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百年交行-世纪交响访谈之唐建平王宁专场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29日17:45  新浪娱乐
实录:百年交行-世纪交响访谈之唐建平王宁专场

中央音乐学院著名教授指挥家王宁老师

实录:百年交行-世纪交响访谈之唐建平王宁专场

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唐建平老师

实录:百年交行-世纪交响访谈之唐建平王宁专场

百年交行-世纪交响访谈之唐建平王宁专场

    视频:百年交行-世纪交响访谈之唐建平王宁专场

  新浪娱乐讯 繁荣和发展中国交响乐事业,中国作品的创作是关键。如何创作出主题好、旋律性强、适合演奏、听众听得懂的中国作品,是关键的关键。交通银行冠名赞助的中国交响乐作品的集中展演项目,对于繁荣和发展中国交响乐事业具有巨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5月29日下午,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唐建平老师、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王宁做客新浪,与网友畅聊了中国交响乐的发展。以下为此次聊天实录:

  主持人王莹:亲爱的新浪网网友,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做客新浪,我是主持人王莹。今天请到演播室现场嘉宾是两大音乐学院的著名教授指挥家王宁,一位是来自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唐建平老师。

  唐建平:大家好。

  主持人王莹:另外一位来自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王宁老师。

  王宁:大家好。

  主持人王莹:交行官名百年交行 世纪交响 中国交响乐世纪回顾暨第一届中国交响音乐季已经进行到现在,不知道两位老师有什么特别感受?

  唐建平:参加音乐会每次新潮澎湃。

  主持人王莹:每次您都去了吗?

  唐建平:没有每次都去,我去了开幕还有结束21号北京音乐会,在北京地区最后一场。

  主持人王莹:是因为听到都是中国人自己创作的作品让你感觉很激动。

  唐建平:中国作品有中国人的情感,还有回顾历史中国百年沧桑一样,另外还有我个人得作品。

  主持人王莹:这肯定让您更有动力在里面。王宁有什么样音乐感受?

  王宁:这次交响音乐季主要推动中国交响事业向前发展,大量的展演,这应该说是非常好的活动。因为交响音乐作品本身是高雅艺术,它没有一定的途径和规模经常性的来推动这些东西的话,普及有一定难度的,所以这些活动会有助于中国交响音乐创作、演出推向新的高潮。另外我感受比较深的一点就是交通银行作为金融家有这样对文化的重视,然后出巨资来推动中国的交响音乐事业发展,这个我觉得是对我们搞文化的是巨大的鼓舞,将来如果有很多这样的企业家,有这样的投入的话,中国交响音乐事业非常好。

  主持人王莹:交通银行对中国交响音乐有大力的支持。两位老师来自中国最高等两所院校著名音乐家,著名教授,可不可以在普及交响知识方面给网友一些小小的意见呢?

  王宁:很多听众一听到交响乐有距离感,实际上欣赏音乐有几个层面:第一个层面就是说你听好听不好听,你觉得好听了,实际上就听懂了,或者你觉得受到哪方面的感染或者怎么样。第二个层面你可能被感动,你想起很多事情,或者是你被感动痛哭流涕或者很兴奋,这个层面也是一种欣赏。再一个进入理性层面,我们在听音乐作品,我们通常一下进入理性,用什么风格、配器、合声,音乐作品哪个时代,这需要音乐学院的修养。

  主持人王莹:唐老师你觉得好作品评判标准是什么?

  唐建平:老作品评判标准是这样,标准是人赋予它的看法,很多人对同样的艺术作品我喜欢我不喜欢,对同一件衣服喜欢不喜欢,所以我觉得在于人。泛泛而谈好的作品,就是这个作品在它的文化背景,我们能够可接受的时空内,是否能够凝聚大家对美、对音乐的需求和情感,如果它在很大程度上容纳最可能多的人共同的共鸣,这是好作品。好作品应该好听,可是我们对好听理解不一样,有人听流行音乐好听,有人听交响音乐好听,有人听歌剧好听,更高是否这个作品具有更高更大时空,容纳大家共同的对音乐需求、音乐能带来心灵的感动,是否能带来情感的愉快。甚至就是说,音乐作品作为艺术作品应该是个很感性化的,像我们说有的人很感性,有的人第一眼看他没有经过任何交流我喜欢这个人,这个房间我一进我喜欢,并没有深刻去了解它,所以我觉得首先感兴趣,如果听交响乐像开山崩石头一样肯定过不去。音乐为什么达成这样?艺术家经过多年修行,过去白蛇千年修行成为神仙,这些艺术家也成精灵,创造声音的精灵,作曲家就是这样。声音做得好可以让大家觉得,像王老师说听懂等等东西。

  有的人觉得听自己喜欢的,其实感性占在最前面。如果你更理解这是描写什么,这是描写什么就加深理解了,可能更发自心灵,理性、感性获得更多的统一,在这样的层面上,如果这个作品能够给人更多、更全面、更完整艺术的陶冶,是这个标准从这个层面看。

  主持人王莹:在这次音乐节上两位老师有没有听到让你们非常感动的作品呢?

