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摇滚永远是亚文化 沈黎晖老狼王迪聊现场音乐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9日19:09  新浪音乐

摇滚永远是亚文化沈黎晖老狼王迪聊现场音乐 摇滚永远是亚文化沈黎晖老狼王迪聊现场音乐
私下讨论 有趣三人组

摇滚永远是亚文化沈黎晖老狼王迪聊现场音乐 摇滚永远是亚文化沈黎晖老狼王迪聊现场音乐
三嘉宾合影 他们很开心
(点击小图看大图)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王迪:我听说有人出一千万买,但是不卖。

  沈黎晖:但却是你会发现北京跟两年前比、三年前比,演出环境、来的人,包括今年十一也要办音乐节,为什么办,肯定还是因为你觉得这个事慢慢是这么一个趋势,越来越多人把钱搁在这儿,这个东西也是客观的,不要去跟那些比,跟自己以前比,你会发现中国的环境,唱片环境下载什么的不说了,免费的,当然你看摇滚乐的环境会好了。

  王迪:可是没有创作出太多的收益,实际上所有的摇滚乐都是上面一层的源泉,但是立刻就有人反对它,有一层新的东西进来,他们还是最底层的。

  实际上我是因为最下边这种状态。

  沈黎晖:我觉得王迪这态度特别好,一直能保持这种,作为他个人我觉得特别好,实际上很多包括以前大家没法想像一个乐队靠音乐能够养活自己,最早比较虚的时候我出场费多少钱,我拿什么奖我可以报多少钱,但反而没有多少演出,但现在反过来有些乐队也确实可以靠这个完全养活自己了。

  靠它养活自己不是因为别的,就靠他的音乐,不是靠上班,一年两回,再接点儿其他的。从素这样的乐队,包括PK14,我觉得差一点,但是从素这样的乐队去到哪个地方演出票房都是爆的,你会算一场演出门票40块钱,卖五百块钱就是两万,两万你刨掉这些什么什么,跟公司一分,一个月拿到一些钱,有的可能三百两百人看,但是整个背回来演出下来可以靠这个生活,再靠其他的,包括我们帮他们接的电影,但是新裤子这样的乐队过得很好了,一年就可以挣几十万,靠乐队的身份,接一些商业演出,跟一些品牌合作。

  你会发现,比如谈到乐队,像花儿这样的乐队,好像放弃这些东西去到那边东西才能拿到这样的收入,但是你会发现新裤子这样的乐队也没改变什么,一直就这样,他也能过得行,从素这样的乐队本身定位就是演出,也能靠音乐活了,这可能大家交流的不多,但是确实是这个情况,我特别了解到底能挣多少钱,赔多少钱,不能说很好,但是比几年前能够看到这个东西了,这个特别重要,包括最早实现这个例子是木马,因为我们这个体系是特公平的体系,包括四年前就有演出的时候,可能到哪个地方都是一样的场地,但是两个乐队下来,票房完全不一样,以前可能乐队会说,你给他花了多少钱,我们花了多少钱,可能投资一样,场地一样,但票房差好几倍。

  现在变成大家不会怨了,以前可能怨唱片公司的问题什么的,但是现在两个乐队比,同样的十场演出收入不一样,最后拿钱不一样,但却是是有差异的,就让乐队和这些人怎么拿你的观众,在美国和欧洲都是一样的,在欧洲看的一些乐队,自己搬鼓去演出,每个月上台拿一套鼓,还得交酒吧钱,我觉得中国可以了,特苦,很多乐队都是这样出来的。

  最重要作为一个艺人,包括流行艺人你得让大家看你,花钱买你的唱片,就是这个道理。

  主持人:咱们话题聊得很热烈。

  沈黎晖:有点远了吧。(笑)

  主持人:不远不远,(笑)中间插段广告。

  (广告时间)

    摇滚永远是亚文化

  主持人:回到咱们的聊天室,下一个话题,咱们都学过一句话,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大家觉得文化建筑也依赖于文化的发展。老狼怎么看?

  老狼:我觉得太肯定了。十年前谁有工夫去酒吧啊,三里屯那时候都没有乐队,我当时跟那帮人一块唱歌,好像就一个酒吧有乐队,而唱口水歌,现在几乎酒吧里唱口水歌的,一个客人都没有,明显已经有了消费的基础了,但是现在有多少人能够接受这种摇滚乐的这种演出。我们不知道,可能作为一个白领我根本不知道Sonic Youth,我凭什么花三四百块钱看他们演出。

  王迪:当年有待讲过一句话,当时我在他那些买唱片,很多大学生也在那儿买唱片,他说能不能换回来买点儿陈升什么的。他说现在都工作了,不听这个了。

  主持人:下个礼拜Sonic Youth又会来演出,几位准备去看吗?

  王迪:有票就去。

  沈黎晖:我不准备去了,我在瑞典的音乐节看过那个。

  主持人:这儿引发了一个大家很有兴趣的一个话题,赠票的问题,为什么所有喜欢这个人,一个是没钱的,有钱的人好像没有掏钱去看的习惯,这是一个怎么样的文化形成过程呢?

