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纪念伯恩斯坦音乐会在北京音乐厅隆重上演(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12日00:28  新浪音乐
纪念伯恩斯坦音乐会在北京音乐厅隆重上演(图)

杰米-伯恩斯坦

纪念伯恩斯坦音乐会在北京音乐厅隆重上演(图)

杰米-伯恩斯坦讲解父亲作品

纪念伯恩斯坦音乐会在北京音乐厅隆重上演(图)

小提琴家徐惟聆

纪念伯恩斯坦音乐会在北京音乐厅隆重上演(图)

纪念伯恩斯坦音乐会演出进行中

  新浪音乐讯 10月11日晚,“纪念伯恩斯坦音乐会”在北京音乐厅举行。伯恩斯坦的小女儿杰米·伯恩斯坦联手小提琴家徐惟聆、指挥杨洋、和中国爱乐乐团为北京国际音乐节献上了一场音乐盛宴。列奥纳德··伯恩斯坦是一位集钢琴家、指挥家、教育家、严肃音乐、爵士乐和百老汇音乐剧作曲家于一身的天才型艺术家,是美国音乐土壤栽培出的一颗土生土长的枝繁叶茂的大树。如果说树大招风的话,那么伯恩斯坦在作曲和指挥两方面都存有一些争议。尽管他创作了不少交响曲和严肃作品,但伯恩斯坦从来都认为自己是戏剧音乐作曲家。他获得了几乎囊括所有重要奖项在内的美国音乐大奖,唯独没有获得象征美国作曲家最高荣誉的普利策大奖。

  这一争议性在伯恩斯坦的音乐戏剧作品归类方面初露端倪。在他的官方出版商博浩乐谱公司(Boosey & Hawkes)的作品目录的歌剧类中,《坎迪德》《在镇上》和《塔希提的麻烦》《安静之地》《小镇风光》和《弥撒》原版归于歌剧,《西区故事》《弥撒》室内乐版和《彼得··潘》归于音乐戏剧。根据权威的《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大词典》,在戏剧作品下伯恩斯坦的《彼得··潘》属于戏剧配乐,《坎迪德》属于轻歌剧,《塔希提的烦恼》和《安静之地》属于歌剧,音乐剧包括《在镇上》《小镇风光》《西区故事》和《宾夕法尼亚大街1600号》。从这点出发,恰恰是作品在严肃音乐和百老汇音乐剧之间分类的犹豫不决才衬托出一个成功跨界的作曲家的形象——他的作品已经自成一派,“黑白通吃”了。

  伯恩斯坦自幼学习音乐,深受美国本土音乐影响。早在哈佛大学学习期间伯恩斯坦就为《鸟》创作了戏剧配乐,并参与了 Blitzstein的歌剧《摇滚摇篮》的演出。他的大学毕业论文即为《美国音乐中吸收民族元素》,从中可以看出他对当代音乐的广泛兴趣和致力于开创具有典型美国风格音乐的决心。在哈佛大学期间他结识了艾伦··科普兰。两者之间的友谊保持到了科普兰逝世。科普兰的音乐语汇深深打动了伯恩斯坦,尤其是前者的《墨西哥沙龙》更是在后者日后的音乐中留下了印记。

  如果说伯恩斯坦在二战期间创作的第一交响曲中的第二乐章的弦律预示着《西区故事》中“玛丽亚”的唱段,那1944年同时期创作的芭蕾舞音乐《自由的想象》和《小镇上》可以说是作曲家朝百老汇迈开的第一步。芭蕾音乐作品是为 Jerome Robbins制作的芭蕾舞而作,讲述的是三个水手离开二战期间的曼哈顿的故事。乐曲一开始对爵士的交响化处理就显示出浓郁的格什温和科普兰的味道,不断变化的节奏型和重音的改变则有斯特拉文斯基的影子,甚至是大乐队时代的遗风。为芭蕾舞剧设计道具的奥利弗··史密斯曾建议伯恩斯坦将芭蕾音乐改编成音乐剧。芭蕾音乐的尝试为伯恩斯坦在戏剧音乐方面提供了诸多经验。《小镇上》是伯恩斯坦创作的第一部音乐剧,长线条发展和连贯的旋律胜于简单的歌曲集成,是伯恩斯坦的创作风格,由此他的音乐剧也凸显出交响化和歌剧化。《小镇上》中的选曲 New York, New York如今成了美国纽约市不成文的标志性歌曲,音乐剧的三首舞蹈场景乐曲也被提出单独演出。

  战后伯恩斯坦的创作依旧彰显出他个人音乐语汇的形成,以及这一过程所付出的代价。1946年的芭蕾舞音乐《传真》毁誉参半。上世纪50年代初他写出了向百老汇进军的第二批作品,1950年的戏剧配乐《彼得··潘》、1952年的《塔希提的烦恼》和1953年的《小镇风光》。其中《小镇风光》着实“风光”了一把,席卷了1953年托尼奖的五项大奖,包括最佳音乐剧,最佳女演员,最佳舞台设计,最佳舞美和最佳指挥及音乐指导。2003年这部音乐剧被重新制作后再次搬上百老汇舞台,又获得了2003年托尼奖中的最佳舞美奖并获5项提名。然而事实证明《小镇风光》只是预示着更辉煌的杰作的到来。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相关专题:第11届北京国际音乐节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