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晶与大学生同唱献礼十八大新歌《相信》

2012年11月05日14:59  北京晚报

  本报讯(记者罗颖)昨天,雨雪中的京城,寒风瑟瑟,中国人民大学明德楼报告厅里,却场面火爆。正前方的巨幅背景板上,“相信”两个大字夺人眼目。这首党的十八大献礼歌曲的新闻发布会别出新意地选择在中国人民大学校园内,使这首歌一面世就显示出不同以往的文化品位。与以往新歌发布的另一大不同点是发布会的主持人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大二女生罗岚馨,在她的介绍下,中央电视台戏曲音乐频道总监、歌曲《相信》艺术指导郎昆,前战友文工团团长、《相信》词作者王晓岭,总政歌舞团青年歌唱家谭晶[微博]跟同学们热情相见。十八大献礼歌曲《相信》是郎昆、王晓岭、朱海、印青、杨东升、谭晶等几位艺术家的心血之作,是一首洋溢着时代气息的“大歌”,新歌发布会上的“首唱”同样别开生面,十位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的大一女生将谭晶簇拥在中央,身着统一的“相信”主题文化衫,和着同样的旋律放声高歌,场面感人而震撼。演唱间隙,谭晶情不自禁竖起大拇指给年轻的女孩们:“真棒!高音区都唱上去了!”

  据悉,龙年春节刚过,郎昆、印青、王晓岭、朱海等几位艺术家就在酝酿:“作为具有几十年党龄的文艺工作者,应该用艺术作品为‘十八大’献礼。”但是面对歌曲创作“表达什么样的思想主旨”时,每个人都陷入深思。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群众生活衣食无忧,但是转型期精神层面的困扰也随之而来。作曲家印青认为:“我们不能回避一些人信念、信仰缺失的社会现实,有的年轻人什么都不相信,甚至不相信自己。信念欠缺,人心势必浮躁。”经过深入讨论达成共识:不再沿袭惯常的“歌颂”类型,代之以一个重要理念的张扬:相信。几位艺术家希冀以新歌“呼唤信任,激励民众”,他们认为在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的历史节点上,“相信”比单纯的歌颂更有意义。

  “日出东方,温暖永远不会变;海纳百川,信仰奔腾在血脉……”《相信》的歌词创作,由著名词作家、前战友文工团团长王晓岭和著名文化活动策划人朱海“各起炉灶”分别写出第一稿,交付集体讨论,决定“并取”两稿精华写出第二稿,再由团队讨论修改,直至第四稿,歌词才被集体通过。

  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演唱《天空》;上海世博会演唱公益歌曲《世界》;多哈亚运会上的《中国之约》;伦敦奥运会之前英国皇家阿尔伯特音乐厅的“中国之音”……近年来,总政歌舞团青年歌唱家谭晶的歌声,多次回响在重要的历史时刻和举世瞩目的场合。此次为党的“十八大”献唱,是在《相信》创作之初就被“锁定”的演唱者,甚至可以说是为其量身定制。艺术指导郎昆认为这是由谭晶青春、阳光、大气的形象和日臻成熟的跨界演唱风格所决定的。演唱《相信》,谭晶的体会是:“我唱过很多主旋律歌曲,但感觉《相信》这首歌很亲切、很上口,曲风有一种新鲜的感觉。”

  六次会议、四易其稿、6个月创作周期,《相信》进入后期制作,总政歌舞团团长、著名作曲家张千一任总监制。并由央视“名导”杨东升牵头拍摄音乐电视MV,亮丽的演唱场景,再配以国庆阅兵的威武画面和航天英雄的飒爽英姿,充分演绎信仰的力量,扩展了歌曲内涵,《相信》MV近期已在央视音乐频道播出。

  正是跟随MV学唱,中国人民大学的大学生得以在《相信》发布会上集体“首唱”,成为令人耳目一新的 “校园版”《相信》,据演唱的同学反映:“这首歌唱起来特别朗朗上口,我们很快就学会并进入了状态,而且现在在学校里已经开始流行了。”近期,《相信》主创还将携这首新歌深入基层“传唱”。将分别推出《相信》的“社区版”和“军营版”。WJ132

  关联阅读

  谭晶成大卫·福斯特

  首位“中国朋友”

  本报讯(记者王润)发掘席琳·迪翁、再造玛利亚·凯瑞、把安德烈·波切利推向世界,被奉为“欧美流行情歌教父”的金牌制作人大卫·福斯特,11月13日以巨星阵容在上海大舞台举办《大卫·福斯特和他的朋友们》音乐会。在这场拥有40座格莱美奖的巨星演唱会上,中国歌手谭晶成为唯一一位“中国朋友”,这也是她首次在大型公开场合演唱英文金曲。

  谭晶之所以受邀成为大卫·福斯特的“中国朋友”,是因为大卫·福斯特觉得谭晶歌喉美妙,声音和形象上既十分东方,可塑性也相当强;并且能用英语演唱。据悉,谭晶正在计划演唱《I Will Always Love You》,还将与巨星团队共同合唱一首大卫·福斯特创制的英文金曲。J069

分享到: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