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评论:音乐节井喷季 中国制造伍德斯托克(2)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29日17:27  精品购物指南
评论:音乐节井喷季中国制造伍德斯托克(2)

沈黎晖,摩登天空音乐节、草莓音乐节创始人,摩登天空唱片公司老总

评论:音乐节井喷季中国制造伍德斯托克(2)

张帆,迷笛音乐节创始人,迷笛音乐节学校校长

评论:音乐节井喷季中国制造伍德斯托克(2)

庞宽,摇滚乐队新裤子键盘手、主唱

  庞:现在音乐节的质量参差不齐,像迷笛、草莓和摩登都不错,但也有的很不靠谱,音响、组织和乐队都不好。现在唱片业不行了,就都来做音乐节,所以情况肯定会好,但能持续多久我不好说,也许过几年就败了,在这一点上,我个人比较悲观。一些盲目的主办方对户外音乐节的了解还不够清楚,所以赔得一塌糊涂。

  华:也可以这么说。但现实中的好处仅仅是副产品,并不是所有乐队参加音乐节的初衷。我们更多是希望有更大、更专业的场合来与观众面对面,在这个过程中,乐队的水平会越来越高,而经济收入只是一个顺其自然的环节。

  记者:作为乐手,你更喜欢怎样的户外音乐节环境?

  庞:比较自由的环境。以前参加音乐节看见很多武警、保安,老觉得会出事,希望这个能少点,给年轻人越来越多的自由空间。此外,要特别注意环保,歌迷的素质也很重要,相比较而言,国内草莓音乐节的歌迷素质稍微好一点。

  华:在今年之前,我们参加过杭州西湖音乐节,它开在西湖边上,整个感觉很精致,跟北方音乐节的大气很不一样,主办方的音响、对乐队的接待都处理得井井有条,像这样的我们就很乐意参加。但现在至少有一半的音乐节做得很业余,只被当做单纯的商业活动来操作,这就是个文化怪圈了。相反,国外音乐节有他们自己的文化和根,不仅仅是抱着商业目的,也不会以赔钱和赚钱来作为评价标准。

  记者:与国内相比,你所体验过的国外户外音乐节是否更加有趣?国内与国外的音乐节文化有所差异?

  庞:国外的确实好玩很多,比如在英国,因为他们的户外音乐节已经很成熟了,是一个文化产业,有政府支持。在中国,主要是靠热爱音乐的年轻人自发组织,政府无所谓,像一些地方城市,他们办的音乐节不如请一些美声、军旅歌手来会更有效果。

  华:谈不上文化比较,这个有点高抬国内音乐节,我们才刚刚起步,有些事连主办者自己都搞不清,都是一拥而上。现在一年集中出现这么多音乐节,观众分流了,资金也分流了,很难做到每一场都有保证。只有几个老品牌能做到好玩,其实国外的更好玩,因为他们的好玩完全是自发的。

  记者:现在的国内音乐节也会请一些“国际大牌乐队”作为压轴出场,你觉得他们会给国内乐队带来一定的利益竞争吗?

  庞:真正的大牌请不来中国,来的都是过气的,或者二三线的。虽然也能从他们身上学到点东西,但还构不成竞争,而且我们都是唱给中国年轻人听的,在语言上占有优势。我们去澳大利亚巡演时,发现国外音乐节是一个主流文化,不像我们有的人,把这里当成打牌场和KTV,对老外来说,去音乐节更像一种生活方式。

  华:我们曾在国外户外音乐节上演出过,请国际大牌乐队来压轴,实在无可厚非,有竞争和压力,当然是好事。能够跟一支自己喜欢的大牌同台演出,也是我们的荣誉。国外的演出节奏很快,几乎不给你提前调音的时间,观众更加清楚你在玩些什么,他们可以听到你音乐中的影响、文化、历史和突破。

  资深观众 把好玩的不好玩的都当成人生体验

  郝舫   著名乐评人,著有《伤花怒放》《灿烂涅槃》《比零还少》等影响巨大的摇滚文化著作

  陈贤江   某门户网站音乐频道主编,长期奋战在一线的音乐媒体人

  记者:请简单谈谈,在你眼中国内户外音乐节是如何变迁的?

