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最“接地气”的音乐类型,民谣歌手的演唱方式和表达内容非常直接地反映着大时代中人们的所思所想。整理内地民谣音乐脉络,我们会发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民谣歌手大多因理想而唱;而近年广为人知的民谣歌手,表达的内容则更加多元、接近现实。
从最早的城市民谣代表艾敬到唯美的小娟和山谷里的居民乐队,从以草根题材著称的川子(微博)到简简单单的“治愈系”歌者梁晓雪,我们读到了各种“揪心的玩笑与漫长的白日梦”,也窥见了这个时代的各种声音。
艾敬:曾经的民谣领路人
作品:《我的1997》(1992)《艳粉街的故事》(1995)《是不是梦》(2003)《艾在旅途》(2006)
轨迹:生于沈阳,1992年因《我的1997》一炮走红。后投身艺术,近年有《问题与答案》《爱人》等单曲面世。
关键词:城市民谣才女,转向视觉艺术
1992年,国人意识中的香港还是一个遥远而模糊的“花花世界”,一首《我的1997》开启了不少人心目中期盼回归的那扇门。从沈阳来的艾敬也唱着这首歌红遍了大江南北,开始了她城市民谣的生涯。
艾敬回忆自己的年少时光,“感觉九岁起就已经嫁给了音乐,所有的旅行都是为了写歌,这样的生活她坚持将近20年。1999年,因为专辑《中国制造》未通过审查,受到打击的艾敬开始重塑自己和音乐的关系。在巴黎的旅行经历让她在罗浮宫和蓬皮杜美术馆找到了新的表达自己的方式。艾敬说,现在的自己,希望和音乐保持着情人关系,而不是“过日子”的爱人。如今,她位于草场地的工作室里仍然有一把吉他,只是那个长发飞扬,唱着“1997快点到吧”的她已经发生质的改变。
■ 同题问答
新京报(微博):你眼中民谣的定义?
艾敬:民谣是生活,是诉说,是沟通,也是态度,是责任。
新京报:对你影响最深的一位民谣音乐人?
艾敬:Bob Dylan,他的思想一直在行走。
小娟和山谷里的居民:坚持独立音乐应有的路
作品:《如风往事》(2006)《细说往事》(2007)《红布绿花朵》(2008)《台北到淡水》(2010)《C大调的城》(2011)
轨迹:1998年成立,2005年因演绎《红雪莲》网络走红。2008年,《红布绿花朵》大获业内好评。
关键词:“天籁女声”,不愿被框住的精致民谣
小娟的歌声是不少人心目中“天籁”的代名词。组团十多年,他们似乎从未走入主流视野,独立创作的态度以及“不签公司,单打独斗”的模式,使他们保持着旺盛的创作精力,并拥有稳定的受众群。他们一直在尝试拓展音乐风格,不仅致敬台湾民歌时代的《台北到淡水》,同时还与林一峰等港台音乐人合作。据经纪人公路介绍,乐队的主要收入来源于驻场演出,坚持不签约公司是因为“不想被条条框框限制住”。他们保持着音乐上的严谨,不惜重金制作专辑,精益求精,坚持着独立音乐应有的路。
■ 同题问答
新京报:你眼中民谣的定义?
小娟:民谣还原了最“近”的音乐,归根结底还原的是真实。简单、诚恳、自然、自由。
新京报:对你影响最深的一位民谣音乐人?
小娟:从最开始接触美国The Brothers Four,已经十几年了。直到现在,每次听依然会有新的发现,这些都直接影响了我对音乐的表达。
川子:草根与柔情并存
作品:《今生缘》(2009)《我要结婚》(2011)
轨迹:18岁的川子因为打架进了监狱,判了13年。从监狱出来后,他觉得“一切都变了,以前有二环没有三环,现在四环都有了”,于是他就扛把琴下了南方,之后又回到北京开了自己的音乐酒吧。川子在2007年签了十三月,去年写的《我要结婚》《幸福里》《郑钱花》三首歌被看作是“现实主义三部曲”。
关键词:草根民谣的代言人,十三月“台柱”之一
“民生歌手”和“草根代言人”是川子身上的两大标签,另外还有他养的那条经常出镜的名犬“嘟嘟”。他最近的大动作是一首给散户股民的“代言歌曲”《咱们小散有力量》。
有人说,如果说他之前的作品《幸福里》是房奴之歌、《郑钱花》是孩奴之歌的话,《咱们小散有力量》就是名副其实的“股奴”之歌了。这首歌的歌词和他以前的作品一样,现实性极强,也依然让人很有记忆点:“咱们小散,又不是小三,可以和小三比比心酸;我们小散,还不如小贩,有没有城管都一样艰难”。
川子说,不喜欢被别人贴上“民生歌手”的标签,因为他自己认知中的自己“没那么黑暗和愤怒,也有柔情的一面”。而他的歌迷则觉得他歌里最动人的地方就是,身处现实压力下的平凡人不放弃希望的那种坚持,以及坚持中的“坚固柔情”。
■ 同题问答
新京报:你眼中民谣的定义?
