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师标准二
天才也需要圈子的力量
圈子造就周杰伦
文|南都周刊 | 先张
无可否认周杰伦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少人能能看清其为何成功。周会作词作曲会钢琴提琴会导演演戏,这样的金子丢哪里都会放光!这不对。很多金子终其一生黯无天日。早在N年前我在媒体上撰文说《周杰伦是一种方向》说他的音乐势不可挡,今天我们要说,周是一种“商业模式”,任何人、任何领域掌握了这种模式也势不可挡。
这种模式首先是确立差异化、独特销售主张的定位。周在出唱片前写过很长时间传统的情歌,1998年被吴宗宪发掘在阿尔发专职写歌。如果说周是一块金子,为何从发掘到2000年底第一张专辑《Jay》问世长达三年无光呢?很显然,那时还没弄清发光点,没找准独特销售主张。周的成功定位发生在专辑上市之后,刻意强调某种风格:在音乐素材、歌唱技巧、话题进行大胆创新,一改传统情歌路线。具体做法就是,在音乐中添加各式元素,巧妙融合,将日常声音或特殊风格的音乐衔接其中。而周与方文山的组合,更是基于这一定位的需要,词曲相得益彰。
其次周的成功是一种圈子文化推广的成功。从2001年阿尔发转给好乐迪集团,到2007年JVR成立,是台湾音乐圈子著名的博弈。从个人力量到公司力量的博弈,利益集团为周施用了最有效的“渗透法”策略:起步阶段以不停给人写歌“作嫁妆”来推广自己,当众人得其惠,周蹿红之后,又力邀著名音乐人为己写歌助阵。其间周先后给许茹芸、刘德华、张学友、郭富城、张惠妹等百十位歌手写过歌。所有的商业必须“为人服务”,为同行业和市场终端服务,当人们对其产生依赖,自然体现出无可估量价值。
那周的创意团队又是怎样呢?整整八年,方文山、黄俊郎、刘宏、林夕、张学友、徐若、许世昌、曾郁婷、宋健彰等为周的歌词贡献过力量;林迈可、洪敬尧、钟兴民、吴庆隆、涂惠元、蔡科俊、金培达等为周的编曲挖空心思,至于音乐之外的诸多助推力量,更是不计其数。由此法周深入至圈子核心、创造利益团体多赢局,才子地位牢不可破。而内地娱乐圈,王朔的案例可与此媲美。王朔与叶京、冯小刚、姜文、张元、徐静蕾等人的“圈子”格局,连做糗事都能事半功倍,但光有圈子无才华也白搭,这一点周和王截然不同。
新闻排行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