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曾是“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的帕瓦洛蒂,以超过60万美元的“天价”出场费,被国内演出商签下,将在今年下半年来沪。这一消息传出,演出界人士没有为此喝彩,更多的却表示疑虑和担心。
沪上一座著名剧院的副总说,他们曾接触过帕瓦洛蒂演唱会的经纪方,结果因对方开出的价位高得离谱而作罢。该剧院3年前曾接过帕瓦洛蒂首次来沪音乐会,当时的开价还没
有这么高,在有商业赞助的情况下仍无法降低成本,最后不得不开出最高6000元的票价。这次,为了不再让观众无法承受的“天价票”出现,他们果断地对“老帕”说不;但没想到,其他演出商会加价签约。问题是,如此高价只能转嫁到票价上,最终让观众来承受。
著名指挥家张国勇分析了帕瓦洛蒂目前的状态。
他说,以知名度论,帕瓦洛蒂的声音在“三高”中最具实力,但他目前已过了艺术巅峰期,几年前在大剧院的那场演出,圈内人一听就明白,他唱的“高音C”其实降了半个音。沪上某演出公司经理说,如果说观众还处于几年前对“三高”扫盲的水平,那么出价贵点也可以理解。但是,现在上海观众的眼界今非昔比,把“最贵的”价钱花在并非最高质量的演出上,真是冤枉。
上音一位音乐研究专家指出,值得关注的还有目前正在洽谈中的一家世界顶尖乐团的来华演出。若干年前,这支世界劲旅以文化交流为目的来演出,几乎没有什么出场费;但现在,该团报价竟然高出国外市场几倍,单场演出成本接近千万元。然而,根据目前国内演出商的心态来判断,这只“烫手山芋”不怕没人接。为什么?因为演出界在选择项目上仍未能走出“只求最贵”的怪圈。不少演出商引进演出,也像搞体育比赛那样讲第一、拼价高。比如,明知“三高”价位不合理,却抱着“第一个引进,就有轰动效应;有了轰动效应,就不怕没票房”的心态,迎“贵”而上。一些已走下坡路的巨星的所谓“告别演唱会”,也成为一些演出商追捧的对象,甚至不惜抬价签约。
成也价高,败也价高。音乐界人士提醒:演出商不应低估观众的智商和品位。近年,世界一流歌唱家、乐团走马灯似的来了不少,观众已学会掂量出其中的含金量。在通过不少“填补空白”式的引进项目“开眼”之后,我们需要营造理性、合理的文化消费环境。伍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