川子:民谣对于我自己来说,就是把不敢说的话给唱出来。更广泛一点的意义是,它应该是一种无处不在的音乐,不像交响乐一样需要培训,也不像摇滚乐一样需要有炫丽的舞台,一个人对着另一个人就可以唱,它应该是便捷和容易深入人心的。
新京报:对你影响最深的一位民谣音乐人?
川子:我觉得敢拿把吉他唱自己心声的每个人都是大师,只要他敢行走在这条路上。说到最喜欢的,国内的应该是我的好哥们马条。他的歌朴实,直截了当,没有太多炫技,但有时会让你恍然大悟。国外就是Bob Dylan了,我翻译过他的歌词,不华丽却很深入人心。
梁晓雪:卤煮店走出的“治愈男”
作品:《Floral Times》(2010)《I'll be there》 (2011)
轨迹:梁晓雪的音乐风格更多地来自他在加拿大的游学经历,他喜欢抱着吉他弹唱,曲风上吸收了美式民谣和乡村音乐的自由随性。归国之后,他和朋友在鼓楼附近开了一家卤煮店,但依然无法放弃写歌唱歌的习惯。
关键词:民谣和乡村的mix音乐、英文歌和木吉他带来的治愈感
大多人脑海中的民谣艺人形象应该和“批判”、“理想”或“行吟诗人”这些关键词联系在一起,但梁晓雪则是一个特例,他和他的音乐给人的感觉是温暖、缓慢静谧和亲切。曾经有媒体给梁晓雪的封号是“卤煮店里的Jack Johnson”,因为他的另一个身份是一个前卤煮店的老板。不过,和卤煮这种代表着北京味道的食品相反,梁晓雪唱的歌却是和本土无关的英文民谣,不少他的歌迷都认为他是一个“难得的唱英文歌不土,且有真实治愈感的歌手。”
如果你长期关注豆瓣网的“音乐人”页面,那你一定对梁晓雪这个名字不会陌生,因为他占据“热门音乐人”第一名的次数实在太多了。这个标准的“豆瓣红人”在和气音乐旗下发行的第一张专辑《Floral Times》(花样年华)虽然没有做过多的媒体宣传,但网络上好评度极高,去年十月,他又发行了新专辑《I’ll be there》(在你身边),和台湾独立音乐人魏如萱和牛奶咖啡组合(微博)里的kiki合作,独特的质朴和随性交融的感觉相当独特,一曲以大热卡通人物“轻松熊”的原名为题的《Rilakkuma》被不少歌迷称为是“治愈系神曲”。
■ 同题问答
新京报:你眼中民谣的定义?
梁晓雪:其实总的来说对民谣的定义是有故事的木质音乐,大致意思就是民谣需要很好的故事讲述,和木质吉他的声音来配合会比较完美,不管是词还是旋律,都能告诉人们一些写歌者自己的故事,达到一种分享,共鸣。民谣它不躁动,总是静静地在那里不打扰,但却能让人深深记得。
新京报:对你影响最深的一位民谣音乐人?
梁晓雪:国内的民谣艺人,我特别喜欢叶蓓(微博)姐,她的声线纯净,歌曲时而感人,时而小资,她穿梭在城市的空气中,她感受着大自然和生活中的点滴。国外喜欢Tom Waits,他那种烟酒嗓深深吸引了我,他是沉淀的,生活化的,他可以从中下产阶级的生活中提取出黑色幽默式的歌曲,也可以把一次夜晚酒吧的邂逅写得栩栩如生。
新京报记者 康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