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午报:青歌赛沦为老面孔“镀金”赛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21日11:20  新闻午报

  第十三届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以下简称“青歌赛”),今晚将上演原生态唱法的最后一场决赛。至此,历时40天的团体赛和个人赛落下帷幕。

  曲终人散之前,对正在慢慢变老的青歌赛不妨来次总结、反思,以期待下届青歌赛多点改革创新,少点按部就班;多点新人新作,少点老人老歌。

  症结一

  新歌不常有 “老人”不罢休

  除去大合唱,参加团体赛和个人赛的选手多达数百人,一半以上的选手名字听着耳熟,他们在青歌赛上的征程多则十余年,少则两年。尤其是近两届的金银铜奖选手,都是青歌赛上的老面孔:上届美声、民族、流行唱法的金奖选手薛浩垠、刘和刚、师鹏都经历了“一两次刚起步,三四次是正常,五六次才动人”的过程;这一届的美声、民族、流行唱法的金奖选手也不例外,王红星、吴娜、姚贝娜均是上届的铜奖或银奖选手,这一次终于被“扶正”。选手们口中个个在台前念叨“我不看重结果,而是喜欢这个舞台”,结果却是个个不拿金奖决不罢休。至少到现在还没有看到,有哪个“喜欢这个舞台”的金奖选手回归再赛。

  不可否认,这些选手在一届届的历练中水平不断提高,但毕竟这是央视两年一度的“音乐大餐”,总不能让观众像艺术院校的考官一样,每届去考查同一个选手的演唱技巧提高了多少,表现能力丰富了多少。老选手们齐刷刷地挤占青歌赛的金银铜奖,这势必会阻挡新人的锻炼之门、出头之路,加之各团体单位为了地区、集体的荣誉,把早已成名的“退役选手”又推上了青春的舞台。这还是“青歌赛”的主旨和初衷吗?

  “老化”问题又何止于选手之中,被几届民族组选手唱了近百遍的《断桥遗梦》、《美丽家园》,让观众耳朵听到起茧。选歌重复、评委多年一贯制乃至终身制的模式,都让这个本应青春飞扬的青歌赛沦为“老人老歌赛”。

  症结二

  通俗改流行 炫技不重情

  叫了二十多年的“通俗唱法”在这一届终于改叫与国际接轨的“流行唱法”。但从比赛过程来看,依旧是“换汤不换药”的老路子,赛制一如既往地四平八稳,选手也一如既往地让人记不住,歌曲一如既往地曲高和寡……唱新歌不加分,唱老歌不如原唱强,在这样的现实前面,很多选手唱了高难度炫技的英文歌或远离大众的流行歌曲,而忽略了流行歌曲最重要的以情动人。难怪韩红(听歌)评委直言, “我以为今年改叫流行唱法,选手们会和以前有区别,没想到大家仍停留在以前的水平。老实说,我几乎没看到几个真正的流行歌手,他们的技术痕迹太重了,大部分都在炫耀唱功。我承认他们的技术非常完美,但作为听众,我完全不被打动。”

  金牌音乐人刘家昌(听歌)这次虽然发现了好苗子姚贝娜、汤子星,有意带回栽培,但对其他选手的表现他也提出了中肯的意见:“流行歌曲就是要雅俗共赏,一首歌要具备流行的元素,比如在KTV要能够让大家选来唱,歌曲要容易上口、悦耳动听,这届流行唱法的选手在选歌方面都太讲究歌曲的难度而忽略了歌曲的流行性。”

  症结三 赛事枯燥无人看 找茬八卦(新闻午报:青歌赛沦为老面孔“镀金”赛)成热点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