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午报:青歌赛沦为老面孔“镀金”赛(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21日11:20  新闻午报

  青歌赛一直与各种“秀”划清界限,以全国最专业、最权威的音乐赛事自居,端着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即便是监审组念封观众来信,也大多都是中老年观众热情洋溢的赞誉之词。既然是青年歌手大赛,为何不能让青年观众喜欢呢?

  一位网友的总结道出了不少年轻观众的心声:“比赛形式太陈旧了,都什么年月,还是评委排排坐,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最受不了的是第二现场念的那些煽情短信,让人感觉特别假;选手无论造型还是演唱都太中规中矩,远没有‘超女’、‘快男’、‘好男’来得带劲。”正因为比赛的枯燥,很多年轻观众都是冲着“旁门左道”去看青歌赛,从上届开始,青歌赛开始成为网民的“找茬赛”。在一项调查中,有超过35%的观众表示看青歌赛就是 “捧场余秋雨(blog)”,还有近30%的观众是因为“看到参赛者比我笨很兴奋”。

  上届“羊倌歌王”的“错识国旗事件”至今在不少人的记忆中,今年依旧不少选手历史文化面前集体“失忆”,一些本来初中教科书就有的历史文化知识,在他们的记忆里已显得如此遥不可及了。除了唱歌,他们对其他领域几乎知之甚少,尽管他们之中也有很多是知名院校的大学生,但远不如原生态选手的朴实自然,这也难怪网友和媒体拿这些糗事大做文章。

  40天漫长的比赛,除了评委、选手、主持人身心俱疲外,观众们对赛事也早已审美疲劳。越到后来,大家关心的不是比赛本身,而是那些八卦,人们热烈议论的都是余秋雨是不是又“放炮”或者闹“软罢工”了,主持人是不是说错话了,选手是不是又在回答文化题的时候出糗了,评委是不是又打人情分了……虽说收视率和关注度因此得以保持,但作为一个由国家最高级别的电视台举办的专业歌唱大赛,这样的效果未免让人感到悲哀。

  症结四 获奖选手招揽旅游,原生态何去何从?

  口口相传,流传在田间地头,引吭高歌或者是婉转低吟……原生态,这一凸显了人们回归大自然、重视环保及生态的情感归宿唱法肇始于“星光大道”的阿宝。不过,上届火了原生态后,结果有喜有忧。

  田青评委说:“喜的是各地的保护意识增强了,忧的是过于舞台化的包装让原生态失去了原本的味道。这次大赛,我们原生态组的评判标准就是‘原汁原味’,譬如团体赛的比赛过程中,有团队在二人台里加入大提琴,侗族大歌里掺杂一些非传统的和声唱法,这些都不是我们鼓励的尝试。原生态歌手面对生活景况的改变,更需要坚持自己的路,守住民族传统;而各地政府在对原生态资源,提供保护的同时,适度扶持和开发,让原生态继续葆有它的特质。”

  上届青歌赛中,李怀秀、李怀福姐弟二人在获得金奖后,成为云南石屏旅游的头号“招牌”;银奖获得者侗族大歌组合也让他们家乡成为重点旅游景点。以前,不会唱歌的男人娶不上妻,不会唱歌的女人嫁不掉郎,现在大家唱歌只为了赚钱,只有在接待游客的时候才换上民族服饰,原本的“行歌坐夜”现在每场就能赚千元。在云南,“原生态”的歌声也渐渐地起了变化,变得越来越功利了。可以想见,今晚原生态的金银铜奖决出之后,又有多少选手会为当地的旅游事业做出贡献……

  当纯朴的歌声震撼心灵,人们争相追捧原生态;当商业的脚步渐渐逼近,原生态面临巨大的冲击;当传承的土壤悄然流逝,民族传统何去何从?在原生态的“野味”散尽之前,有关部门是不是应该采取保护和尊重的态度,让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传承?而不是借获奖选手大肆开发旅游,处处与经济挂钩?

  本报记者|黄笑宇|文 |王旭华|图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