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洋跨界唱歌不怕担责任 选择坚强(图)

2013年06月24日12:38  新浪娱乐 微博
王洋写真 王洋写真

  新浪娱乐讯 王洋的名气起飞于新疆相声界,一曲《扎巴依的春天》跨界演唱令其倍感压力,不过他信心表示:不怕担责任。

  2012年9月,在王洋出生的地方喀什,举办过一场个人相声专辑签赠会。到场的350人,他一个个签字,一个个留影;10月,在他生长的地方伊宁,200张专辑,200个人,他都一一签字、一一合影;在夜市上、在路上、在商场、在饭店,认出他的人们,会热情地搂着他的肩膀说:“嗨,哥们,合个影撒!”

  据专业音响制品发行机构统计,他的笑话专辑在全疆各地发行1个月内,经网络就卖出了1200张,销售量排名第一,就连内地的巨星都望尘莫及,销售商认为理由只有一个:新疆人认他。首支单曲《扎巴依的春天》自2012年1月15号正式上线发布至今,始终高居新疆各大KTV点唱率排行榜。

  生活变故,他选择了坚强

  王洋回忆:他的童年生活很滋润,父亲生意的盛达,让他一直过着现在“富二代”标准的生活。然而,父亲生意的变故,让他第一次尝受到了从云端跌入低谷的感觉。“记得从初二开始,我就玩不上最时髦的玩具,穿不上最时尚新衣服了。从越来越拮据的生活和在父母的对话中,我明白了我已经没有了‘张扬’的资本,我看着父母从开大饭店变成了开小吃部,重活、脏活都要亲力亲为,我知道了什么叫困境。我开始默默地做些力所能及的体力活帮助操劳的父母。但我的懂事并没能阻止我们的生活雪上加霜。更悲哀的是,2006年7月,抑郁成疾、积劳成疾的父亲突发脑溢血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留下了一个天文数字的外债。那年我17岁,我成了家里唯一的男子汉。继而我和母亲、妹妹又经历了亲情的背叛,所有沾亲带故的人都怕粘上了我们就沾上了我们的外债和困苦的生活。”

  很多辛酸往事,王洋已不愿提及,但那段经历让他更加懂得了自尊和自立。“那是2007年,我因参加了“第三届全国新人、新词、新曲大赛”,荣获表演组新疆赛区二等奖,得到去北京参加全国总决赛的资格,但参赛费要6000元,再加上来回吃住行,我需要8000元。妈妈流泪了,因为家里只能拿出1000元。我也流泪了,因为我多么不甘心失去这个难得的机会啊。最后,是并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姨一家资助了我,给我了登上艺术台阶的机会。”

  追求艺术,他选择了坚持

  王洋从小就显示了对语言表演艺术的钟爱和特长,一段相声、一段快板,他只要听上几遍就能模仿得惟妙惟肖。父母送给他相声、小品、快板这一类的录音磁带,则是他最喜欢的礼物,他听了、学了后就能演给街坊邻居、老师同学、父母朋友,那时候他就拥有了掌声和叫好声。

  见他如此执着和爱好,父亲就托人把他送到部队文工团去修炼,在那,他接受了部队式的严格训练。

  “如果说录音磁带是我的启蒙老师,部队的范永军老师就是培养我走上专业道路的第一个师父。他很严格,起初他就让我直愣愣地背靠着墙打快板,每天一打就是3个小时,就是因为喜欢,我很听话,让站几个小时就站几个小时,让做一个动作保持几个小时就得始终保持。现在回想起来,那为我练好基本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练功,贪睡年龄段的王洋每天6点钟就起来;为练表情,王洋对着镜子练到了脸上的肌肉僵硬;为练绕口令,王洋练得嘴唇出了血;为练快板,王洋在新疆冬天的室外都能出一身汗……

  王洋:“在我学艺的路上,曾有不少同龄人与我为伍,但走着走着,人就越来越少了,多半是因为只是看到了台上的光鲜,却没能挺过幕后的艰辛;近两年,先先后后有20多个小男孩找来要跟我学说相声,结果呢,就那基本功,背靠着墙打快板,每天打3小时,愣是一个人都没有坚持下来。”

  一个相声演员的诞生过程是艰辛枯燥的,可以说,凡是成才者,都经历过苦涩的隐忍,正如《真心英雄》唱道:“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全力以赴我们心中的梦/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生活目标,他选择了坚定

  王洋:“我曾穷到连一碗牛肉面都买不起的地步,也过了一段花3块钱买两笼小笼包子熬上一天的日子。送外卖、当网管、端盘子、售鞭炮、卖瓜子等等不起眼的活计我都做过,最多的时候,身兼四五份工作,其间也听过太多的冷语、看过太多的冷脸。”

  一次,王洋提着十几份外卖要送到乌鲁木齐某大厦的十二楼,可他正要上电梯,却被门卫拉了出来,说送外卖的不允许坐电梯。王洋只好低着头一层层地爬到了12楼;那时候,王洋是四处求着去演出,他有过因老板言而无信,演出了却不给报酬的经历,也有过穿着演出大褂从很远奔了到预约的演出场地,却被主家拒之幕后的经历,那时候他曾在某火锅城表演相声,一场演出下来,老板甩给四五十元……“我饱尝过卑微的苦楚,也体味过被观众冷漠或取笑的心酸。我别无选择,因为家有外债。每每演出过后已是深更半夜,从演出场地的文艺路到家住的王家梁,足有10公里,我都是走路回家,尽管累得腿软,我也不舍的打的。就因为夜深人稀,在一个寒冷的冬夜,我还被社会小青年截住暴打了一顿,人被打伤了不说,身上的羽绒服也被他们抢走了。但这些不愉快的经历都没能动摇我在相声舞台上坚守下来的决心。”

  王洋窘迫生活的转机来自他对艺术表扬形式的创新。2008年,他利用自身得天独厚的优势,巧妙地将相声中的“现挂”技巧应用在了主持现场,创新了“相声式婚礼”。人们在他主持的婚礼上,既能观赏到“一周立波秀”新闻时评的风采,又能感受到“郭的秀”传统相声的魅力,还能共享“小沈阳”式现代小品的乐趣。耳目一新的“相声式婚礼”,使王洋名气大增,办喜事的人家以花不惜重金请到王洋做主持为喜。

  回过头来看王洋的成功之路,却为之总结了“生闯”二字。现在文艺界的出名之路,不外乎各种选秀类大赛,而王洋却没有参加过一次类似的比赛。细细盘点,诸多因选秀脱颖而出的新星,犹如闪电一般,因排名靠前而瞬间火爆起来。可他们大多数往往逃不过事过境迁、事是人非的规律。全国性的大赛,更是凸显了墙内开花墙外红的特点,在比赛期间和比赛后一段时间内,名声鹊起,但一过了那个“火候”,火势就弱了下来,为什么呢?王洋总结:“要想留在舞台、留住观众,表演的形式和内容就要推陈出新,更要接地气,这个地气就是一方水土一方人。”

  现在的王洋已经有了大批的粉丝,并且他们都有一个好听的名字——“洋芋丝”。翻开王洋的微博,众多“洋芋丝”的留言热情洋溢,人们开始知道有一个说相声的年轻人叫王洋,为新疆相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热情。

(责编: 大喻頭)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