓。香港乐坛过去十年中最重要的几位音乐人,这次参与奥运歌曲的征集并没有给他们带来太多的压力。面对香港乐坛越来越被指退步的现状,林夕坦率地说:“香港乐坛没有退步。它只是跟这个城市一样,不再是焦点,慢慢地边缘化。” 无视要求才会出好歌 作为香港乐坛过去十年中最重要的几位音乐人,这次参与奥运歌曲征集并没有给他们带来太大的压力。林夕更是用了《道德经》来诠释自己心中的奥运精神,在他看来,这次创作并没有必要讨好任何人,顺其自然,只是先参与一下而已。入行近20年,林夕坦言自己也写过不少活动和广告的主题曲。对于创作这类歌曲,他也颇有心得:“根据我的经验,只要是过分迁就主办方和广告客户想法的歌曲都不会流行。反而是我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创作出来的歌有更好的流行度。” 金培达和梁翘柏也有同样的看法。上届奥运会bjork的演出获得了全球范围内的赞誉。但在这几位音乐人看来,让大部分说中文的普通人都喜欢和让全世界都赞赏几乎是不可兼得的。林夕认为:“又要写出自己的风格,又要有大范围的传唱度,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希望张艺谋体现更多中国哲理 此前的张艺谋雅典八分钟成了大部分人对北京奥运整体风格的想像。但几位音乐人却并不完全认同张艺谋的这种作品。在金培达看来,开幕式当然是举办国同世界的一个文化交流的大好机会。但因为上届雅典打出了“奥运回家”的主题,因此在整体上同以往的各届相比显得更为出色。这次北京奥运在视觉和音乐上面对的挑战更大,而林夕则坦率表示:“那种旗袍之类的东西并不能完全代表中国。我们的特色不一定是长城、黄河这些表面化的东西。我希望能在歌词中体现更多的中国式的哲理。” -面对面 现在是一个大融合的趋势 几位音乐人都是香港乐坛黄金时代的代表性人物。面对如今香港乐坛渐渐式微的局面,他们也有自己的看法和策略。陈少琪选择了进入内地市场参与更多的运作,而林夕却仍然更喜欢住在香港。 新京报:香港乐坛在整个华语歌坛似乎越来越式微。作为曾经创造过香港乐坛的黄金时代的你们,如何看现在的香港乐坛? 林夕:香港乐坛并没有退步,只是这个城市已经不再是焦点。香港这个品牌已经不代表它曾经代表的某些东西。事实上,现在香港很多非主流的音乐是非常出色的,但是想回到四大天王那个时代,那是不可能了。现在的香港乐坛是面临一个瓶颈和断层,但很快会改朝换代。不过这并不意味着音乐的质量在下降。粤语歌同台语歌其实是一样的方言歌。当年曾经红到内蒙的歌迷都会唱这样的奇迹已经不会再现了。 陈少琪:我觉得现在没有必要强调什么地域之分。 现在颁奖礼还把内地和港台分开我觉得已经过时了。比如我最近做的梁咏琪(blog)的新专辑,里面有张亚东(blog)和陈绮贞的创作。现在是一个大融合的趋势,我们没有必要再分什么内地香港台湾。 新京报:但香港始终是你们创作的一个根据地,你们对于内地的变化有所观察吗? 林夕:虽然一直呆在香港,但我对内地的关注却从来没有减弱过。我其实经常关注内地的新闻。政治、经济的都看。我还很喜欢上内地的门户网站。看那些“网络暴民”的表现等等,我觉得都是很有意思的现象。作为一个创作人,我觉得更重要的是敏感,只要你够敏感,那么你能感受到的东西就很多。这也是为什么我能写20年的原因。很多人可能住在北京十年都不如我从首都机场坐大巴到酒店这一路上感受到的东西多。 这次我来,很留意地看路边的房产和房产广告,我果然发现里面出现了“和谐”这个词。所以我觉得对一个城市的体验未必是要长时间才能更深刻。 采写/本报记者 贾维 本报记者郭延冰摄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