  陈:国内最早规模化的音乐节是迷笛,去年刚好是它的10周年。这些年来,张帆他们做得非常辛苦,如果当年不是迷笛坚持了下来,就不会有现在的音乐节井喷,它是某种先驱。中国音乐节真正发展起来是在2006到2007年,摩登天空音乐节的创立,它与迷笛相比,是两个不同类型,代表了不同时代。迷笛是摇滚青年的情结,有一群死忠;但现在时代变了,摇滚变成了潮流,年轻人们参加音乐节享受的是气氛,工艺品拿去卖,形成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这些都是从摩登天空音乐节开始的。摩登的观众是比较时髦的群体,他们听过很多国外音乐,重视潮流、潮服,也就是这群人,造就了音乐节的井喷。

  郝:中国户外音乐节的历史很短,严格说来,不应当包括一些在城区里露天举行的音乐节。从上世纪90年代的北京和上海开始,慢慢发展到现在,很短的历史内,这种概念和形式还是可以为中国人所接受的,年轻人在生活方式上也有这个需要。但总的来说,我们还没有稳定的品牌,市场操作、商业运作还很初步,没有人敢告诉大家,光靠品牌和运作,自己的音乐节就能挺十年、二十年。最理想的是像欧洲或美国的大型音乐节,可以通过自我经营请到全世界最大牌的乐队,赞助商很稳定,形成了一个连贯的有持续性的传统,并且每年都确定不同的主题,这些是成熟音乐节所必备的。

  记者:国内音乐节井喷现象,会不会很快造成观众审美疲劳?

  陈:这个肯定会,因为现在音乐节的最大问题就是乐队的整体水平不算很高。国内乐队就只有这些,来来回回都是他们在舞台上,疲劳肯定会有。每届英国格莱斯音乐节有上百支乐队参加,类型、风格都很多,但国内所有音乐节的阵容其实都差不多,想请好一点的国外乐队,一方面受国情限制,另一方面成本太高。

  郝:跟别的行业一样,音乐节谁都想参与,也慢慢会淘汰,这没什么可担心的,毕竟中国这么大。现在能吸引周边地域的观众的有80%~90%,但中国很难有一个音乐节可以吸引到跨地域的观众。应该让承办音乐节的那些单位有一个交流平台。

  记者:你认为国内户外音乐节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陈:运作不专业,导致很多问题产生,去年的张北音乐节就是一个很好的反例。音乐节的市场依赖于整个成熟的音乐产业,这个产业无论是技术、内容还是运作上都很成熟,大型音乐节的成功就无可厚非。但我们现在的情况都很混乱,国内音乐节已经出现了很不好的苗头,甚至有人在网上公开抵制,让人对未来前景担忧。

  郝:如何保持商业运作的持续性以及各个音乐节的各自特色?长期以来,在乐队方面我都没有看到一个好的示范效应,新鲜血液增加得不够多,国内的乐队数量还远远不够,尤其在全国范围内得到认同的更少,很难凑出整整3天的演出阵容,严格要求的话,乐队可能一天都不够用。

  记者:作为友情提示,你建议第一次体验户外音乐节的人,一定要做什么?一定不要做什么?必不可少的道具是?

  陈:一定要什么都玩,所有的都去看一下,走一走,除了听音乐外,各种东西都尝试。千万不要只听音乐。我建议至少带一个防潮垫,能让自己在草地上打滚。

  郝:我一定会住自己带的帐篷,一定和朋友一起去,一定不会对环境有太多挑剔,会把碰到的一切好玩的、不好玩的都当成人生体验。我有次去丹麦音乐节,下暴雨,泥浆没到膝盖,走路都吃力,从跟我一起去的年龄小一点的70后那里,听到的全是抱怨。但后来路过帐篷区,看见那里的人一点都不在意是不是下雨,这个对我很有启示。这也是人生态度。

  最IN VS 最OUT

  如果你还在以为体验户外音乐节就是带帐篷、打地铺、扔矿泉水瓶那点事儿,那就真有点OUT了。到底什么样的音乐节才够IN?接受本报采访的6位专家各说各有理。

  如果你已想到这些,离IN就不远了

  沈黎晖:我们一起制造一个梦幻,有很多互动,多媒体,让人感觉到这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一个梦境。

  张帆:不能说一个音乐节一定要IN,IN代表的永远是小群体,就像“草根”这个词一样。国外音乐节没有说自己是IN的,只能说是很宽广、深厚、和平、友爱的。时尚永远是卖点,而不是大众消费的目标。

  庞宽:组织得比较周密的,硬件、软件条件都好的,宣传首先铺到位。

  华东:最IN的是摩登音乐节,请的乐队对于国内而言,是小众和独立的,口味独特。西湖音乐节也不错,比较平衡一些。

  陈贤江:最时髦的是草莓音乐节,气氛潮,年轻青春。音乐节除了有音乐之外,周边也很重要,吃喝玩乐的地方、游戏的场所,一个都不能少!

