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密码二:新旧时代的碰撞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16日09:53  新浪音乐
密码二:新旧时代的碰撞

蔡依林的造型被指像滨崎步

密码二:新旧时代的碰撞

苏慧伦当年靠翻唱咸鱼翻身

密码二:新旧时代的碰撞

徐怀钰成为“韩流来袭”的证据

  如前所述,蔡依林能坐上当今华语乐坛头把交椅,首先要归功于她的努力。纵观整个乐坛,蔡依林的拼命程度也绝对在流行女歌手中是数一数二的——鞍马、体操、吊环、钢管舞以及新专辑《花蝴蝶》中所运用到的芭蕾元素、爵士舞这些让人眼花缭乱的元素,让我们看到的除了一个美轮美奂的“天后”,也有“花蝴蝶”蜕变过程中的艰辛。

  艰辛之中,整个运营团队的良苦用心也功不可没。陈泽衫不愧是乐坛数一数二的幕后推手,蔡依林的每一次跳巢和转变,风格和作品把握得恰到好处。俗话说,树挪死,人挪活,但是对于流行音乐来说往往并非如此。转型转“死”、跳巢跳“死”的歌手比比皆是,像蔡依林这样每一次跳巢和转型都如蝴蝶蜕变般精彩。

  不过,从蔡依林身上,我们也很清楚地看到新老两种音乐商业模式的激烈碰撞。

  旧的音乐产业,是建立在“信息不对称”基础上的。所谓信息不对称,说白了,就是唱片公司手里掌握的资源比受众多。除了音乐创作,唱片还控制着宣传的渠道以及各种可利用的资源,比如翻唱和“抄袭”,他们从国外犄角旮旯里随便找首歌就能把大家给“糊弄”过去。

  这既是八十年代香港流行乐坛的制胜法宝——梅艳芳张国荣王菲、四大天王,无一不从“拿来主义”中获益,同时也是苏慧伦徐怀钰等人红极一时的“生存之道”。

  所谓的“包装”,也跟这息息相关。因为唱片公司控制着“渠道”,受众更多时候只能用眼睛(MV、唱片包装、歌手外形、时尚等)而不是耳朵来辨别音乐,因此,“包装”就成为制胜的要素之一,于是“偶像”得以大行其道。“绯闻”也是“包装”的形式之一。既然大家拼的都不是“音乐”,因此,靠绯闻来博眼球“混个眼熟”便成为重要的宣传手段。

  以上种种,在蔡依林的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作品上,蔡依林的团队充分利用手里的“资源”,借鉴日韩欧美各种流行文化,煞费苦心地“包装”出一个舞曲天后,再加上绯闻(想想当年的“双J 恋”)的推波助澜,蔡依林想不大红都不行。

  这种手法,在旧模式下,绝对算是一种“成功”,但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问题也接踵而至。最突出的例子就是近年来不绝于耳的“抄袭”事件。

  其实早在蔡依林最初走红的2000年,她的一首《You Gatta Know》就被歌迷指出过歌曲曲风、MV造型还有包括MV的拍摄风格都和布兰妮有相似之处。其实曲风相似是难免的,但是MV拍摄的手法相似就真的是难脱“抄袭”之名了。但那时,因为互联网还没那么发达,大家能获得的“证据”没那么多,所以反响不大,后来便不了了之。2003年复出之后,蔡依林拍宣传照、出席一些场合多次被歌迷指出大量造型酷似滨崎步,MV又分别被指出类似麦当娜、滨崎步、中岛美嘉幸田来未等人,还被贴出了各只MV的观看地址,不看不知道,看过以后发现还真的是颇为相似。

  这都是拜互联网所赐。在互联网时代,受众获得的信息越来越多,跟唱片公司所能获取的信息越来越“对称”,很多以前不知道的东西现在都一一浮现出来,于是,有一天我们突然发现“抄袭”事件满天飞。

  这里所说的“抄袭”并不就是“照抄”,其中也包括合理的借鉴、改编、翻唱等。如前所述,这曾是香港流行音乐盛极一时的法宝。从商业营销的角度来说,一点问题也没有。但是,在新的大环境下,唱片公司如果是着眼于长久发展就得三思而后行了。

  “绯闻”的“后果”同样如此。如果说在旧的体制下,“眼球经济”尚能发挥巨大作用,那么事到如今,随着消费者能够越来越容易获得音乐资源,那些光靠炒作来混市场的歌手将越来越难生存。Lay&耳东/文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蔡依林 天后 密码 花蝴蝶 的新闻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