  唐建平:应该说是有,中国作品我觉得有格外一种情感,就是中国作曲家,中国人创作方面在世界独树一帜的东西,我相信,尽管过去我们觉得我们很落后,但今天我通过交响音乐回顾展我看这东西获得一种自信,中国人对交响音乐有独特的一种审美、一种视觉,一种感受。他能够从自己生活当中获取的情感,生活当中包括很多,包括你的学习生活、平时日常生活、工作等等,把这些都融入到音乐当中,而且中国音乐家开始就这样主张,我都受过这种教育,把音乐放在生活当中结合起来,这是中国交响音乐最鲜美一点。听我们学校老教授他写的《融雪》,就像我们祖国这样,非常非常静,宁静的背景下,我们都是北方人,享受到那个生活,那种意境,而且有时候还模糊你过去那种具像的东西,产生更大空间的联想,我听到这个很喜欢的作品。

  主持人王莹:唐老师因为你们懂音乐所以听得懂?

  唐建平:我相信不是,它那个作品第一感让人好听,我是普通老百姓听这个音乐,而不是作曲家他这个写得好不好,不是这样。我用心感受它,被动的感动是这样。

  主持人王莹:王老师有没有感动的作品。

  王宁:听自己国家作曲家的作品比较直接,接受起来非常容易。另外很多作品我们以前都听过,在隔了多少年以后重新听这些作品会随着自己的年龄和修养不断的增加会有新的东西,听了很多作品熟悉的,还听到很多不熟悉的新作品也有一些,整个感觉就是我们国家的交响乐创作可以与世界交响乐创作并驾齐驱,水平也不相上下,各有千秋。以前那些年我们因为文化发展、经济发展各方面受到制约,在交响乐外来文化有一些滞后,但经过改革开放、经济腾飞,人们对文化越来越重视,全国30几个交响乐团,这个规模相当可观了,所以整个就是交响乐的文化市场、文化氛围群体已经形成了,这是可喜的,就是需要这样一个氛围推动这个事业的发展。

  主持人王莹:这次交行冠名中国音乐节是交响乐大聚会了,不知道两位老师对我们中国交响音乐创作有什么样现实意义?

  唐建平:这个很显然的,任何一个作曲家无论他得到任何成就,当然他的学识、他才华,他教育背景这些东西,那决定成功因素是什么,他处的时代,如果我们出生在瑞典或者德国写的作品肯定今天不一样,这生活太重要了。从这个意义上讲,交行做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就是在我们沸腾生活当中,文化生活当中使它又锦上添花,给它增加光彩就这样的事情。在这样环境下有多少人通过听交响乐产生对音乐的爱,对祖国的爱,甚至对情人、对家庭,或者有很多很多人把这音乐作品传播出去,录制出来,到偏远山区产生对未来的理想。我们一个老师在偏远山区看了一个电影下了决心到北京求学,其实按正常情况下不可能,产生一个奇迹,我相信今天这个电视媒体,它可以传播到全世界任何角落,我相信影响绝对是巨大的。

  主持人王莹:尤其是我们中国自己的作品。刚才王老师提到中国交响乐现在发展的情况跟国外并驾齐驱的情况,现在国外交响音乐发展什么情况呢?

  王宁:他们交响音乐这个领域,我们经常讲高雅音乐,它们发展一直到现在没有简短过,这个领域发展没有受到其他的影响,一直在发展。从最早的浮调技术,最后到主调音乐,主调的和声出现,然后现在打破调性寻找新的音乐规则,整个从音响上,表现力上达到空前的程度。这个领域,我们从改革开放以后真正介入现代的音乐,20世纪的技术,浮调性的技术才真正进入中国,现在经过这几十年的努力,西方所有的技术基本上我们都掌握了。我的创作理念外学西方技术,内习传统文化,我并不是展现西方艺术,是要展现我们自己的文化。

  主持人王莹:两位老师觉得要更进一步发展交响音乐作品还需要提高哪方面的素质、水平和能力呢?