  郝舫:通常大家不会从够不够IN这个角度去看,在我看来,比较能够有新鲜的想法和体验的,就会觉得挺时尚。比如突然碰见几个做电影的朋友,或者突然碰见特流行的艺术家出现,跟大家一起探讨,这就很有意思。跟周围的其他艺术门类要有一种融合和交流。

  如果你只想到这个,恐怕就要OUT了

  沈黎晖:那些可能看起来很像是一个晚会的,只不过打着音乐节的旗号。

  庞宽:最失败的就是没经验、骗钱的那种,很多人不明白摇滚乐文化,硬来。

  华东:最OUT的就是老炮扎堆的,压轴乐队是我上高中时都在听的,无法让新鲜血液绽放。

  陈贤江:千万别以为只要有了舞台,就可以搞出音乐节……

  郝舫:不会把赞助厂商的体验馆当回事来做,其实是国内音乐节不够成熟的表现。如果你去了现场之后,看到的全都符合你固有的设想和经验,那就很OUT。

  如何体验完美现场?

  我们为你支招……

  如果你是一位音乐节“菜鸟”,甚至“门外汉”,但又对户外现场格外心驰神往,那么请先别着急,我们邀请到了一些“行家里手”,为您贡献出他们的独门攻略。带着这堆友情贴士上路,你将有备无患。

  男玩家们如是说:

  郭丁(自由摄影师):带相机想拍舞台的,带一支大光圈长焦镜头就好。多镜头携带不便,更换镜头麻烦。广角镜头使用机会极少极少,用标准镜头拍舞台则必须挤到最前面的POGO区,基本不可能完成任务。

  张其瑞(搭讪达人):介绍搭讪漂亮美眉时用的一招,先偷听她们的对话,基本了解她对音乐的见解后,走过去像模像样地说说自己的观点——当然是重复她的看法——然后,很自然地询问她怎么看!虽然办法很老土,但基本上很有效,有时候就是这样,越简单越是亲近。

  黄戎(潮流编辑):啤酒比水更容易增加上厕所的频率,POGO时要用尽全力,相关力学定律请查看中学物理书。

  朱尔摩斯(巡演经纪人):去方便时,找到工作区的厕所,装得很急迫、很难受的样子,保安会放行的,那样肯定不用排队。

  Bryan(乐迷):喜欢音乐、搞音乐的人,是不拘于大小便在何地何时的,只要自己不抬头,哪都舒服。POGO玩得HIGH 还想不受伤,这就要往熟人堆里扎了。如果说是为了跟美女搭讪去的,记住,不能带“原配”跟“小三儿”。

  小宇(乐迷):音乐节上都有卖啤酒的,而且一定是装在一次性的塑料杯子里的,玩累了,谁不想来杯解解渴、消消暑,但一不留神那一大杯啤酒就可能变成热的了,贼难喝!所以,一定要尽量买小杯的,并且以最快速度喝掉!酒量大者可以选择坐在饮料摊位附近……

  女玩家们如是说:

  AHMEN(乐迷):一定要提前搞定门票,不要当场排队,否则有得等。穿得尽量拉风一些,因为不管你觉得在大街上多么难为情的服装,去了音乐节都嫌太保守。

  小冷(乐迷):男同学们千万不要穿工作装,女同学们更不要穿OL装。别忘带一大块防潮垫,可以放很多东西,还方便随时坐下休息,最重要的是躺在上面看云朵在蓝天里游泳,人生不过如此!

  艾小瞳(乐迷):一定得穿双特结实的鞋!要不就干脆找双快扔掉的蹬上。衣服可随意点儿。最享受的是必须带着帐篷和野餐毯,在乐队交替的时候能躺下来看看蓝天啥的。

  卡卡(音乐编辑):如何在POGO人群里玩得够HIGH但又不会受伤,告诉大家,绝对亲身经验,那就是,立刻弹开,远远看着,看丫这帮孙子瞎蹦乱跳,你说High不High?好啦,开玩笑的。其实POGO不受伤的方法是,远离块头大的,跟身材跟你差不多的人POGO,就OK了,再不然,你就自我牺牲,当那个被抬的,那样也不会受伤,还能看到不一样的风光。

  汪汪(乐手家属):其一,音乐节上的大小创意市集,可以多逛但不必多买,最后一天的最后几个小时,往往老板们会大甩卖,通常直接进价就甩啦;其二,是个人只要你打扮好看了就会被偷拍,除非你不够好看或者不够丑,担心怕被别人拍丑的美女们,不妨干脆扮鬼脸,这样没有人会认为你不上相,只会觉得你很俏皮;其三,听歌不用跑到第一排,太阳暴晒,离音箱太近,其实都影响观感,远远地坐在后面有绿荫的草坪上才是好享受!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