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琴演奏家黄河王瑟教学系列音乐会落幕

2013年12月03日14:06  新浪娱乐 微博
音乐会现场 音乐会现场

  新浪娱乐讯 2013年11月30日,由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主办、黄河教授、王瑟老师指导的扬琴教学系列音乐会如期上演,得到了中央音乐学院王次炤院长的来函致辞,莅临到场的嘉宾除了本院各系教授之外,还有来自中央民族乐团、中国广播民族乐团、中国音乐学院、中国戏曲学院、首都师范大学等众多院团、院校的专家学者。

  教学音乐会彰显薪火相传的温馨与默契

  本场音乐会是中央音乐学院扬琴教学成果的一次展示,但它的意义远不止如此。正如黄河教授在音乐会开场前的致辞所言,教学音乐会还肩负着“传帮代”的任务。这是一场作为老教师的黄河教授与代表新生代的青年教师王瑟一道通力合作、共同打造的扬琴教学展演,从黄河教授所延续下来的正是中央音乐学院一贯坚持的严谨治学、规范教学的传统,这与年轻一代教师的锐意与活力发生了强烈的“化学反应”,让音乐会带动教学的传统模式散发着强烈的时代气息。音乐会的背后透露的是中央音乐学院作为培养专业演奏人才摇篮的专业水准,交织的是传承与创新。黄河教授不仅注重扬琴教学的内容和质量的把控,同时还关注如何将优良的民乐教学传统以最有效的方式传递下去。

  教学音乐会新作品风格各异、各具风采

  “艺术精神是需要包容化育,我们对扬琴艺术的发展也需要更加博大的胸怀,正是这样的思想引领,在今天的音乐会中才可以听到风格更加多元的扬琴室内乐作品。”黄河教授在音乐会上如是说。

  的确如此,音乐会上演的风格多元且极具包容性的作品,让人们无不领略到扬琴家族的可塑性和那万千变化的艺术魅力。著名作曲家徐昌俊的《凤点头》所传达的是古老戏曲艺术的现代演绎,那不断变化的节奏律动、融合古朴与现代的韵律源源不断的音乐动力与张弛有度的音乐张力,在扬琴与钢琴和打击乐的堪称完美的协作与配合下表现得淋漓尽致。青年作曲家王丹红的《动感弹拨》、《翡翠》、《狂想曲》是为扬琴组与西洋弦乐组、打击乐这种新颖的组合方式而创作的,三部作品各具特色,扬琴与其它乐器组的配合十分顺畅和贴切,在表现幻化的韵律、动感的节奏、声部间的衔接合应、复杂有序的音响对位以及高难度技巧方面驾轻就熟、游刃有余。台湾新锐作曲家Jamie Lin创作的《三拍子》和《雨的联想》充分体现出古典唯美、恬静高雅的艺术旨趣,其中的快板乐章融入了华丽的爵士音乐风格,令在场的观众耳目一新、跃入新境。音乐会上演的黄河教授的扬琴作品《滇寨春色》将观众带到了云南山寨晨曦时分那奇异朦胧的美景之中,优美动听颇具地方色彩,作者大胆借用钢琴三重奏的形式,扬琴、大提琴、钢琴三者之间动静有致、神采逸出。

  教学音乐会突显教学、演奏、创作的多维互动关系

  本场音乐会是对中央音乐学院扬琴教学成果的一次展示,王玉珏、马英俊、向鑫都是刚刚在中国音协第四届“金芦笙”全国民族器乐大赛中分获金、银、优秀奖的选手,其他扬琴重奏演员也是本院培养的优秀本科生和研究生,不乏有各类民族器乐比赛的获奖选手,这保证了本场音乐会的演出水准与质量。

  当然一台音乐会的成功与否,若没有上演作品的支撑是无论如何也是无法做到的。值得一提的是,本次音乐会上演的作品均由专业作曲家创作,且风格更加多元复合,从舞台上的乐器摆设便可见一斑:除了高音扬琴、中音扬琴、低音扬琴等声部多样的扬琴家族以外,还包括了钢琴、弦乐乐队、手风琴、竹笛和打击乐等等中西混搭的室内乐队,这些乐器之间的组合光听名字就让人充满期待:别具一格的搭配在舞台上的碰撞将会出现怎样奇特的音效组合?丰富的声部层次组合而成奇异的音效,未到场聆听音乐会的观众可以充分发挥想象。

  就更大的层面而言,我国民族器乐的发展应当是一套体系的整体性进步——演奏、教学与创作之间缺一不可。从演奏与教学的关系来看,用严谨、合乎规律的教学手段,锻造扎实的表演基本功,在传统教学模式之上探索新颖的教学方式,促进演奏的多层次发展,同时以“教学音乐会”的形式检验教学成果,从而带动演奏教学的进一步发展。从教学与创作的关系来看,通过举办新形式的音乐会演出民乐新作品,来吸引更多的专业作曲家为民乐创作,一方面丰富扬琴的教学训练曲目,另一方面,从民乐教学的角度推动中国民乐创作的发展,这是一条极富意义的跨界之路。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