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独立成长为主流是不少独立音乐人一不小心的结果,而从主流转战独立圈,则是不少歌手的刻意为之。话说回来,其实独立音乐的生存状况依然堪忧。
从卖专辑说起。即使如方大同、苏打绿这般数度卖到榜首位置,却并不能长卖下去,后海大鲨鱼和Carsick Cars因为签约的是独立厂牌,普通唱片行难买到他们的专辑,于是只能网购,但是长期浸淫在网络上的音乐爱好者又总是出奇的冷静,他们肯去看演出,却未必肯花几十块买来一张CD收藏。
再来说到乐队演出这回事。不少乐队在音乐节的出场费都少的可怜,这些巧立名目的各音乐节既没有赞助商的高额拨款,又不能把门票定价太高,于是本就不高的乐队出场费在平分n份之后,个人收入屈指可数,再受欢迎的独立音乐人说白了都是“有名无份”。
主流歌手们想要融进独立圈也非易事,他们大多受公司各种操控,公司又被市场所限制,主流艺人想要独立的可能性非常低,除非你像范晓萱、王啸坤那样彻底和主流公司分道扬镳。独立音乐要靠长期浸淫方能领悟精髓,而非心血来潮听些独立DEMO然后跟唱这么简单,所以即使是看似全能的陈奕迅也不能完全驾驭一股脑送来的那么多独立作品。主流歌手和独立音乐人之间,常常因为缺乏长久的沟通磨合而不得不以失败告终。
话说回来,主流策划团队可以放大胆让歌手尝试。千万不能低估当今乐迷的耳朵,他们的接受度相当高,过度保守甚至有可能引起反感。独立音乐人要走进主流市场,难度不小;但主流歌手若能完全自主抉择,多些时间和独立音乐人磨合,结果倒是有可能两全其美:一方面是主流歌手拓展了新的音乐领域,另一方面主流歌手也算是为独立音乐挺进主流市场拉了一把手。这或许是个能让主流和独立互动融合的可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