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秀让人摇头 二期谋划“逆袭”———
“有的节目,完全陌生,却猝不及防地被击中,如《我是歌手》。有的节目,期待很久,可是……”4月19日,湖南卫视[微博]《中国最强音》首播当晚,湖南广播电影电视局副局长姜欣在微博上发表观后感。让领导都忍不住吐槽,可见这第一仗打得实在不漂亮。今晚,“最强音”第二期露面。据称,第二期节目将作出调整,四位导师也会越来越默契,“观众要做的就是静待逆袭。”果能如此吗?
选手回归业余水平 导师表现强差人意
首秀 只能摇头?
首期“最强音”中,选手表现、导师点评、后期剪辑以及节目模式都成为观众集体吐槽的焦点:论选手,去年《中国好声音》学员的批量上市以及其后《我是歌手》的惊艳表现,已经把观众的欣赏品位[微博]提到了专业水准,但到了“最强音”,无论音响还是选手似乎都回归了业余水平。《我是歌手》中的专业音响、现场伴奏不见了,90%选手用的是伴奏带,选手多数属于KTV水准,其中走音、作秀者不乏其人,连导师章子怡[微博]也忍不住抱怨,“我们在这坐了一天,没有特别好的,说实在我们挺失望的。”
论剪辑,首期“最强音”也不流畅,节目一开始就穿插了各种素材画面,片花、选手介绍、导师的准备情况等,一直到开始10分钟左右,节目的第一位选手才走上舞台。前一秒还在播放选手的采访素材,下一秒上台的却是另外一位选手。这还不算,节目中几乎没有一位选手能够完整地唱完一首歌,仅唱了一句就被导师集体喊“No”的大有人在……一个节目被撕得七零八落,以至于网友们一度怀疑,两个小时,自己看的一直是广告。
四位大牌导师的首秀似乎也没有达到观众的预期。在解析四位导师的评价标准时,有网友截取了“好声音”导师刘欢的一句话,“这是一首高八度的歌,F调,你第二段的第四个小音节明显滑音了,跟这首歌的大方向不在一个水平线上”;与此形成对比的是“最强音”四位导师的评语:陈奕迅[微博]“我喜欢胖子,所以我给你YES;章子怡“我喜欢你的纯净,我给你YES”;郑钧“你是有态度的人,我给你YES”;罗大佑:“我喜欢你的声音,我给你YES”……“导师们‘YES’或‘NO’的理由有时候很雷人,甚至近乎戏弄人。我们不怀疑四位导师的水平,但实在无法从这种毫无专业性可言的评语中得到启示。”一位网友就此评价。
导师口味难以琢磨,相互间的配合也难称默契。看过首期节目,主持人董路评论:“最难解决的是四位评委之间的‘气场问题’。陈奕迅耍宝,没有人接;章子怡煽情,没有人接;罗大佑深沉,没有人接;郑钧纠结,没有人接……他们像来自四个不同朝代的人。”文/本报记者 祖薇
设备逐步升级 导师开始转变
“逆袭”?真能扬头?
总结“最强音”首期遇冷的原因在于“反差”:其一,《我是歌手》的成功与《中国最强音》的不成熟形成反差;其二,导师阵容的强大与现场点评的平淡形成反差;其三,选手“好声音”太少,与观众“养刁”的耳朵形成反差;其四,节目前期宣传势头大,与首期节目兴奋点不够形成反差。那么,第二期“最强音”靠什么弥合观众期待与节目水平之间的反差呢?
“《中国最强音》里面的选手和‘超女’一样,都是普通人。可能大家刚看完《我是歌手》,就好比吃完山珍海味,再去吃斋菜,肯定不适应。”针对网友反映节目舞美简单、粗糙、不精致,夏青[微博]解释称,“第一阶段大众演唱会的场地是体育馆,不是演播厅,在第二阶段、第三阶段会随着学员歌手在舞台上的成长,逐步升级舞台及音响配置,到那个时候大家看到、听到的会是逐级递进日渐完美的视听感受。”
她介绍,第二期上海站和第三期北京站在内容上不会有大的差别,“因为这些内容已经提前录制了”,不过“节目会在剪辑上做调整”。据参加节目的选手介绍,导演组按水平将所有选手分为ABCD四个等级,A级水平最高,基本是节目组事先邀请的选秀回炉选手以及专业选手。D级水平最低,在节目中仅仅只有7秒钟的露脸时间,基本属于“打酱油”。“第二期中这种‘打酱油’型的学员都将从节目当中剔除,以确保优秀选手有足够的表演时间。”
对于四位导师的表现,夏青则表示:“在后续的两场演唱会中,郑钧、罗大佑的意见和陈奕迅、章子怡的意见有多次都是冲突的,甚至郑钧和陈奕迅有不少交锋的时候,当然四位导师对演唱得很好的歌手都会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夸赞点评。在后续的演唱会中,四位导师的磨合和对歌手、舞台的熟悉,都使导师在互动和点评上比深圳站有了非常大的转变和改观。”
此外,和《中国好声音》一样,《中国最强音》开赛前也通过导演组网罗了一批“种子”选手为节目捧场。2006年央视《梦想中国》冠军熊汝霖;2006年超级女声全国12强胡灵[微博];2009年快乐女声全国20强:大春子、莫沉;2010年台湾第七届《超级星光大道》总冠军李佳[微博]薇;2010年台湾第五届《超级偶像》总冠军艾怡良;2011年花儿朵朵全国五强刘艾迪等也将登场。有参加节目录制的选手“剧透”,首期节目深圳站确实是选手实力最弱的,即将播出的上海站和北京站将会有大量高手登场。据介绍,当年章子怡有意进军歌坛的时候,莫艳琳曾担任过她的声乐导师,如今两人相会在同一节目中,身份却完全颠倒,不知道章子怡能在音乐上指导莫艳琳什么。
除了规范节目剪辑、协调导师关系、给予优秀选手更多的表现空间,“最强音”亟待解决的问题其实是如何明确节目定位。因为原版节目《未知元素》(《XFactor》)的核心并不是挑选最顶尖的声音,而是如何利用节目中的X,也就是未知因素制造戏剧性和娱乐话题吸引观众的眼球。面对如此的缺失,“逆袭”能成功吗?
文/本报记者 祖薇