  唐建平:当然学习是第一位,学习是进步的保证和动力,而且踏踏实实工作这都是必不可少的。另外对艺术创作来讲,艺术创作最重要的一个东西就是你人的观念,我们过去讲世界观、人生观,其实现在也可以这么说,你的观念很重要,就是说人应该有艺术追求,向前发展,日益进取的心态心理,艺术创造无止境,空间也是巨大的,你无法想像的,有人问你时间多长说不出它的边缘。刚才王宁老师讲在中国现阶段现代化音乐教育当中应该说达到国际同步水平,中国人应该意识到的是什么呢?就是刚才讲的问题,我们从一开始接受西方音乐,其实我们是带着条件,我们是带着要发扬本民族文化,发扬中国交响音乐条件去做,其实我们自觉不自觉都是这样在创作当中身体力行。为什么这样做呢?我觉得,特别近些年到国外去我感觉中国人的性格和外国人性格在创作当中有差异不同,我最近不断也有新的感受。比如参加德国那些博物馆、展览馆你会感觉到很了不起,那么多科技,紧密复杂的仪器差一点都做不成,他在那个时期一百年,两百年想到很绝妙的东西,他养成的民族性格崇尚科技紧密,和近代交响观念思想是一样。他交响逻辑性、理性崇尚的东西和民族性格是一样,而中国的民族性格这一点和它有区别,中国人讲的哲学,天人合一,科学讲天人怎么合在一起,中国崇尚更大的。还有中国历史是欧美国家没有的优势,所以我们可以轻易从中国文化当中获得大量新生的艺术力量,但是目前在西方我觉得它由于这样一种状况,在历史的范畴相对来说它是少一些。

  王老师刚才谈到了,中国人我们在学音乐时候,学现代文化,学西方文化,学西方音乐在课堂上很重要,但是我们生活当中又是一套东西,从这方面上讲中国人了解世界历史比欧洲人了解世界历史要多,他至少知道古希腊文明,但欧洲人知道中国唐宋元明清更少。

  主持人王莹:他们比较有限,唐老师讲述传达重要的说法,因为外国人民族性格和交响音乐有一定契合,所以他们创作很多比较优秀的作品,我们中国人怎么样才能创作和我们相契合优秀的作品?

  唐建平:所以反映中国风格,反映中国的历史,反映中国文化底蕴,是中国交响音乐发展非常重要的文化内涵和思想内涵追求的东西。

  主持人王莹:我想这也离不开人才培养,两位老师一直带着博士,带着硕士。你们现在作曲人才的培养有什么样的标准呢?

  唐建平:说得简单点,我们就是教书匠。(笑)给他们基本的作曲的道理,所谓的技术,浮调、合声的技术,另外作为老师就刚才说的这些东西也要经常跟学生讲,我有时候跟学生讲做人,我说我跟你讲做人不是讲你的道德品质,你今天不杀人、不放火,守不守纪律,是从审美方面,我做一件坏事做得特别漂亮,让觉得这个强盗杀人都侠行仗义的感觉,如果做到这一点从艺术角度谈文化,谈审美一定不要让它杀,有的人拿着很傻,做很多东西就是不像,做人要从文化、审美角度上去寻找一个精神裂痕的东西,中国人应该从文化传统上寻找。

  主持人王莹:两位艰巨着创作任务多年了,创作过程中有没有觉得非常寂寞的时候,你们的作品?

  唐建平:我没感到寂寞。

  王宁:比较复杂的一个过程,但是我觉得如果教作曲的话自己经常创作才能教好作需,通过自己创作经验及时传递给学生,然后发现学生学习当中的问题,这是非常直接的经验,这对学生学习来讲很重要。如果教作曲他自己不创作的话,那他的经验从哪来,他看到学生作品当中的问题怎么解决,他是间接的信息。我们俩都是作曲系为他们服务的,我们都写了很多作品,但是在教学过程当中这确实很复杂,我还是主张学生先打好基础,传统的技术该掌握的东西都掌握了,不要好高骛远,本科学完还有硕士、还有博士,博士学完还有广大的发展空间,那时候你再突破自己,再突破整个现状,或者有什么新的发现、开拓,时间有的是。但重要的是将来要能走好的话基础很重要。我们在沈阳音乐学院本科的时候那时候现代音乐还没传进来,78年,82年期间接受都是古典音乐传统训练但那对我们来讲非常重要的时期,如果那个时期基础没有打好的话,后面发展底气不足。但现在有些学生好高骛远,如果我写传统落后于时代,落后于同学了,这实际上是一个误区,你该学的好好学,以后的发展逐渐超越自己,超越时代,慢慢来,别着急。

  唐建平:他讲这个是只追求时尚,不注重基础往往会导致艺术的短命,或者人才培养当中的,等出来以后时尚一过,人也丧失了动力。但教学是比较复杂的现象,咱谁也逃脱不了一些定理的东西,因材施教,对不同人不同施教。交响是个体化的,老百姓不了解上课就上课,我们其实是一对一,就像我们两个人说话,这是我们上课主要方式。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