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流行歌里的香港制造(1)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30日01:50 新浪娱乐
“对于香港来说,黄家驹的遗爱不仅仅是一些好听的歌,更是一种思路。黄家驹和Beyond(听歌)的成就不仅仅是一堆销量数字,以及惊人的K场长青点唱率,更是一种从音乐根源引发的,关于创作与表达的态度。”(《南方都市报》特约娱乐评论耶不酥) 为什么要鼓励原创?因为每一个个体都有自己的独特视角,每一种文化体系都有它的独特价值,北京或台北的乐队永远也不可能写出Beyond那样的歌,再天才的音乐人也不可能模仿黄家驹的创作方式。Beyond所坚持的,除了音乐和摇滚,更重要的是“我手写我心”的原创态度。唱自己的歌,写自己的心情,才能“海阔天空”,才能“我有我风格”。模仿、照搬、翻唱,借别人的笔来说事,用别人的模子来套自己的生活,到头来只能被别人所禁锢,最后死路一条。 香港流行音乐最为人诟病的问题之一就是缺乏原创。原创并不意味着一定要特立独行,标新立异,但是一定要唱出自己的独特价值。人们之所以会喜欢香港音乐,是因为香港音乐那种孕育自香港市井生活的独特韵味,它可能来自茶餐厅,可能来自庙街,可能来自尖沙咀,可能来自中环,可能来自广东话。总之,是北京、上海或台北那些操着普通话、上海话或闽南话的人复制不来的。 流行音乐除了实现商业价值,也是一个时代人们生活与精神状态的纪录。音乐记录了香港,香港孕育了她自己的音乐。Beyond之后,原汁原味的“香港制造”还有几多?我们只能列出冰山一角,抛出一小块砖,剩下的玉等你自己去发掘。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