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钢琴演奏家傅聪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娱乐图片
近日(5月14日),著名钢琴演奏家傅聪在香格里拉饭店同武汉文化界名人举行了一场艺术对话。老先生纵横捭阖,谈笑风生。如果说前夜的音乐会让观众领略了钢琴诗人的魅力,那么昨日下午的艺术论坛,又让我们进一步走进了大师傅聪,感受到了他的个人魅力。
墨分五彩,音乐也一样
武汉音乐学院的老师提出关于控制钢琴音色的问题,让傅聪觉得很难作具体说明,但睿智的他触类旁通,用国画中的色彩来比喻:中国画里讲墨分五彩,钢琴的音色也一样。傅聪认为,真正的艺术不是具体的,它非常抽象,也因此有着更大的空间,给人以精神上的启发和提示。因此,傅聪看现在的京剧,特别讨厌看到舞台上堆满了东西的大制作,“真正的艺术不需要任何布景,它是把最大的想象空间留给观众,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艺术的魅力。”
傅聪说,自己少年时代学琴也有过周折,音乐是一辈子的追求,实在是无法用一句话说清。不过他表示,从事任何艺术都要有基本条件,就是一定要有很强烈的直觉。此外,需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说到技术与艺术的问题,傅聪语重心长:“现在好多年轻人,技术好得吓死人,但他们的功夫都在手上,只是娱乐人,不是艺术,艺术是精神境界的接触。”傅聪极不赞成现在演奏专业的学生用听CD来学习。“黄宾虹在《画论》中把境界分为‘师今人,师古人,师造化’3种,‘师古人不如师造化’,认真读谱才是面对音乐本身,面对造化本身。”他表示,演奏是对乐曲的再创造,没有创造、没有个性的演奏没有价值,但把个人的个性放在音乐的个性之上,则不可能达到真正的境界。
人生重在有赤子之心
傅聪在音乐上的修为与他的文化修养和人生阅历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说,人最重要的是有一颗赤子之心。真正的赤子之心经得起阅历的考验,它像镜子一样,透明而纯粹。“音乐是最空灵的,你心里有什么都能被反映出来。”
傅聪透露说,“文革”中,自己也多次绝望,成天想着死,极度苦闷。但绝望是绝望,希望无处不在。他听音乐,认识到生命中千变万化的美,保持着自己对美好的感知:“有这样的赤子之心,怎么可能因为命运多舛而放弃呢?”
“昨天的演出中,我演奏的海顿你们肯定都没听过,因为在乐谱上是有反复两次的,但是在欧洲也没有人这样演奏,因为这么长再重复而不让观众觉得乏味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但是我不会减,也不会因为台下不安静就中止,我要面对我的良心。”
言谈中,老人强烈的爱憎感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比如和肖邦产生共鸣,而对某些大师的作品却不碰;痛斥有些比赛成为国家、政治的工具。傅聪尤其看重人的自我价值,正像他自己所说,他是一个唐·吉诃德式的人物,永远在那里战斗,只做到面对自己就是价值。“我一辈子在路上,没有达到,人生的目的就在于此。”
家书曾经是压力
一部《傅雷家书》曾经影响了无数中国人,而傅聪作为这些书信最初的读者是什么感受呢?“那时候我看这些家书是战战兢兢,因为我知道爸爸写这些信时精神上非常苦闷。但他的内心世界是那样丰富,他的问题千军万马地过来,给了我很多启发和思考。我也很内疚,回信需要时间啊,我还要弹琴,怎么对付呢?”
现在傅聪不再看这些信,既是不忍卒读也是因为不用看。“家书中那些有价值的话,早就记在心里了。”傅聪说,在父亲身边生活了16年,从小熟知父亲的喜好、观念,并不是从家书中才认识父亲。对于家书中的话,傅聪也并不是完全接受和赞同。“很多人羡慕地说,你有这样一个好爸爸,但是爸爸天天这样,你怎么可能受得了?”
由于《傅雷家书》的影响,经常有人就书里的语句向傅聪提问。对此傅聪的表情多少有点愤愤:“中国人就爱走极端,我最恨有些人把家书里头不重要的只言片语变成图腾。”自己有两个孩子的傅聪坦言,自己是一个很不合格的父亲,也不写信给他们。
当有人问起大师可曾妥协过,傅聪粲然一笑:“在家里跟老婆一定妥协。”他笑说自己容易失眠,但看足球就入睡快,自己很想在卧室里放台电视。但太太一定要安静才能休息,所以至今未能如愿。笑声一片中,先生正色道:“不过,大的原则上从不妥协。”(记者王娟\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