  王迪:关键是你喜欢不喜欢,我能找到票我干吗花钱买去,谁都想省钱,那时候北京有非典,只有香港有,我去了,我飞机落地,我今天落地,他在网上告诉我取消了,十月份我们俩又看,那个费用比这个高很多了,我不可能找到这个票,包括去上海我们也会去看。

  主持人:就得看你喜欢到什么程度。

  沈黎晖:我觉得现在的情况比以前好多了,以前去酒吧都是找票,几年前去演出场地都得写名字混进去,现在这种情况比以前好多了。

  主持人:另外一个是媒体这边,很多唱片公司和演出公司可能也会抱怨,媒体在演出的推广方面的确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每次掏媒体票的时候比较心疼。

  王迪:媒体更商业性。

  主持人:大家能想一个什么办法来鼓励忽悠大家掏钱去现场看演出呢?

  老狼:这个得慢慢的。我觉得其实国内的人还是没有那种习惯看现场音乐。比如说我喜欢崔健。

  王迪:还有一个现场的概念,我们老是现场,酒吧里没有人唱歌,唱歌算不算现场,必须激烈的才叫现场啊,酒吧唱歌也算现场,最早这个文化还不是北京的,广州所有乐队都是真唱,现在也是全国一流的歌手。

  沈黎晖:其实这个还是有进步的,如果大家酒吧唱的卡拉OK的歌手,有什么意思,但是晚会也会有内容同质化,慢慢慢慢都要调,比如说我觉得以后的流行歌手

演唱会都一定会用真的乐手,这是制作上的必定的台阶,大家对这方面的要求只会越来越高,不是越来越来低。

  王迪:包括制作能力,迷笛音乐节的演出,能点出名的这些乐器公司不可能没有的,再退七八年,那时候一个演出还得跟我借,现在没有,常规的都有。

  沈黎晖:对。

  王迪:这两年这方面发展得特别快,乐器租赁,演出器材特别快。

  沈黎晖:包括排练场,以前我们哪儿有排练场,现在去排练场。我觉得周边的环境进步非常快。说到媒体,我觉得其实媒体挺支持了,你看Sonic Youth来,我觉得不管看不,媒体报道挺多的,但是反过来,伦敦如果Sonic Youth演出,没有那么多的报道,因为他天天演,你看演出的名单就行了,很简单,但是国内来还是一个是,所以我觉得媒体还行,已经可以了我觉得。

  老狼:但是主流媒体我觉得还是应该推动一下。

  沈黎晖:我觉得主流媒体还是中央电视台。

  王迪: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一些。

  老狼:现场音乐的形式可以多推广一下。

  沈黎晖:因为你去酒吧也没劲,慢慢你去感受一两次,这个东西还是很有直接的吸引力,有些人为什么没有去,因为他没有经历过,国外的大的音乐节那是一种体验,我去年去美国,他们已经成为了生活方式,不一定是看演出了,所以是一种生活方式,看现场音乐是一种生活方式。

  主持人:每回去迷笛都看见那些背着小孩看迷笛的。

  王迪:对,关键还有一个,在中国有多大的基础,我觉得迷笛是全中国奇怪的人都集在一块。(笑)

  沈黎晖:其实同样在五一办的朝阳流行音乐节,好像去的全是所谓主流的POP的歌手,但实际上人不如迷笛多。

  王迪:迷笛我觉得全中国人的扛着包都来了。(笑)

  沈黎晖:各地办演出的,反过来有些不那么火爆。还是跟有钱的比重要。

    媒体支持是拓宽市场动力

  主持人:刚才也提到大家可能很多人想看演出,但是票大家又觉得有点贵。还有一个招就是免费演出,有赞助商投这个钱。

  沈黎晖:那不可能。

  主持人:你觉得当市场到何种特征的时候,会有赞助商愿意掏这个钱?

  沈黎晖:特别大的牌。包括像朝阳也有摩托罗拉这样的。

  王迪:票房几乎是不计算在内的,真正票房从来不算票房,都是看广告,上一代做一些户外演出,实际上做越大的牌越挣钱。

  沈黎晖:比如大的乐队,COLDPLAY乐队没有赞助商,如果有赞助商,COLDPLAY可能要分80%,但是票房足够支持,没有赞助商也一样,大的乐队,有些乐队不愿意放LOGO在旁边,你会发现英国的海德公园那些演出,很难看到赞助商的名字在旁边,完全靠乐迷的市场。

  王迪:朝阳音乐节就是结合,跟迷笛不一样,就是赞助。

  主持人:等于说最近的一场演出就是Sonic Youth这场了,我觉得应该希望有更多的北京的歌迷到现场去支持这个演出。

  老狼:新浪会给大家打一个八折。(笑)凡是今天上网浏览这事的都得打八折。

  主持人:几位嘉宾没找到票也希望你们掏钱买。咱们今天先聊到这儿,有机会咱们再继续找话题。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860,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